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1

自從跟網貸大佬們學會了分散投資,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裡,聰明的我把資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臺:投融家、錢媽媽、銀票網、善林金融、唐小僧、聯璧......結果現在所有維權群裡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這是網傳形容當下P2P爆雷潮的段子,基於的是一份可怕的名單: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不完全爆雷名單

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平臺爆雷,相當於每天爆雷2.6家,被稱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平臺——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和聯璧金融全部上榜;

僅6月19至6月26日一週時間,全國共計有42家網貸平臺出現問題;

更可怕的是,今年的爆雷不同於以往,甚至波及到了一些國資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臺:

5家國資系平臺(五星財富、錢媽媽、小金袋、鹹魚理財、卓金金服)清盤並待提供兌付方案,一家疑似跑路(金大聖);唐小僧、聯璧金融兩家平臺警方介入調查;

而且這個連環爆現在看來不僅沒有平息的意思,甚至愈演愈烈,開始了一場新的競爭——看誰能以最不可思議的形式爆雷:

有平臺控制人主動投案的(銀票網),有官方微博主動讓投資人報警的(永利寶),有舉報公司實際控制人和財務總監已準備跑路的(多多理財);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P2P爆雷名單像衛生紙一樣長:中產家庭,你千萬別碰

就在今天上午,銀豆網、金銀貓又先後發佈公告宣佈停止運營和清盤;下午,愛投資宣佈因核心借款企業發生流動性緊張問題將“債轉股”,變成借款企業的股東;昨日晚間,深圳警方也通報了投之家、零錢罐、發財豬等三起P2P爆雷最新進展。這6家平臺加起來累計交易金額已經突破1000億元。

P2P爆雷的名單還在持續更新中。。。

看完這些新聞再看這個段子,我一點也笑不出來,我想到的是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因為這些平臺“爆雷”血本無歸,陷入崩潰。


2

五六年前,P2P行業還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新興事物,我在介紹國外創新性項目的時候,偶爾看到過Lending Club(全球最大P2P平臺)的名字。

正好有一個客戶找我聊天,說起他做大學教授的父親被人安利了一個投資渠道,號稱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達到12%,而我們給他做的資產配置方案,既不保本、更不要說保息、平均年化收益率還不夠10個點,他問我既然已經有這麼好的平臺了,那我正在進行的創業還有什麼意義?

我認真地研究了P2P,寫了一篇文章——《保本保息12%收益,天下掉餡餅?》(點擊左邊,可以舊文新讀)。

當時我的觀點是:金融創新當然值得鼓勵,但是我對這種號稱“保本保息”,還以高收益的噱頭吸引投資客戶的平臺,持保留意見。

一個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能暴露問題:

如果世界上有這麼多能保證還錢、肯以這麼高的利率借錢的客戶,在放貸界深耕了幾百年的銀行們怎麼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肯定會追著放款啊!可是事實上銀行都沒有這麼幹,那麼這中間一定是有風險瑕疵的。

很長時間裡,我對P2P質疑的觀點都不受待見,常有同行來跟我辯論。


3

我有一位相交多年的朋友,曾經在多個互聯網的獨角獸級別的公司做過區域高管,也在新趨勢的感召下,集合了一批精英人才,創建一個P2P平臺,目前這個平臺依然還活躍在P2P的一線。

他跟我說,現在整個金融行業,尤其以銀行為首,充斥著保守的舊勢力,它們對中小企業極不友善,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又非常有限,他認為通過P2P這種創新平臺,既可以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投資收益,又可以幫助中小企業順利融資,使整個金融市場的資金應用得更加靈活,簡直是完美方案。

於是我問他一個問題:

“中小企業現在平均的毛利率是多少?”

在過去幾年裡,雖然國家政策口徑是一直在扶助中小製造型企業,其實中小型製造企業的創業環境並未得到根本改善。

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毛利率不到10%。也就是說投100萬的資金,一年毛利才10萬元。

隨著更多P2P平臺的湧現,承諾的收益率不斷創新高,12%早就不算什麼了。

我們稍微推理一下,就發現P2P平臺的運行邏輯有一個悖論:

如果為了吸引客戶資金進入,給到的收益率起碼是12%,再加上平臺本身不是慈善機構,也要賺幾個點,那麼這筆融資給到中小企業時,成本可能在18%以上,甚至到月息兩分都是正常的。

這麼高的融資成本,再對比中小企業的毛利率,這種融資企業主敢拿嗎?就算拿了這些融資,會投入到企業實體運營中去嗎?

稍微有點經營頭腦的企業主,都不可能用這種融資方式來長期運營自己的企業吧。


4

還有人來論戰,說很多融資方來借錢,只是因為在經營上暫時出現資金短缺,並不需要長期借錢,大部分是過一下橋,比如有些人可能要過橋買房,所以在短期內願意付出比較高的融資成本,問題不大。

這個解釋似乎很有道理,殊不知,這個邏輯背後正是後來整個P2P坍塌的隱患。

很多P2P平臺在成立之初,確實有某些很好的資產端,這種資金使用週期短、又可以承受較高融資成本、風險還很低的項目當然有,但始終屬於稀缺品。當一期項目帶來盈利,客戶看到15%甚至18%的利率兌現,就會引來更多資金瘋狂湧入,這是人的逐利天性使然。

好項目畢竟可遇不可求,如果P2P平臺在還沒有找到好項目時仍然持續聚納資金,有兩種方向繼續維持平臺運作:

一種是通過更高的收益率來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資金池,同時用資金池的錢來兌付收益以吸引新一輪更瘋狂的資金進入,這就會淪為龐氏騙局;

另一種可能就會把資金投入一些並不是那麼好的項目,甚至會去攛掇本來沒有借款需求的人也來借款,比如後來出現的購房首期貸,比如在2015年股市高位時通過P2P做配資,資金一旦進入這些本身是高風險的項目,走向就變得很難控制。

無論哪種方向,當整個利益鏈條上的各方都陷入了這種無序的瘋狂和貪婪時,風險就會逐層累加放大,一旦現金流出現問題,沒有新的資金進入,無法重複拆東牆補西牆的套路,都會讓P2P平臺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這就是最近網貸平臺雷聲滾滾的原因。

雖然有識之士早就預見這個結局,也大聲疾呼過,依然無力去阻止它的到來。


5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曾公開表示,P2P實際是在“偏離了金融基本原則和規律”的情況下,在做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差不多的借貸業務。

就像開一個賭場,賭民之間在賭,賭場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過其網絡平臺,讓想借錢的人與並不認識但願意借錢的人溝通,但他認為中國P2P實際是個“貌合神離”平臺,“99%的P2P平臺會倒閉”。

中外對比的數據也很有意思:

英國人在上世紀90年代最先發明P2P,20年過去英國P2P公司沒有超過10家;10年後美國也出現了P2P,到現在公司也在10家左右。

而我國僅這幾年爆雷的P2P公司數量就達到了2000多家:2014年265家、2015年867家、2016年556家、2017年217家、2018年至7月13日數據181家……

所幸對整個金融市場來說,這波爆雷潮的衝擊還沒到沖垮整個國民經濟的地步,而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出手,近期推出了資管新規

要求P2P必須持牌經營、要求資產必須透明化、要求必須獨立託管、不可以拆東牆補西牆去做資金池、沒有項目的資金不允許以承諾收益兌付,等等。

必須像國外一樣,加強對P2P項目的監管,這已經是共識。政策都是好政策,但都是亡羊補牢。對於已經踏入P2P圈子的投資者來說,恐怕遠水解不了近渴。

這就回到前面那位客戶朋友問我的問題:我的創業有什麼意義

一直以來我竭盡全力在做的理財教育,就像一個“掃雷”培訓班,讓大家在財富累積的道路上識別地雷的蛛絲馬跡,成功避雷,這就是我創業的意義!

(關注微信公眾號“孫明展”,查看舊文:《創業5年,為什麼這些錢我統統都不賺?》)


6

回想創業這麼久,經歷了P2P發展的每一個黃金節點,但我們一直堅定地說no,很多客戶都表示不理解:為什麼眼睜睜看著好些人通過P2P平臺穩定地獲得了幾年的回報,我們卻堅持認為風險很大?

我必須跟大家再囉嗦一遍理財的理念:

和投資不同,和投機更不同,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必須基於一個經過長期驗證都是正確理念,才能夠最終達到長期理財的目標。

一兩年的驗證甚至十年的驗證都不足以說明問題。房價漲了10年,還能不能再漲20年?股票某一年創新高,未來會不會跌下來?

答案都是顯而易見的。

P2P這幾年的野蠻生長,它能夠經得起20年的驗證嗎?

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P2P其實等同於一種高風險、低信用的債券,這類債券一定是違約風險極高的。

對於這一類高風險資產,我們討論的不是能不能投的問題,而是應該怎麼投的問題——評估把最多多少資產放到這類高風險資產中,這才是一個科學決策

基本上過去幾年裡,在P2P平臺的各種宣傳裡,將P2P等同於理財,不懂P2P就是不懂理財,開始投資P2P就是開始理財,all in P2P就說明理財觀念很先進……各種誇誇其詞洗腦式植入,擾亂了大家的理財思維。

請大家記住:P2P絕對不是焦慮的中產階級家庭的救命稻草,絕對不是中產階級解決家庭財務問題的有效工具。

絕對不是!絕對不是!絕對不是!重要事情說三遍。

所以,我借用今年6月舉行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話,再發一次提醒:

“超出6%的收益,就是有風險的;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目前尚且還沒有確切的數據統計出今天夏天這波爆雷潮的波及面,唯有希望經過我這麼多年公號教育的粉絲們沒有誤入其中。

我相信,你們是一群能堅持真理的人。

不要再抱著僥倖心理碰這些所謂“高收益”的東西了,踏踏實實地理財才是王道。點擊“瞭解更多”,免費體驗黑科技新產品,​智能投顧,告訴你如何投資才能高枕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