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6年9月一款可以拍短視頻的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上線,其主打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這樣一款產品用戶可以通過該軟件選擇歌曲,拍攝15秒的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
時隔二年過去了,還不到二週歲的抖音截止五月底日活已經達到驚人的1.5億。微信日活從0到一個億用了400多天的時間,這還是依靠強大的QQ導流產生的巨大流量,而抖音只用了一年,這樣的速度讓快手、騰訊有些慌張。所以,我們也看到了最近持續的一段時間微信的各種策略和措施,瞬間猶如當年360和騰訊3Q大戰的既視感。
有人說:打敗方便麵的不是友商的互相競爭,而是外賣的興起;打敗口香糖的不是益達,而是微信。時間在變,賽道也在變,最終變化的是消費者,是用戶的時間場景。還記得去年朋友圈還有一句口頭禪就是“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兩泰斗”。可以說明抖音和快手在大家的認知中是一個什麼形象,側面也反映了這2個APP的火熱。
根據第三方統計,目前快手和抖音不僅在國內擁有眾多的用戶,就連騰訊、阿里、百度拓展了多少年的海外市場也被這兩個看似小眾的APP迅速躥紅。抖音在日本、菲律賓、等非常被大家認可, 5月7日,應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抖音下載量達4580萬次,超越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iPhone應用。而快手在俄羅斯、韓國受到大眾的喜愛。
我們不禁感嘆,為什麼短視頻會突然火了呢?不放我們回顧一下這幾年的變化;
很多時候我們說移動互聯網時代,但是似乎移動時代的到來僅僅是幾年的時間,還記得10年上大學那會,大家普遍使用的是非智能手機,而最好的常用手機就是擁有塞班系統的諾基亞,然而2011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開始有使用HTC智能安卓手機,甚至半年後有拿著蘋果4,同樣,現在我們已經很少看到拿著諾基亞手機的用戶,一帶行業巨頭就這樣落寞的頹廢。
基礎服務在變,用戶的使用場景也在變。還記得小時候,村裡面幾十個村只有一部電話機,打工的孩子打電話後,需要走著去通知,然後等在電話機前等著遠方的孩子打電話過來,那時候打電話資費2塊錢一分鐘,接電話1.5元錢一分鐘,可能出在西部,科技的腳步走來的不是很快,上高中才有了自己第一部MP3,只能存儲30首歌曲,時隔一年後,大存儲的MP3/MP4等越來越多,發現磁帶收音機突然被淘汰了,直到過年才發現自己珍藏的歌詞本,寫著密密麻麻的歌詞和貼紙。一個月30MB的流量讓上網似乎成了一件奢侈品,然而回過頭來發現,移動WIFI隨處可見,免流量已經成為手機卡的大眾選擇,追求吃飽到吃好,再到吃的健康,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精神上文化上的體驗也在越來越豐富。
微信從發展至今一直佔據著我們生活碎片化時間的絕大部分,然而,短視頻、資訊信息流的興起,用戶的使用停留時長開始倒戈,生活富足,人們的選擇更加多元化,微信似乎慢慢成為了我們熟人關係穩定牢靠的基石,似乎有了微信打電話也少了,但是時間久了慢慢發現,它僅僅成了我們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通訊工具。
移動互聯網時代,從用戶主動獲取信息,到信息精準匹配到人,今日頭條開啟了移動互聯網後半段的先河。相比PC時代,海量的信息只能通過搜索這個橫向上的服務去檢索到我們的訴求,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成幾何倍增長,海量的信息已經讓我們有了選擇恐懼症,同時隨著互聯網格局的慢慢穩定,信息孤島越來越多,信息的不對稱性依然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從用戶獲取信息到信息匹配人,似乎更加適合我們的習慣。
“信息繭房”、“用戶畫像”、“沉浸式體驗”、“隱私保護”等好的,壞的等被人們開始提及和討論。人們既不想被圈在太過於垂直的信息分類裡只關注自己喜歡,又不想被給予的信息太過於分散而dislike。人們即希望能夠獲得精準的推薦,又不想推薦的信息可怕到似乎被監視的感覺。所以矛盾隨之而來。
騰訊遊戲似乎成為大家普遍爭議的一個話題,它既帶動了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又同時讓很部分青少年沉迷遊戲無法自拔,有人破口大罵,也有人覺得不能讓遊戲去背這個鍋。
抖音也是,有人覺得它記錄美好生活,讓一些美好太過於失真,進而誤導孩子的認知競相模仿,而抖音確實帶來的正能量、感動不計其數,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祖國還有這麼一群可愛優秀的人,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還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普通人感動的瞬間,可能一個正面的15秒視頻帶來的正向的效應遠遠大於所謂的沉迷甚至模仿,好的東西就應該讓大家看到。
5G時代,也許以視聽等大流量為服務的消費場景會越來越豐富,互聯網需要一些如今日頭條這樣的破局者,更需要騰訊、阿里、百度這樣的大公司帶著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浪潮中披荊斬棘,而不是所謂的小格局,小氣量的封殺和口水戰,從大公司到偉大公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閱讀更多 專業老司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