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於我,是繾綣萬千地眷戀

導語

由陝西益路人公益服務中心、西北政法大學應用法學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康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辦,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處支持的三秦鄉土文學人才培養計劃班自2018年4月份正式啟動以來,共收到76份報名表,經過兩次篩選,最終錄取了其中20名學員,他們行業跨度大,有農民、進城務工人員、鄉鎮公務員、中小學教師、第一書記、社會工作者、在校大學生等,年齡小至20歲,大到67歲。在未來的三次工作坊集中學習中,他們將制定個人閱讀、創作和實踐計劃,並以小組為單位由導師跟進。2018年6月22日至24日,文學班第一期工作坊在西安順利舉行,經導師推薦我們將陸續編髮幾名學員的的學習學得。

頂著盛夏炎炎烈日,我們從漢水、渭水、涇河、灞河之濱相聚在一起,暢談文學,雖然氣溫很高,但因為我們對鄉土文學的共同熱愛,我們的心都感到無比的清涼。

鄉土於我,是繾綣萬千地眷戀

22號晚七點,簡短的歡迎儀式過後,馬永紅老師介紹本次活動的主旨、目的、意義以及2018年三秦鄉土文學人才培訓工作計劃。隨後的文學之路分享,我充分了解了各位文友熱愛鄉土文學的緣由,能與他們相識、相知、同行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23號上午馬老師精彩的講解,使我感動不已。在這個物慾橫流、浮躁的世界裡還有活得這麼純粹的一群人,為著理想和信仰而苦苦地追尋、執著地堅守。馬永紅老師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他摯愛的故土,用行動踐行著他的信仰,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地付出與無悔的堅持,其中的艱辛和傷痛一言難盡,但他從沒想過放棄。在這條充滿荊棘和收穫的道路上,用自己的言行來感召人、引領人。他無怨無悔一路走來讓我深深明白:這一切都源於他對這片鄉土熾熱的愛戀,沒有這份深深的眷戀之情,豈能有這樣執著的堅持?

是的,眷戀,別無他詞能表達。我想,只有通過書寫鄉土故事、言說鄉土鉅變、表達鄉土情懷,才能讓更多的人關注故鄉,重返故鄉,建設故鄉,參與故鄉的改變。這也是馬永紅老師的初心。我們相聚在一起,走進這個鄉土文學培訓班的每一個人,不都因為心中有馬老師一樣的初心嗎?

鄉土於我,是繾綣萬千地眷戀

23號下午為我們講課的是唐卡老師。唐老師是一位專業作家,她溫溫柔柔,氣質淡雅,語氣親切而富有感染力。她在談文學創作經驗時,談了自己深刻的體會,並講訴了從事鄉土文學創作的方法,讓我銘記的是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課上唐老師回顧了她的創作歷程,向我們明確、清晰地呈現並剖析了應該怎樣去創作,同時我們又就創作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課後,我有很多思索:是啊,社會、故鄉、人是多面而又複雜的。我們該如何去呈現?我們筆下的作品應具備怎樣的視角、設定怎樣的情境和語言,才能真正地還原和再現我們關於鄉土的愛戀和思考,以及準確把握時代賦予我們在這個社會變革時期的責任,這些都需要我們謹慎而認真對待。

在唐卡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作家應有的責任和良知。不僅僅需要一個嚴謹的態度,還要不斷探索、不斷髮現、不斷思考、不斷調試,不斷感悟。只有這樣,當她去批評、去提建議和意見時,才能讓自己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唐老師這堂課帶給我的收穫是實實在在、滿滿當當的。她的課,不僅解開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和迷茫,還為我今後從事鄉土文學創作開了一扇嶄新的窗。

鄉土於我,是繾綣萬千地眷戀

24號早上為我們講課的是急匆匆趕到的王昱娟老師。我早知其人其事,一直未能謀其面。24號得見,興奮不已。她快人快語,熱情而樸實。顧不得喘口氣,就爭分奪秒開講。她為我們主講的是“二十世紀的鄉土文學”。王昱娟老師從“文學的樣式”開始談起,談到了什麼是“僑寓文學”,以《故鄉》和《邊城》為例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魯迅和沈從文鄉土文學創作的理念。還談到十七年文學中的著名鄉土作家趙樹理和柳青。王老師用她清脆而具有穿透力的聲音,在課堂上給我們呈現很多的內容,她列舉一些有典型性的中外作家和作品向我們闡述了怎樣在作品中展現“外來人”與“本地人”之間的關係和處理。同時還強調了每個人的經歷中,不單有美好,還有苦難。

王老師的課告訴我們:鄉土文學是一種美,鄉土文學寫作是一種人生,一種情懷,是探索構建故鄉生活的一種精神力量。王老師精彩而又充滿激情的話語,讓我不時陷入深層次的思考:多角度而全面去呈現我看、我思、我情、我感,我想,對於一個鄉土文學作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站在什麼角度熱愛理解故鄉,就意味著我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看待和對待故鄉,讚美和接受故鄉昨天、今天、明天。它關係著我們筆下故鄉的基本面貌和精神;尊重和表現故鄉自身的價值,因為故鄉永遠是我們記憶中揮之不去的一抹思念,是我們放飛理想的地方,是滋潤我們靈魂的源泉,是午夜夢迴的家園。想到這些,我不禁熱血沸騰,我渾身充滿了力量。我相信,因為這個認識和感悟,在今後的寫作中,我一定會寫出更真切生動、更有現實意義的鄉土作品。

鄉土於我,是繾綣萬千地眷戀

王老師寫的很多作品我都拜讀過,她的作品如同她人一樣樸實無華而又芬芳。我希望自己今後的寫作中能融入她這樣的思考,能有自己的聲音,讓作品本身更具有思想性。同時,我也會牢記王昱娟老師曾說過的話——“抱著一顆撲通撲通的良心”來書寫故鄉,必然是愛故鄉,建設故鄉,而不是輕去故鄉,這正是從鄉愁、鄉怨走向鄉建的必由之路。”

兩天的培訓學習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從今天開始寫,從現在開始寫,寫出自己對鄉土的愛戀、體驗與思考,寫鄉土上發生過和正在發生的故事,帶著敬畏和真誠去寫。鄉土文學是隨著社會文明的進程而不斷成長的文學,應回到本源、本真,能否打動人,這是寫好鄉土文學的關鍵,我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影響更多的有識之士關注鄉土、眷戀鄉土,為這片熱土美麗的明天都出一份力。

再次感謝為本次培訓班付出努力的所有人!也向為我們授課的每一位老師致敬!謝謝!

鄉土於我,是繾綣萬千地眷戀

導師評語

王昱娟:這篇最細緻,無論是對培訓內容的記敘還是對個人體悟的申發,都比較全面。

鄉土於我,是繾綣萬千地眷戀

關於“施永青基金”

「施永青基金」是由中原集團創始人施永青先生於1994年在香港註冊創立。施永青先生將個人手上持有的中原地產、中原(中國)等3間公司的股份,全數注入施永青基金。此外,施永青先生於2005年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將AM730的76%股份也注入到施永青基金中,用於推動社會公益事業,尤其關注內地農村的農民生計、教育、醫療等事業。

我們的宗旨:改善中國農村的生產和生活,為解決三農問題出一點力。

我們的理念:通過基金的幫助,能夠讓貧困的農民舒展自己的潛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文化:謙虛嚴謹、平等互重、細緻認真、注重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