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一個是鋼鐵森林打造的現代都市

一個是山巒疊障環繞的偏僻鄉村

昭通與永善,只有五小時的車程

貧富差距卻天壤之別

一邊是霓虹喧鬧,一邊是掙扎生存……

一場泥石流,可能就會讓我們無家可歸

聯合村是永善縣團結鄉的一個小村莊,從鄉政府到村裡需要開車走40分鐘的山路,山勢陡峭,道路坑窪不平。彎彎曲曲的小路沒有任何防護設施,兩邊都是懸崖峭壁,車行的極為艱難。

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九曲十八彎的山路

深山之中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常年雨水澆灌導致土壤鬆動,泥石流、滾石、洪災等災害頻發。因此政府在聯合村相對平緩安全的地方建立了易遷安置點,把災害頻發地段的村民遷移到此,以確保生命和財產安全。

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政府設立的易遷安置點

基金到村中調研走訪,據村幹部描述:以前這裡就發生過泥石流、落石毀壞房屋的事件,但村民經濟條件有限,沒有能力遷移,還好政府建立了安置點並進行一定補貼,才讓村民安頓了下來。

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基金會與綠色流域合作到農戶家走訪調查

交通不便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原因,村民以前去鄉鎮都是從山林間穿行,很容易發生危險,種植的農產品也只能用揹簍揹著去集市銷售。施永青基金與政府合作,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聯合村的第一條公路,使得村民能安全便捷的出行。

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龍門溪公路,基金援助聯合村的第一條公路

單純靠農作物生產不足以維繫一家人的生活,青壯年為了補貼家用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和小孩獨守村莊。有的老人腿腳不便,於是下地耕作的農活就只能交給孩子幹,有的孩子甚至只有6、7歲。教育資源匱乏又使得這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甚至有些村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就這樣一代代的困守在了大山裡……

即使命運不如所期,也不能就此失去希望

東勝村位於海拔1800米的大山中,距離團結鄉政府要一個小時的車程,村落被濃重的霧氣籠罩著。進村的路上遇到的基本都是留守在村裡的老幼,他們會在房子周圍建一些簡單的農舍飼養雞鴨,種一些蔬菜自給自足。村中一些更為貧困的家庭至今還住在瓦房中,潮溼陰暗。

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簡陋瓦房中生活的一家人

基金走訪時遇到了剛滿18歲的姑娘小花,有一個在讀小學三年級的妹妹和一個不滿四歲的弟弟。五年級時輟學開始幫忙家庭勞動,一直到去年,跟著本家堂哥到浙江外出務工,大半年的打工生活讓她對生活有了更多的體驗,對自己的家庭也有更多的期許。“我是女娃兒,我喜歡買漂亮衣服。但是去年家裡修了房子,欠了債,爸爸媽媽今年出去打工,他們掙錢比我多,我就在屋裡幹活,照顧弟弟妹妹”,“等還了債媽媽回來了,我就再出去,那個時候我就自由了”。健談開朗的小花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日子會越過越好的”,“雖然我沒有上過好多年學,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想學美容,自己能漂亮,又能掙錢。

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基金會工作人員與姑娘小花一起剝玉米

村背後是連綿不絕的大山,山中資源豐富。據村民說,每年清明節前後,外出的青壯會返回村裡結伴到山中採摘竹筍,每天大概能打到100斤鮮筍,去集市上出售大概可以收入300元。不過林中有毒蟲野獸,黑熊也經常出沒,很危險。

給大山裡的窮孩子建一條希望公路

雲霧渺渺的大山

身處大山中的人們時刻面臨著自然災害的威脅,漫長的山路隔絕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有的老人甚至數十年都沒有再下過山。這裡平均年純收入只有3000多元,貧困已經成為了這裡的代名詞。或許有奮起掙扎的孩子們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掙脫了世代獨居深山的桎梏,但這畢竟是極少數,更多的是半途輟學、打工補貼家用的可憐孩子。這是一種無奈,貧苦的生活像一顆大石重重的壓在孩子們的肩膀上,要麼成長起來扔下石頭,要麼被石頭一輩子壓彎了腰…

為幫助農民脫貧,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在當地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施永青基金在永善縣展開了一系列的助農項目:修建公路使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人畜飲水項目解決了農民飲水難的問題、助學項目讓貧困孩子沒有負擔的讀書成長、居家養老項目讓留守老人得到陪伴與關懷、文化建設讓農村變得更有人情味……公益是一輩子的事業,致力鄉村發展,我們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