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河灘到青木川

從黃河灘到青木川

陝西文學界的女作家群體,近些年來比較沉寂,如今還活躍在文壇上,作品不斷受人關注的目前僅有兩位,一個是葉廣芩,另一位是冷夢,在目前的陝西文學界,一個無可置辯的事實是文學事業正處於青黃不接的年代,大有斷層斷代的憂慮。何以會如此呢?新一代作家群體到底缺失了哪些元素呢?

從上個世紀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浮躁病一直困擾著熱愛文學的人們,當巨大的生存壓力一波又一波的猛力襲來的時候,多少文學青年不得不忍痛離開心愛的書桌,投身到生存奮爭的洪流中去,文學創作的隊伍一步一步的萎縮,以致於潰不成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掀起的文學熱潮,也即文學陝軍集體發聲集體出征的壯觀景象僅僅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沉寂下來。畢竟文學不是一條謀生就業的康莊坦途,這條路更以充滿艱辛與荊棘而震鑠古今。輝煌或光耀僅僅是一瞬間的事情,而生存卻漫漫無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下,我們所鍾愛的文學事業一路走低,二十年來,鮮有新人出現,以致於出現了目前青黃不接的局面。

時間過去了整整二十年,如今文學界扛大旗的主將還是當年陝軍東征時的幾員老將 ,文學界說起來還是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幾位,能提說的也只是《白鹿原》《廢都》《最後一個匈奴》等有限的幾部力作,舉目四顧,無限淒涼。這不僅是陝西文學界的悲哀,也是瀰漫在中國文學界的時代病!

正如莫言先生所說,如今的時代不是出大師的時代!即便不能出大師,起碼也得出一批像樣的作家才對得起這個時代,任何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徵,怎麼能沒有這個時代的代言者呢!寫作思路的偏狹以致於思想的貧瘠,都讓當代的文學走入了低谷,不媚俗就不能生存的窘境,讓大部分優秀的作家集體失語。商業化的強大侵蝕作用讓文學這具美麗的胴體生瘡潰爛,文學的淨土真是舉世難覓。即使有那麼一兩部優秀的作品,讓商業病深入骨髓的編劇們一鼓搗就生生的糟蹋了。

當然,說說容易,真要做起來,誠然不是易事!這個時代有太多的時代病,說深說淺都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可以說,新世紀的十四年來,是文學界最尷尬難堪的一段歲月。純文學幾乎走到了窮途末路,從如今的作品來看,就不難看出端倪。老一輩作家由於年事已高,思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大有江郎才盡的悲哀,而新生的一代又太現實,不願意或不能夠進行痛苦的思索,因而,文學的園地才一片荒蕪。

文學是一件很艱難的創造性的勞動,制約的因素太多,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漫長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即人生閱歷的磨礪,這就註定文學不可能速成,只能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任何急功近利而堅持不下來,中途開小差當逃兵的人都註定和她無緣。

誠然,文學史上不乏天才之人,但追根到底還是老老實實辛勤耕耘的人居多,葉廣芩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人生的多舛,命運的弄人,都磨礪著每一個生命個體。每一個時代都會孕育造就某一個時代的悲哀或者奇蹟。原本並沒有出人頭地當作家“野心”的葉廣芩,只是因為命運的擺佈自覺不自覺地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在特定的時代,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必須接受由此而帶來的種種幸與不幸。晚生幾十年或早生幾十年,都可能是不一樣的人生遭際,然而,個體的生命是無從選擇的,尤其是時代和自己的家庭。

作為滿清皇族的一個重要分支,葉赫那拉氏可謂聲威赫赫,因為大名鼎鼎的慈禧皇太后而使這個家族那樣的光華奪目,那樣的顯赫熾熱。然而,解放以後,這個家族的命運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鉅變。皇族頂頂不吃香的年代裡,葉廣芩出生了,並帶著這個與生俱來的歷史烙印走進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解放後的中國大地,政治運動一波接一波,唯出身論的年代裡,多少光怪陸離的現象都可能發生,個人的命運在大時代的洪流衝擊席捲之下,實在微渺的沒法計數。因為出身,她受到了最殘酷的待遇,所有上升的空間都被堵死,就連進工廠當工人的資格也被剝奪了。從天子腳下的北京城,來到荒涼貧瘠的大西北,滿懷熱情與憧憬的年輕人,開始接受一個接一個不公平命運的擺佈。

沒有資格進工廠的她,被髮配到黃河灘上的農場養豬,活波開朗、熱情豁達的葉廣芩,在幕天席地的黃河灘養了很多年的豬,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滔滔奔流的渾濁的黃河水,遍地蘆葦黃泥的黃河灘,呼嘯淒厲的北風,赤日炎炎熾烈毒辣的夏日高陽,悶熱騷臭蚊蠅肆虐的豬舍,一個姑娘家最美好的青蔥歲月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如煙飛逝。

苦苦煎熬的日子,似乎是沒有盡頭的。在她二十八九歲的時候,希冀著婚姻之手把自己從命運的泥潭中拉出來。在熟人的介紹下,一個工廠的工人看中了他,男方的家裡只有母子二人,母親多病,正需要一個操持家務的媳婦,看來命運的轉機就在眼前。滿懷希望的葉廣芩非常滿意這樁婚事,已是大齡剩女的她,哪裡有挑三揀四的資格與權力,因此,相過親之後,就急切的等待好音!誰能想到,第一次相見雙方感覺都不錯,在幾個月後還是傳來了不好的消息。男方經受不住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葉廣芩出身的超級“成分”壓力,幾乎成了不可逾越的大山!男方最後選擇了放棄!這個打擊對葉廣芩實在太大,以致於死的心都有了!活著有什麼勁呢?沒有希望的生存除了痛苦還有什麼呢!

我們無從想象,當年的葉廣芩是怎樣度過這次人生危機的,不管多麼的痛苦與無助,這個堅強的姑娘還是挺過來了!

生活啊,千姿百態的生活,不管我們的喜好厭憎,只是一股勁的向我們走來,沒有過不去的溝,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咬著牙挺過去,就會有不一樣的天空。

作為一個女作家,葉廣芩坦言自己不是天才,如果說有天分的話,那就是對文學有一種比較強烈的感受力。學過醫的她,在第一次接觸人體解剖的時候,面對一具冰冷灰白的老頭的屍體,除了恐懼而外,就是一連串的遐想:這個老頭是誰?生前有過怎樣曲折艱難的經歷?一生中有過多少曲折離奇的故事?又是怎樣的機緣會成為醫學院新生們解剖的教具……一連串的遐思,就顯示出一個作家的稟賦。從醫生到作家,從肉體到靈魂,這是一個質的變化。

如果說有這麼一座文學之門的話,那麼對生死的感悟就是通向文學門的第一道關口。葉廣芩的文學之路,是從她四十八歲最失魂落魄的時候開始的。那一年,她從《陝西工人報》想調到另外一個單位,結果事情非常的不順,原單位已經開出了調令,而接收單位卻放黃了,這對葉廣芩來說真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也是命運跟她開了一個相當殘酷的玩笑!到了馬上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年紀,她卻成了一個孤零零的沒有單位,沒有工作,沒有未來的“老待業”!這個玩笑真是一絕大的黑色幽默,無疑,她的天塌了!怎麼辦?出路何在?巨大的生存壓力從天而降,一時間讓她手足無措,四顧彷徨,走投無路!

或許,我們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樁事情,絕對不能理解當年葉廣芩的真實感受。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初期,人們對單位的依賴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換言之,一個單位對一個人意味著非常具體而實在的現實意義。可以說,有了一個單位,一個人才有歸屬感,才沒有被社會拋棄,不是一個社會的棄兒!這種感情與依賴不僅僅是精神層面上的,還是很實在的生存的物質基礎。意味著工資、房子、醫療、養老等等一個人從生到死的最切實而牢靠的保障 ,可以說是一個人終生的依靠。失去單位將意味著什麼呢?一切都將失去!成為不折不扣的孤苦無依的“孤兒”,這是不是很殘酷呢!

不幸的是葉廣芩當年就面對著這樣的“飛來橫禍”,人生一個最難抉擇的十字路口驟然擺在了她的面前,已經四十八歲的她,何去何從 ?太難了!

在人生的最危難的時刻,她找到了時任西安市文聯主席的賈平凹,儘管之前的若干年葉廣芩和賈平凹也曾有過交往,彼此聞名,也勉勉強強算得上熟人,但面對這樣的一件大事,還是讓葉廣芩躊躇很久,最後還是鼓足勇氣開口求人。據她回憶,找到賈平凹以後,她開口就說“平凹!你得救救我!我現在沒單位了……”賈平凹聽後沒有絲毫的猶豫和為難,直接答覆道,“那你就到文聯來吧,……只不過你得找一個介紹人,就讓忠實來當介紹人吧!”隨後,她又去找了陳忠實,陳忠實絲毫沒打絆子就答應了,兩位大作家的鼎力幫忙,葉廣芩的人生中又一個大危機總算度過了,為此,她終生難忘!

幾十年過去了,譽滿文壇的葉廣芩回顧這段難忘經歷的時候,還滿懷感激,善良的平凹是她的救命恩人,大恩大德永生難忘。當著學生們的面,她反覆強調一個人最大的德行就是要知恩圖報,對生命裡所有給予過你無私幫助的人都要心懷感恩,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素質,這也是她後來創作《青木川》最根本的宗旨和出發點。

自古以來相傳已久的文人相輕的話,在葉廣芩這裡有了全新的詮釋,在功利化極端嚴重的當代,這種精神顯得彌足珍貴,中國文人傳統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在於此。心懷感恩,知恩圖報,才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人生的路才能走得更長遠更堅實,毫無疑問,這是老一輩作家對年輕的文學愛好者最好的人生忠告和殷切的期望。

初到文聯的葉廣芩,面對冷清寒陋的辦公室不由得感慨唏噓!在外人眼裡光彩奪目的作家,工作生活的場所竟然是如此的寒酸!這種強烈的反差真讓她一時間適應不了!冬天裡沒有暖氣,西北風肆虐的日子,感覺室內的溫度和室外幾無分別,老朽的門窗破破爛爛、豁豁牙牙,殘缺的玻璃窗用塑料紙糊著,颳風的時節,塑料紙呼啦啦的在風中抖動著、顫慄著……讓人的心也彷彿一下子掉進了冰窟窿一樣,徹心透骨的冰冷!專業作家就是這樣打造出來的嗎?一篇篇震世駭俗的文學佳作就是在這裡誕生的嗎?一連串的疑問佈滿了葉廣芩的心頭。

條件的簡陋對於吃過人間大苦的葉廣芩來說也不算什麼,難以忍受或適應不了的還是無邊無際的冷清!習慣了熱熱鬧鬧人來人往的記者生涯,專業作家那份孤寂冷清實在是難以難受!

但不管怎麼說,有了單位,身心有了一個安頓的地方,新的生活開始了,人生另一次轉身拉開了序幕,下半生文學創作的大戲,葉廣芩可有出彩的表演呢?一切都是未知數。

在西安文聯工作的日子裡,葉廣芩漸漸找到了藝術的感覺,一篇篇優美的散文、精緻的小說相繼出爐,尤其是回憶少年時代的家族小說《採桑子》最為雋永和耐人尋味,漸漸地,葉廣芩在陝西文學圈聲譽鵲起,在上個世紀末的九十年代,她就躋身於陝西一流作家的行列,辛苦的耕耘終於結出了累累的碩果,魯迅文學獎的獲得者等等一系列的殊榮,讓她當之無愧的成為陝西文學界的實力派主力作家之一。

幾十年的人生磨難的積累,記者生涯的見多識廣,都讓葉廣芩插上了展翅翱翔的翅膀,在文學創作的天地裡如魚得水,揮灑自如。九年的周至縣掛職鍛鍊,深入到秦嶺深處的山山水水,進農家到地頭,和農民同呼吸共命運,休慼與共,感同身受,作家的創作熱情和社會責任感使葉廣芩無法停下自己手中的筆。九年的積累與思考,一部反映秦嶺深處小鎮青木川的滄桑鉅變與深刻人性反思的力作《青木川》橫空出世,再一次為葉廣芩的文學人生增添了耀眼的光環和厚重的質感。

回顧《青木川》的創作歷程,葉廣芩深情的道出了四個字“知恩圖報”,對人性的反思與審視,貫穿於整個小說創作的過程之中。20世紀的四十年代,青木川這個深藏於秦嶺深處川陝甘三省交界處的陝南小鎮,出了一個大土匪兼大善人的魏輔堂,他通過種種不法的手段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從而為家鄉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真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匪夷所思的歷史現象,罪惡累累的大土匪,在桑梓之地廣做善事,修橋補路興修水利,大辦教育,資助貧寒子弟上學深造……用當地人的話說就是功德巨大。

半個多世紀以後,葉廣芩進入青木川古鎮時,依然為當年魏輔堂留下的深宅大院、學堂建築而震驚不已。巴洛克式的石柱、拱門,即便長滿了青苔的殘垣斷壁,都在無聲的訴說當年的輝煌與壯麗,清一色西式風格的各類的建築,在山深地僻的古鎮上是那樣的特立獨行熠熠生輝,讓人在讚歎之餘更多的是不可思議。所有這一切,都深刻刺激著作家的創作慾望與激情,深入的採訪,不斷地咀嚼,漸漸讓一個血肉豐滿性格複雜命運跌宕的土匪形象呼之欲出了。

小說中魏輔堂有六個姨太太,擁有巨大的來路不明的財富。他崇尚文化,尊敬與嚮往文化人,不惜重金髮展教育,他資助的學生不計其數,僅在成都上大學的本鄉子弟就達上百人。在他落魄的時候捎信讓學生們回來幫他,結果僅僅只有一個徐忠德應招回到了青木川。這個徐忠德因為這次回來而受到了無窮無盡的牽連拖累,受盡了人間的苦難,終其一生未能走出小鎮,可以說是魏輔堂唯一也是最大的陪葬者。當葉廣芩採訪這位剛直不阿的老人時,深為老人的風度及威嚴所震撼,當他的兒子來請安時,老人威嚴的咳嗽了一生,年過半百的兒子在父親面前恭恭敬敬,躬身三揖倒退而出,更讓葉廣芩驚奇不已的是,老葉爺子在兒子退出之後,居然還說了一句“犬子無能,讓你見笑了!”大山深處的山野之中,居然有如此講究禮數的人家,這不能不讓葉廣芩低首心折,推想魏輔堂時代的青木川,該是怎樣一幅安樂祥和文明儒雅的景象啊!山野之中,廟堂之上,不僅有四書五經的誦讀聲,還有abcd英文的朗誦聲,這簡直是人間的一個福地,充滿文化氣息的世外桃源!別忘了,那個時代,大山以外就是隆隆的炮聲,戰火瀰漫的抗戰時代與後來的解放戰爭時代!而這一切的締造者卻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土匪!

這一切太富有文學的意蘊了,葉廣芩無法遏制自己的創作激情,投入到《青木川》的創作之中,此後的幾年中,她一心沉浸在自己構思的小說之中,巨大的激情和才情來了一次大爆發,終於有了這一部文學力作的誕生。這部小說問世以後,引來巨大的社會反響,很快就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一代梟雄》,隨著孫紅雷出演魏輔堂一角的電視劇的熱播,不為人知的青木川也在一夜之間名聞遐邇,僅在當年的一個黃金假日裡就突破了十五萬遊客,創下了當地旅遊業的破天荒的記錄!

《青木川》要告訴人們一個什麼呢?葉廣芩一語中的——“知恩圖報”!

是啊,一部文學作品絕不僅僅給人們講述一個離奇古怪的故事,更要給人一種深刻的啟迪與思考,文學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更持久。那麼,相信這部小說是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