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爲什麼是內蒙古的省會城市?

Hot最青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內蒙古作為我國面積排名第三的省級行政區,有著達118.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東西跨度達2400公里,南部跨度1700公里,是我國地理跨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而在如此廣闊的省級行政區中,因為資源豐富,內蒙古境內有好幾個實力較強的城市,而為什麼呼和浩特會成為省會呢?其實嚴格意義上呼和浩特應該被稱為“首府”。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地理位置居中

1635年,後金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至此漠南蒙古成為後金的堅定追隨者。清朝時期的漠南蒙古包含土默特部、察哈爾部和科爾沁部,三大部的勢力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

1691年,康熙在多倫諾爾舉行會盟,漠北的喀爾喀蒙古併入清朝,勢力大致相當於今天的蒙古國。

1911年,沙俄煽動漠北蒙古獨立。民國北方形勢驟變,壓力驟增,為了加強對北方的防禦,民國北洋政府將內蒙古地區進行拆分,在長城以北設置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四省,史稱“塞上四省”,塞上四省的建立,有利於加強對北方的防禦。同時,由於將原內蒙古一分為四,所以不至於在敵人的進攻下全部淪陷。

果然,抗戰時期,熱河察哈爾全境淪陷,綏遠淪陷半部,寧夏安然無恙。

而抗戰勝利後,國際形勢再次變化,蘇聯的存在使得北方壓力減少,因此恢復內蒙古的轄區成為大勢所趨。

1947年4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成立,烏蘭夫任主席,其轄地包含了察哈爾省、興安省以及寧夏省、熱河省、黑龍江省和綏遠省的部分地區。

最初的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在烏蘭浩特市的王爺廟,1949年11月,經政務院批准,自治政府首府遷到張家口。

新中國成立後,塞上四省陸續被撤銷和歸併。

1952年,察哈爾省撤銷,省會張家口歸入河北省。1954年,自治區政府首府遷到歸綏市,並改稱呼和浩特市,成為自治區首府。

1954年寧夏省撤銷,併入甘肅省。

1955年,熱河省撤銷。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劃歸內蒙古。

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轄9個地級市、3個盟,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轄區基本恢復到清朝的邊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呼和浩特成為首府就理所應當了,因為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中心靠西位置,鑑於內蒙古東西跨度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所以定在呼和浩特有利於加強對內蒙古中西部的開發。

2、政治安排所致

前面說過,內蒙古從設置到撤銷再到重新設置,和我國北部面臨的形勢密不可分,這說明內蒙古的設置有著極其濃郁的政治考量。

在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綜合國力大大增強,我國不用擔心北部守不住的問題。相反,一個一體的內蒙古有利於在北方建立更為穩固的防禦基地,所以內蒙古的勢力範圍得以恢復。

內蒙古也隨之成為首都的重要屏障,戰略地位非常突出。

但是,北京的安全不光是靠一個強大而一體的省級行政區,還需要一個距離北京足夠遠的政治中心。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北京除了有個戰略縱深,還需要有一個安全距離。比如河北省的省會之所以不在保定或者天津,就是因為這兩個城市距離北京太近,一來經濟腹地重合,不利於兩地的協調發展。而來在國土防禦上,距離北京太近極其容易給北京的安全造成芒刺在背的感覺,趙匡胤的那句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用在這裡非常合適。

所以,將塞上四省歸併,本來就是一個“強幹弱枝”的考量,將熱河省省會承德市、察哈爾省會張家口市併入河北,以遠離北京的石家莊作為省會,既讓北京有了和內蒙古的安全距離,又讓內蒙古的首府不得不從緊挨北京的張家口繼續“西遷”。

所以,從政治和安全方面考量,內蒙古首府距離北京必須要遠,留出安全距離。在這樣的考量下,內蒙古東部和西部都可以作為備選。而前面我們說過,為了便於對中西部的開發,所以只能在中西部選擇。

呼和浩特,舊稱“歸綏”,是清朝時期歸化和綏遠城的組合,經濟實力雄厚,在內蒙古西部屬於傳統的政治中心,因此作為內蒙古首府順理成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先糾正一下,在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行政中心不叫省會,而稱為首府。而為何?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要定在呼和浩特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面這幾點來做的綜合考量:


一、 地理位置的因素,由於內蒙古是一個南北窄,東西跨度很大的省份,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中部。在管理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再者距離首都北京較近,這樣能帶來更好的發展。

二、氣候和自然條件因素,呼和浩特地處土默特平原地帶,交通便利,氣候怡人,空氣清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這裡轉了一個彎,灌溉了呼和浩特的一方水土。呼和浩特北部的大青山起到了抵禦北方寒冷空氣的作用,使得呼和浩特形成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優越氣候條件。



三、最重要的歷史人文因素、呼和浩特這片區域由於離漢族的傳統中心,中原大地比較近,所以這一帶在中國歷史上是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激烈碰撞,相互交融的一箇中心。據統計,在呼和浩特地區現存的、有遺址的古城就多達兩百多座。最著名的先後有戰國時期“趙國雲中古城”,遺址在托克托縣;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在此建都,名曰“盛樂古城”,遺址在和林格爾縣;宋遼時期,遼國在此建一座軍事重鎮“豐州古城”,遺址在今天,呼和浩特白塔村附近,現存一座遼代白塔,成為呼市一景;明代末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在這裡建成一座用青磚築成的城市,名曰“歸化城”也就是現今呼和浩特舊城的前身,而呼和浩特的別稱“青城”,也是由此得來;清代早期,滿清統治者為了,鞏固北方少數民族,又在原歸化城的東北方兩公里處,新修一座軍事重鎮,名曰“綏遠城”,也就是現今呼和浩特新城的前身。



可以說自從阿拉坦汗建成歸化城,內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就始終在這裡了。呼和浩特,以她厚重的歷史積澱、豐富的人文傳統、美麗的自然環境在內蒙古眾多城市中獨佔鰲頭。以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的首府,是理所當然,實至名歸的。


譽滿大呼和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又名青城。呼和浩特市作為內蒙古的首府城市,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 地理位置

內蒙古地形狹長,東西鋪展開來,東西距離長,這就要求省會城市必須為內蒙古的中心位置,這樣方便東部和西部區的人民來省會辦事。而呼和浩特就是最佳的位置之選。呼和浩特行政區所屬為華北,位於華北北部,東接東北,西臨西北,同時距首都北京的距離也不遠,交通便利,可以形成聯繫全國輻射全區的交通網絡。所以呼和浩特的地理位置相較於其他盟市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第二 歷史人文因素

呼和浩特市歷史悠久,有四百多年的建城史,從元朝時的豐州灘,再到明末清初的庫庫和屯,再到民國時期的綏遠省省會城市歸綏,從歷史到今天呼和浩特市一直都是北方大地上的一座重要城邦。對這一地區的社會經濟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歷史上呼和浩特市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為這一地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呼和浩特的建城者“阿拉坦汗”和“三娘子”,還有我們現代革命的領導人物,烏蘭夫。



現在的呼和浩特市人民安居樂業,交通便利,生活資源豐富。是全國的十大幸福之城之一。草原兒女在這裡攜手共進,共同為內蒙古的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


Hot最青城


還是從歷史角度解答。

公元12世紀初,女真滅遼建金,呼和浩特為豐州,是當時軍事重鎮,也是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的州邑。元朝建立後,豐州的經濟文化發展迅速。明朝先後設置了衛所40多處分別為九大塞王轄區。土木堡之變英宗復辟後河套無人駐守,1581年(明萬曆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裡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明王朝賜名為“歸化”。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包圍了原城東、南、西三面。後又在距舊城東北2.5千米處另建一駐防城即新城,命名為“綏遠城”。新城(綏遠城)城內主要是軍營;舊城(歸化城)內則聚居著居民。後歸化和綏遠合併,稱歸綏。1928年,建綏遠省,以歸綏市為省會。

1947年4月23日,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舉行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會議通過決議,成立了內蒙古自治政府,包含了原察哈爾省、興安省以及寧夏省、熱河省、黑龍江省和綏遠省的部分地區。1949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遷址張家口。1952年11月張家口劃歸河北省。

因此1954年3月5日,內蒙古人民政府、綏遠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綏遠軍政委員會、綏遠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在歸綏市聯合召開擴大會議,綏遠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原綏遠省轄區併入內蒙古自治區,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同時,從1954年4月25日起,將歸綏市改名為呼和浩特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

綜上,呼和浩特歷來為戰略要地,民國後為區域政治中心,原省會張家口劃入河北省,內蒙古的首府不宜長期駐在河北張家口,後綏遠撤省併入內蒙,綏遠省會自然最適合做新的內蒙首府。


故城故事


為什麼呼市是省會,先糾正一個名頭錯誤。內蒙古不是省,而是自治區。所以呼市其實是自治區首府。至於為什麼呼市是首府,這要從內蒙古的地形和歷史分析。內蒙古地形是東西走向的長條狀。東邊的赤峰、通遼、中間呼包鄂,西邊阿拉善。阿拉善氣候並不宜居。赤峰、通遼在行政歸屬上曾經歸於東北。而這兩市東北人也比較多,口音也是東北口音。從城市氣質而言,我更傾向於把這兩地劃為東北區域。那麼剩下的就只有位於內蒙古中心地帶的呼包鄂區域。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城中,自古就是呼市最強,先秦時呼市就是這一區域的行政中心,名為雲中郡。呼市也是華夏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自古文化昌隆。建國後的呼包鄂,其中包頭並不發達,直到後來鞍鋼五十萬人遷到包頭,支援內蒙建設,才開始蓬勃發展。到現在老包頭人更多在老區,鹿城九原較多。而最發達的市中心一代,昆都侖區。仍是以東北人為主,大街上站立,你仿若站在一個東北城市。至於鄂爾多斯,鄂爾多斯蒙語的意思是眾多的宮殿,成吉思汗生前指定死時埋葬於此。鄂爾多斯是此地的蒙古名字,後來改名為東勝。因為這裡古時是東勝郡的所在地。哪怕現在去一些外地機場,機票信息依舊寫的東勝。二十世紀東勝再次改回鄂爾多斯,東勝改為區名。現在鄂爾多斯的組成就是兩個區,東勝區和“鬼城”康巴什。由此分析,得到結論,自然是呼和浩特最適合做內蒙古的首府。


鏡婲緣


個人認為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的首府,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重要的地理優勢。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的中心位置,可以兼顧包頭鄂爾多斯等其他城市,是呼包鄂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且距離北京首都也不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更加靠近國家。其次就是歷史文化方面,呼和浩特是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古至今在北面沿邊城市的發展一直佔據重要地位,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並且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推動了內蒙古經濟的發展。



還有就是,呼和浩特的城市建設比較完善,更具有省會城市的初貌。而人們都會奇怪為什麼作為內蒙古省會城市的呼和浩特經濟實力卻僅排第三。
其實,包頭和鄂爾多斯等城市擁有自身的資源優勢,不過呼和浩特也在進行差異化競爭,發展旅遊業,現代農業等方向,逐步成為當之無愧的內蒙古省會城市。


包頭吃喝玩樂攻略


秦始皇滅六國之後,派大將蒙恬統率大軍北擊匈奴,控制陰山佔領河套平原,由於控制陰山河套能有效防治匈奴,因此秦始皇命令蒙恬大軍長期駐守,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等地開始較快發展,屬於九原郡!西漢漢武帝時期建設朔方城,駐軍移民戍邊,進一步得到發展。明朝時期,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在迎娶中原的三娘子後,為便於三娘子回中原探親等原因,俺答汗修建了呼和浩特城,開始成為內蒙古地區軍事經濟重鎮。因此,呼和浩特不僅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更是蒙漢兩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俺答汗和三娘子的愛情見證,是歷史文化名城!並且地處河套平原地形平坦開闊有利於城市建設、黃河提供豐富的水源、地處陰山以南受寒冷的冬季風和沙塵暴的影響小、地處河套平原產糧區糧食充足、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有利於管控東西等原因,因此在1954年正式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


天水漢子在蘭州


一,地理位置。呼和浩特地處內蒙古中部,便於管理狹長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二,歷史地位。呼和浩特相比內蒙古其他城市,歷史性強,加之王昭君呼漢和親的民族和諧象徵,作首府更合適。

三,城市規模。相比內蒙古其他城市,呼和浩特規模大,城建更為完善。

四,人為因素。當年建立內蒙古自治區的中共先烈烏蘭夫,乃是呼和浩特土左人,再上前面幾點原因,定首府於此可以理解,其實也是正確的選擇!


掌上大呼和


首先內蒙古的第一任主席是呼和浩特土左旗的,從當時的大環境來說,其它城市沒有這面的環境相對穩定,不利於整個區域的管理,後面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才把首府遷到了呼和浩特,陸續把一些旗縣劃入呼和浩特市的管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