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不老,阳气入多出少,方法是去除身体糟粕,归融精华入体而已

要想不老,阳气入多出少,方法是去除身体糟粕,归融精华入体而已​黄帝内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志意者,所以统御、指挥精神,令之守身。收束拘制魂魄,使之不散。让身体适应寒温,冷了穿衣,热了纳凉,得于适度。和于喜怒,不过其节者,皆志意之德也。

黄帝内经多次提到志意,并未有意志一词,其中奥秘大家自己理解。身为一个正常人,志肯定须有的,不可能完全回归儿童,再让爸爸妈妈抱着、照顾着。但这个志要定下来,不可摇摇摆摆再去耗费阳气。

所以,志坚意城才是修行者应有的基本素质。这个志意就是识神,就是这个身体的主人,就是我。

“独立守神”:我一个人独处清静环境、远离世俗宣嚣干扰,用志意守住体内精神。

道家讲究的是清静无为。

清:干干净净的志意,没有酒色财气、贪得无厌。

静:安安定定、不胡思乱想、乱动精气神。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不妄为。

《道德经》:“为而无为,万物自归” “ 太德全为,大德真为;上德无为,下德有为”。

入静、入定是让心意静下来、定下来,不去无妄的动用耗废精气神。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让大脑心意处于空白状态,那样就丢失了我。

我不在了,“六神无主”后,这个元神自己就开始到处跑了,当然魂也肯定跟着去**极乐世界、天堂,元神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并且是精气的消耗大户,如果又得了天地元阳,更是可以另起炉灶,独自自主了。所以有些元神大成的修士,肉身是不能够保持六爻皆阳的,身体一样会衰老枯死。

很多丹道大师、宗师看上去一把胡子,虽精神矍铄但终究是个老人,最后精气衰竭而死。一千多年以来的道家经典绝大多数是主张修元神阳神,真正修行长生不老的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只言片语元神与识神同住一个肉体,即使独立出去了,也会有感应,到哪里去了、做了些什么,心意也会知道,有的心意感应元神完整全面,有的则不完整甚至是没有感应。

而“出元神法:此法要修得内炼法后,自我感觉有把握控制元神后,再练出神之法。...元神初出,与识神并不同步协调,难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观为主,...逐步达到无境亦无台...。元神就越活,主观意识和元神之间的通道就越畅通,识神与元神之间就容易同步作功,出神之前先暗示元神...。元神初出时不可让其离身太远,...。出神后识神只意观元神,在身前不远处,但不要极力控制。元神外修法,功到之时可把元神调至体外。...即以识神指挥元神舞动,...,只可在极小范围内,渐至随心所欲,元神受控制后,元神范围可渐渐放宽,继且静观元神不加控制,顺其自然,让元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更可加速识神的同步。”。。。。。。这就是典型的“志意者,所以为精神”了。

《性命圭旨》:

既达返还九与七,此即木金三五一。

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

是谁照护婴儿,不让他远出,难道不是识神吗?修阳神的人是空掉志意,完全成就元精元神。就是说让元精元神独立出去。

强调“识神死,元神生”。我把修元神的这种现象称之为,生了孩子死了娘,一个孩子出生了,识神这个娘却死了,为这个孩子耗尽了所有气血,作为娘来说,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人生才对。我们看看平时谁在做这个身体的主就知道了,喊爸爸、叫妈妈是识神,看文章、学习是识神,天天打拳、练功、与老公同床生子的也是识神。

修行就要你自己明明白白的修。让识神这个娘放下柴米油盐酱醋茶,抛弃七情六欲、爱恨情仇,重新回到天真烂漫、清静无为、思想纯粹的少女时代。

虽然识神元神元精元气都在一个身体内,但识神是统御精气神的,让它们把肉体养好,不是喧宾夺主,带走所有家产出去另立门户。

再看看平时志意是如何御精神的?识神浅意识主宰有意识的运动,上班、斗地主、找帅哥、说话唱歌等等。

元神潜意识主宰身体无意识的运动,心跳、排泄、呼吸等。识神具有统御,指挥作用,潜意识具有能动、结果的作用。

无论为人处事还是学习劳动,想把一件事情做成,就得端坐自己的心意态度。当意识觉着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潜意识立马树倒猕猴散,人就晕倒瘫软,医生说,抱歉,刚才那是别人的病例,你立马精神抖擞了。

浅意识往错误的方向指挥,潜意识就往错误的方向前进。浅意识往正确的方向信心百倍时,潜意识立刻给全身都充满力量。拳击手练拳的时候,准头、力气、速度是浅意识起作用,潜意识就赶快给肌肉多输血,出出汗散热。你一口气喝下一碗肉汤,美味无比啊,潜意识才不管里面有没有蟑螂,但是有人给你说汤里有蟑螂,意识立刻指挥潜意识翻肠倒胃吐出来。

在修炼的时候,你有一个意念,潜意识就给你呈现一个图像出来,你天天想着美女,潜意识就让你看到美女,你害怕软体动物,潜意识就把一条蛇呈现给你,吓的人走火入魔。心意正,气场正,心意邪,元神就是魔。

心意为什么不是外守呢?外守精气神就在体外,内守,精气神就在体内,阳气不外散。如何阳气日日有结余,而不是年年递减,首先要明白阳气从哪里减去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需要阳气来维持,所以静坐的时候要求闭眼,不听,调息、不言、不动,明白这个道理后,修行就变的简单明了,躺着不动也可以做到关闭七窍,为什么一定要盘着腿呢?盘腿不但不利于腿部的气血远行,更让人心意难以清静,端坐岂不是更好。

所以睡功练好了,气血畅通涵养精神的效果最好。虽然关闭七窍,毕竟精神内守不能十二时辰日日年年如此,即使身体达到最低功耗,还是不能保证持满,这就需要一些外在阳气的补充。所以,仅仅精神内守是不够的,还需要呼吸精气、感召天地真阳才行。

“意定则神住,神住则气住,气住则精住,精住则形固”。在呼吸精气的状态下精神内守,岂有不能形与神俱的道理。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徇于天地规律、长养万物,契于自然之理、从四时地利之和,服天气而通神明,积精累气守神以成真人。

故长生不老者,需心怀天地,合于自然的规律,把握四时万物生长的根本,吸收归融宇宙纯净阳气维持身体需求,以清静无为的志意统领五脏六腑身体发肤保持自身的六爻皆阳。

要想不老,阳气入多出少,日积月累,无有空时,怎会有死?修行方法不过是去除身体糟粕,归融精华入体而已。

千百年来,各门各派修行元神大成,阳神出窍,沉积下来的思想没有那么容易改变,且都喜欢玄妙难懂的东西,直白浅显并不认为珍贵,正所谓大道至简至易,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