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汽車跑完高速後就變得特別的「通透」?

237624860


無疑就兩種情況,一方面就是清除了部分積碳,另一方面就是汽車調整了油門靈敏和變速箱,重新形成了一種記憶,這跟人的肌肉記憶道理是一樣的。



可能你聽說過拉高速的說法,這其中的原理也是為了讓發動機發揮最大的動力,從而形成一種記憶點,後期車輛能夠保持這樣的速率去行駛。

積碳可能都不陌生,一旦汽車長時間在市區或者低速行駛,那麼發動機很容易就會形成積碳,從而影響汽車的高效行駛,造成費油,汽車肉也是其中的一個表現。

只要你在行駛過程中,汽油燃燒不完全就會留下來積碳,而積碳會吸附汽油,所有就會導致積碳越來越厚,越來越多。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堵塞進氣門,而發動機動力下降也是很明顯的情況之一。


而當你在高速上高速行駛的時候,此時就能把一部分的積碳在行駛中排除。如果氣缸的溫度足夠高,那也會燃燒掉一部分的積碳,從而提高汽車的速率,也就是所謂的通暢感。

這種情況是相當明顯的,長期在市區緩慢行駛跟在高速行駛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根據資料統計,當汽車在高速上行駛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夠清理掉35%的積碳。

這也是很多人都在說新車在磨合期到底要不要拉高速,從而最大化提高汽車的行駛速率,其實這是不需要的,汽車在出廠的時候已經經過冷磨合,不需要刻意去拉高速。


Anywhere anytime,覆蓋全國的移動互聯網汽車救援網絡平臺,救援就在你身邊,關鍵時刻顯身手!回答車主各類養車用車急救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關注並點贊,當需要救援時,無論你在哪裡,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sos1295,幫你找到最近的專業的救援人員!


孫行者汽車救援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我們知道,人久坐不動,就時常會覺得腰痠背痛腿發木,因此,時常活動一下,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其實不光人是這樣,汽車也有類似的情況。

如果一臺車總是在市區跑,尤其是比較擁堵的市區,偶爾跑一次高速,等跑下來之後,你會覺得車子再開起來是另一種感覺:油門也變順滑了,加速也更加快了,就連變速箱也變得更加積極了,甚至平常怠速時有些抖動也可能變得更加輕微了,也就是讓我們覺得車子更加“通透”了,用起來更“順”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發生了以下三種變化:

首先,跑高速清理了一部分的發動機積碳。我們知道,發動機積碳至今是一個無法完全避免的問題,尤其是車子在比較擁堵的城市裡,由於車速不高,發動機轉速較低,而且經常會出現急剎車、急加速等情況,更容易產生積碳。而當汽車在高速上時,為了適應速度上升的需求,需要拉高轉速獲得更快的加速能力,因此增加了發動機的進氣量,繼而可以讓發動機燃燒更充分並沖刷掉部分附著在氣缸壁上的積碳。

其次,不論是發動機還是變速箱,自適應學習都是軟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之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修正硬件偏差以及後續的硬件磨損。與城市中低速度駕駛狀態不一樣,在高速上,汽車發動機會經常處於高轉速、高負荷狀態,變速箱也經常處於最高擋,汽車會變得激進亢奮,行車電腦會將這種良好的工況運行記錄下來,並默認成是新的駕駛習慣,因此在之後用車時,也會去使用這種習慣來適應車主的駕駛。

再者,是車主自身心理因素使然。我們知道,張馳有度是比較良好的生活狀態,一個經常忙得腳不沾地的人,偶爾放一次假,出去放鬆一下,心情會十分愉悅。當你駕駛車輛一直在擁堵的城市裡,偶爾跑一次高速之後,心情也會變得舒暢,因此再加駕駛車輛時也會感覺很愜意。


汽車觀察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汽車跑完高速後,變得特別的“通透”,油門變輕了,加速更快了,變速箱換檔也更加積極了,甚至有些車怠速抖動也變得輕微了。還有些人在新車過了走合期之後,都要上高速上跑一圈,稱為“拉高速”,為了能把汽車“跑開”甚至大幅度超速行駛,認為如果不這樣做,以後汽車就跑不快了。那麼為什麼汽車跑完高速後就變得“通透”了?下面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汽車跑完高速後,變得“通透”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高速行駛會清除部分發動機積碳;二是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經過自適應學習,調整了油門靈敏度和變速箱換檔邏輯,變得更加積極。

積碳是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機油和燃油中不飽和烯烴和膠質在高溫狀態下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殘留物,沒有及時隨尾氣排出而堆積在系統內的各個位置,從而形成一種黑色的焦著狀的物質,人們稱之為“積碳”。它一般呈海綿狀,能夠吸附汽油,讓燃燒不完全的汽油再變積碳,以致惡性循環,積碳越變越厚, 嚴重的甚至會將進氣門堵塞一半。積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形成時間長短與汽車的使用環境、發動機結構、機油、汽油、駕駛員操作都有一定的關係。它會沉積在發動機各個部位,比如節氣門,進氣歧管,噴油嘴(歧管噴射或者缸內直噴),進、排氣門背部,燃燒室內壁,活塞頂端,排氣系統,廢氣再循環系統,曲軸箱通風系統,三元催化轉化器等。

發動機積碳會改變發動機的結構參數,降低發動機性能,影響汽車的正常使用。嚴重積碳時,會出現發動機冷啟動困難,怠速抖動,發動機動力下降,加速困難,發動機耗油量上升,尾氣汙染物排放增加等故障。有人說積碳是發動機的萬病之源,還有人說它是發動機的癌症,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中國城市,大多數路段都很堵車,車輛長時間怠速、低速行駛和超短距離行駛(10分鐘或5公里之內)。這屬於汽車耗損性駕駛,會造成氣缸溫度低,燃油燃燒不充分,從而加重積碳形成。而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發動機處於“高轉速,中、高負荷”區間,此時發動機進氣速度快,高速氣流可以剝離下來一小部分附著不是很牢固的積碳(主要是進氣歧管內的積碳);另外就是氣缸內燃燒溫度高,可以把一部分燃燒室內的積碳燒掉。所以,讓汽車偶爾跑跑高速,會清除部分積碳和減緩積碳的生成速度。有實驗表明,對於積碳不是很嚴重的汽車,在高速上運行兩個小時,可以清除30%的積碳。所以,對於經常在城區低速、怠速行駛的車輛,最好每隔2000公里就跑跑高速,這對於清除積碳和延緩積碳的生成有很大的作用。

現在的汽車非常智能化,能夠自動的 適應你的駕駛習慣並提供最佳的控制狀態,這個功能就是汽車的自適應學習功能。由於汽車長時間在城市使用,長時間處於怠速、低速行駛狀態,發動機轉速很少超過2000轉,變速箱經常處於低速檔,平均車速不高於30公里/小時。汽車控制電腦會將這種狀態記錄下來,並默認為是你的駕駛習慣,並且根據這種習慣來控制車輛。慢慢的你的車就會變得油門反應遲鈍,加速變慢,換檔遲緩,處於一種“鈍化”狀態。就像一個人,長時間不運動就會變得非常懶惰一樣。而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發動機處於高轉速、高負荷狀態,變速箱一般處於最高檔,經常急加速和急減速,汽車處於一種非常激進的亢奮狀態。汽車控制電腦也會將這種狀態記錄下來,並默認為成是你的駕駛習慣,並據此來控制車輛。漸漸的你的車就會變得油門反應靈敏,加速迅猛,換檔積極,處於一種良好的積極進取狀態。所以,汽車跑完高速後油門變得更靈敏,不是汽車本質發生了什麼變化,而是你的駕駛習慣改變了,而汽車的自適應學習功能又適應了這種變化。

那麼新車拉高速有又是怎麼回事呢?

很多人的新車走合完後,都要拉一下高速,說如果不這樣做汽車就跑不出來了,以後汽車的高速行駛能力就會受到影響。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現在的汽車,加工精度非常高,並且在出廠前已經進行了冷磨合,交給車主手中之後,只要經過簡單的走合期,讓車主與汽車之間更熟悉,溝通交流更通暢就可以了。汽車的控制都是由汽車控制電腦根據事先存儲在內部的程序來進行的,可能會根據駕駛員的駕駛習慣做一定的微調,但不會改變太多。所以汽車的高速行駛能力,或汽車的極速,是不會由於後期的駕駛習慣而改變的。至於說拉高速會讓發動機磨合的更好,會讓氣缸壁和曲軸磨出鏡面效果,那純屬扯淡。發動機在高速時磨損量一定會大於低速時的磨損量,拉高速只會讓發動機磨損的更差,鏡面效果也不是在拉高速過程中形成的。

那麼為什麼新車拉完高速後也會變得更通透呢?原因同樣是上述的兩個。一般發動機的積碳在30個小時以後就形成了,走合期結束時,新車已經有一定的積碳了,對汽車會有些微的影響。人們在駕駛走合期內的新車時,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加油,不敢超載,所以汽車也就變得懶惰了。拉過高速後,積碳清除了,油門變靈敏了,汽車自然就通透了。

汽車跑完高速變得更通透,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其中的道理很多人還是有誤解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你對汽車拉高速有一個新的認識。不過,汽車適當的跑跑高速還是很有必要的。汽車在城市中低速、低檔位行駛屬於耗損性駕駛,在經濟車速時(一般90公里/小時左右)才是正常的一般駕駛狀態,這時汽車的磨損是最小的。


老侯解車


汽車跑完高速後變得特別“通透”,實際上是一種感覺,而把這種感覺量化以後,具體就體現在油門更靈敏、動力響應更及時,換擋更積極、怠速抖動也更小,感覺車開起來有種人車合一的感覺。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發生,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跑高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發動機的積碳。

所謂積碳,主要指在發動機工作過程中,由於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的膠著狀物質。發動機產生積碳後,容易使發動機出現怠速抖動、加速無力等故障。

汽車在上高速後,為了適應速度上升的需求,從而需要拉高轉速獲得更快的加速能力,同時還增加了發動機的進氣量,繼而可以讓發動機燃燒更充分並沖刷掉部分附著在氣缸壁上的積碳。


2、高速的良好工況讓發動機、變速箱充分自適應學習。

不論是發動機還是變速箱,自適應學習都是軟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之一,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修正硬件偏差以及後續的硬件磨損。

通過高速良好的工況運行後,發動機和變速箱得到了自我優化與修正。簡單來講比如某次變速箱發現換擋完成時間過長,那麼在下次換擋時它就會增壓離合器的下壓力,從而時縮短變速箱的換擋時間。

舉個例子:此前有個朋友把車送4S店維修,在修完後取回來自己開時,發現油門變得很靈敏,變速箱降檔很積極,其實就是4S店的維修技工在試車時有過頻繁的大腳加油,爾後變速箱便將這一習慣記錄下來。

3、心理因素

眾所周知,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急劇增加,擁堵已經是家常便飯,而反覆的城市擁堵容易讓人情緒急躁。當跑完空曠的高速路後,心情變得舒暢,所以在駕駛自己的愛車時也會感覺很愜意。


木子水原聊聊車


我忍不住想說兩句,題主的“通透”,純屬心理感覺,或者行為錯覺,在高速上,跑爽了,下來也敢踩油門了,平時得憋屈成什麼樣了?

這種現象經常發生,比如你去快修店保養,加了比較好的機油,老闆肯定會說,您去試試車吧,肯定輕快了,諸如此類的話,當然您把錢也掏了,大部分人在回去的路上都感覺車子輕快一些。這純屬心理作用;因為誰花了錢辦了事,都有一個好的預期,先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老闆在給您暗示一下,您從心裡就不想承認車子跟原來還是一樣。

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告訴您一個測量的辦法,現在用手機測汽車加速性的APP有,比如大飆車,機車小子,車情解碼等,這些不用花錢,下載APP就可以,車涯要外掛GPS,要買一個GPS,也不貴。您測一下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看看到底有沒有變化,是真的變好了嗎?數據不會說謊。

給大家看看測試的數據格式,很好理解的。

上圖是能看出每增加10公里/小時車速的時間,下圖是加速度值隨車速的變化。

至於說積碳的問題,如果說跑跑高速就把積碳燒掉了,那積碳就不是問題了。積碳沒有到一定程度,從駕駛性上是感覺不到的。

來看看汽車發動機積碳的形成機理;積碳的形成必須要具備兩個條件:

1、 要存在具有粘附性質的不可燃燒膠質物;

2、 燃燒不完全的燃料在高溫環境下裂解析出的炭顆粒,磨損產生的金屬屑等顆粒物。

如果沒有膠質物,不會形成積碳,因為炭顆粒、金屬屑等不具有粘附特性,會隨著排氣排出。

如果只有膠質物,積碳不會很嚴重。這種膠質物主要來源於汽油。不要用質量控制不了的加油站的產品。

所以,兩類物質都要控制其產生量,才能減輕積碳。

不多說了,關於積碳的更詳細的討論,請關注朱博士白話發動機-頭條號,關於‘通透’的感覺,說說您的觀點吧!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說白了,跑高速就是發動機裡邊颳大風,減少積碳產生,表面上那些沒變成積碳的沉澱物,能稍微吹走點兒。

平時開車,免不了經常走走停停,這時發動機的轉速很難超過2000轉。汽油燃燒不充分,就會產生一些沉澱物。

還有些汽油霧化後,沒有進到燃燒室,加上轉速不高導致進排氣的壓力不夠,這些物質就殘留在發動機內混到一起,形成像油泥一樣的膠狀物。沉澱物經過長時間高溫高壓,就變硬形成積碳,影響發動機正常工作。

以目前的發動機技術,積碳無法徹底避免。但注意一些細節,可以減少積碳:

1. 去正規加油站加油;

2. 減少原地怠速,原地熱車不超1分鐘;

3. 低擋高轉速可以減少積碳產生並清除積碳。

所以跑完高速後你會覺得車子很痛快。


視知車學院


汽車跑完高速後,油門變輕了,提速更快了,為什麼呢?

汽車在跑高速時,發動機高速運轉,供油量加大,燃油的流速也加大,有助於把油路中汙垢和雜質沖刷出去,達到清洗效果。


活塞的高速運動,氣缸內溫度更高,氣流進出氣門的流量和速度也很高,燃燒會更加充分,有利於清除氣門的積碳,使堵塞的通道變得順暢。

這有點像給我們人體清理了一次腸胃,將腸胃裡的垃圾和毒素排出來,整個人都通透了是一樣的道理。

一般,新車的發動機在經過了初始的磨合後,部件之間運轉趨於協調。這個時候,跑跑高速,讓發動機高速運轉一段時間,可以檢驗機器的極限工作狀況,可以擴大部件材料抗拉,抗壓,抗撞的承受範圍。


尤其是車子在高溫下工作,金屬材料的強度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對發動機是有好處的。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咱們共同探討汽車方面的知識,共同進步。


丞相說車


汽車尤其在冬天,起步的時候換擋感覺很生澀,掛擋沒有了吸入感還小有頓挫,反應也沒有那麼積極。但當我們跑過一次高速以後,汽車沒有了生澀感,油門變輕,掛擋不再頓挫,反應也相當積極,加速變快,變得“通透”了。這是為什麼呢?無非兩個原因。

一是高速行駛時會清除部分發動機積碳;簡單的說,在高速上汽車發動機轉速高,負荷高,給油均勻,燃燒很充分。高轉速帶動吸入更多的空氣,可以吹離部分附著力低的積碳,而高溫也能直接燒掉一部分,積碳少了,發動機更接近原始工作狀態,反應當然快,這也是很多老司機都說在過了磨合期和過了一段時間都要拉高轉速的原因。

二是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有自適應功能,和磨合一個道理。它在高速行駛狀態下調整了油門靈敏度和變速箱換檔邏輯,使之變得更加積極。汽車全身上下有很多傳感器,它們相當於人體的感覺器官和嗅覺器官一樣的存在。是它們將自己感應到的汽車局部信息傳遞給行車電腦,由行車電腦統一支配做出相應的反應或調整。由於汽車長期低速行駛,大部分時間處於怠速、低速狀態,變速箱也經常處於低速檔,平均車速不高。傳感器將這些信息反饋給行車電腦,汽車控制電腦會將這種狀態記錄下來,並默認為是你的駕駛習慣,並且根據這種習慣來控制車輛。所以慢慢的你的車就會變得油門反應遲鈍,加速變慢,換檔遲緩,處於一種懶惰狀態。當跑高速時,你的車打破了這種狀態,汽車傳感器將這些信息反饋給行車電腦,行車電腦從新支配,所以你的車就會變得油門反應靈敏,加速迅猛,換檔積極,處於一種良好的積極進取狀態。


燚火源之神


疆哥覺得應該是拉高速燃燒了部分積碳的功勞。

積碳是指燃料與串入燃燒室的機油蒸汽在不能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的膠質(主要成分是羥基酸、瀝青質、加油質等),從而粘附在進/排氣門、氣缸邊緣、活塞頂部、火花塞、燃燒室)經過發動機反覆高溫的作用下,不斷積累形成的類似於煤渣的黑色物質,即為積碳。

如今的發動機技術較以前雖有很大進步,但是燃燒室效率最高也僅達30%而已,因此積碳主要是機械本身以及汽油品質不佳所引起的。一般煉油廠所產出的汽油,品質可能不盡相同,因此影響的程度也略有差異,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品質較差的油品,則會導致更嚴重的積碳。

以下情況均屬於積碳多而產生的徵兆,不過您並不能僅僅通過1-2項就認定為您的愛車積碳過多(如涼車打火時,首先需要考慮是否為電瓶虧電),還需多結合幾項進行綜合評判。

個別的私營加油站的油品較差,長期加註會直接導致積碳的催生,建議大家儘量不要貪圖便宜在一些沒保障的加油站加油。


車域無疆


所謂的油門輕了、加速更快了,是指的在跑高速的時候的駕駛感受吧?並不是說車子從高速跑完,回市區堵車還能感覺到油門輕和加速快吧?

如果你覺得跑完高速,體驗到了發動機最大馬力的輸出,人與車的連接更深一層了,那確實會有“通透”的感覺。畢竟上高速之前,你並不瞭解你這臺坐騎的加速極限在哪裡,油門踩到底、車身輕快地載著你奔向前方,這種全力釋放、人車融合的感覺會更好。

至於清積碳,別指望了,現在車子的技術也不至於讓氣缸內積那麼多“碳”,不用刻意去跑高速清積碳。

所以非常懷疑題主說的“通透”不過是主觀上開高速爽過之後的感覺而已。清積碳雖然指望不上,但跑高速還是會有好處的。CR-V的機油門問題曝光以後,業內人士是建議相關車主可以去跑個高速的長途,讓發動機達到最佳工作溫度,清理掉機油中的汽油。

這是什麼原理呢?

噴油嘴噴出來的汽油並不會完全霧化,有些汽油會從活塞環滲到曲軸箱裡面,而曲軸箱是機油的地盤——機油裡面混入了汽油。對內燃機來說,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等發動機到達最佳工作溫度(約90度)之後,遍佈發動機、變速器各個部件縫隙之間的機油溫度會升高。而汽油是個容易發揮的東西。所以只要發動機達到工作溫度一段時間之後,它自己就能清理掉機油中的汽油。

注意,前提條件是像東北的CR-V這種,冬天經常短途開車,發動機工作溫度剛上來沒多久,你就熄火了,機油裡面的汽油會越積越多。而跑個4小時的高速,發動機穩定高效運轉能有效清理機油中的汽油,然後你也許就能感覺到“通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