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池塘「水癟子」的五個可能原因分析

河蟹養殖池塘“水癟子”的五個可能原因分析

“水癟子”全年有發生。具體症狀為外觀發暗,部分頭胸甲畸形(向上凸起),外殼發軟(手指輕捏即下陷),大多空腸,肝臟發白、發灰、發紅甚至糜爛,黑鰓,細菌分離發現菌量很大,氣單胞菌為主。

(50%過硫酸氫鉀,殺菌消毒改底調水全能王。對於弧菌有特效。點擊查看詳情)

“水癟子”的形成原因目前還沒有統一定論,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

1、長期慢性中毒。肝臟受到傷害,螃蟹免疫、消化受到影響,然後出現“水癟子”的症狀尤其興化地區農藥清塘比較普遍,處理不好容易出現

2、氣泡病。本地區種植水韭菜(苦草)、伊樂藻為主,高溫期溶氧變化大,氣泡病易發,隨著血液循環破壞肝組織之後引起全身性細菌感染

3、苗種原因。今年“水癟子在賣蟹起捕時很多塘口發現大量“水癟子”,同一來源的苗種在收穫時有集中發病的規律,先是有“拉黃”(排洩肝臟)的症狀,之後就形成“水癟子”,對產量影響很大,每畝減產幾十斤

4、細菌病。這種說法認為先是有細菌感染,然後肝臟才病變、壞死,最後出現“水癟子”的症狀

(生力泰有助於調節養殖物的腸道問題,解決腸炎,增加螃蟹吃食,加強體質)

5、營養因素。蟹苗塘喂料跟不上、營養不足,也會出現

以前對“水癟子”的分歧主要是先是肝臟受到損害然後出現細菌感染和先是細菌感染,然後導致肝臟受損,今年發現“拉黃”的現象特別嚴重,都是在蛻完最後一次殼之後形成,具體什麼原因還沒弄清楚,感覺和營養因素關係很大,肝臟代謝出了問題形成的。(文章來源:水產養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