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美年健康

飛速墜向地面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長生生物的“疫苗門”事件還在資本市場上空盤旋,近日美年健康(002044.SZ)又被爆出“假醫門”事件,醫藥板塊再次受創……

2018年,對醫藥行業來說,真的是“命運多舛”,從華大基因的“腰斬”,到長生生物“戴帽子”,再到美年健康市值蒸發近170億元。

而不管是華大基因,還是長生生物和美年健康,一個是基因界的大佬,一個是疫苗之王,相比而言,作為醫藥新秀的美年健康也是體檢領域的佼佼者,曾一度是“體檢之王”。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醫藥巨頭頻頻出事,行業話語權自然慢慢就減弱,但是作為一個涉及全民健康的行業,一出事就成為公眾口誅筆伐的對象也是情理之中。

一直以來,醫療行業涉及專業較深,醫生的話對病人來說就像“聖旨”一般,從不敢懈怠。而如今,世態炎涼的醫藥行業景象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從7月31日開始,從“假醫門”到病人癌症晚期結果給出體檢正常的結果,一系列問題正拽著這隻體檢界的巨獸——美年健康,飛速墜向地面。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體檢之王”從何而來

相比國外,國內體檢行業機構的興起時間比較短,在2001年政府提出開放醫療市場後,民營醫療機構快速崛地而起。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健康,醫藥、醫檢逐漸分離,體檢人次也大幅增加,眾多民營機構和社會資本不斷進入體檢領域,推動了專業體檢機構的發展。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數據來源: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中國產業信息網

2004年,美年健康應運而生,主營業務為體檢服務。2011年-2014年,民營體檢連鎖機構主要有三家:慈銘體檢、愛康國賓、美年健康。

但短短3年,美年健康先後收購深圳瑞格爾、北京綠生源、武漢一博、常熟漢慈、貴州康源、安徽博瑞康等小型體檢機構,迅速進入當地市場。

2015年8月,通過借殼江蘇三友登陸A股,隨後立即收購IPO失敗的慈銘體檢。至此體檢行業三分的天下變成了兩強爭霸。美年健康也曾試圖要約收購愛康國賓,企圖築建一家獨大的局面,最後以失敗告終。

截至2018年8月1日,愛康國賓總市值約14.22億美元,而美年健康總市值約511.5億人民幣,兩者相差約4倍多,顯然,美年健康擁有較大的比較優勢。

據2017年年報顯示,美年健康覆蓋32個省份、215個核心城市,已佈局400餘家體檢中心,全年體檢人次超過2160萬。最新公佈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90億元,同比增長57.66%;淨利潤為1.67億元,同比增長998%。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醫療也要靠營銷驅動了?

作為A股唯一一家上市民營體檢企業,顯然頻頻併購是美年健康在短短几年內迅速擠佔市場份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仔細分析,美年健康似乎失去了作為醫療機構的“初心”。

先看其銷售費用,從美年健康的財務報告來看,美年健康近年對營銷投入力度很大,近三年每年銷售費用支出都佔到公司營業收入的近1/4。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2017年美年健康的銷售費用為14.88億元,同比增長達59.97%。作為一家醫療機構,難道把大量的資金放在招募銷售人員上?是靠大力營銷推廣來獲得口碑的嗎?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再看研發投入,2017年,美年健康的研發人員數量僅為31人,研發人員數量佔比僅為0.10%,研發投入金額為397.53萬元,佔營業收入的0.06%,資本化的研發投入金額為0。

從美年健康出來,還能相信自己真的健康嗎?!

二級市場相關人士稱,美年健康為“營銷驅動型”企業,可想象,一家醫療機構,如果只顧無研究如何去營銷推廣,還能有多少關注可以分給研發投入呢?

而又縱觀國內的體檢機構,能與之抗衡的幾乎沒有,似乎也只有愛康國賓可以稍稍與之相比。企業一旦壟斷後,缺乏競爭環境,很容易忘記初心,KPI和銷售額凌駕良心和價值觀之上。美年健康還沒有壟斷體檢行業,就已經如此注重銷售,輕看研發投入,曝出“假醫門”事件。

現在來看,當初美年健康要約收購愛康國賓幸於失敗,若收購成功壟斷體檢行業,後果可能比當下還要可怕……

網絡 | 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