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現代造僞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 個角度去分析呢?首先現代造偽是沒有古代流傳有序的作品,現代造偽的作品沒有古代作品的陳舊感,之前我們說過比如《丹霞訪龐居士圖》中人物帽子上出現的破墨感覺,印泥的單一色調問題,還有它這個出現破損的魚子口問題,最核心的是沒有出現破墨現象,另外它的筆觸無論是繪畫還是後面的書法題跋,它都是描,沒有像古人似的很堅定的,一筆完成,完全是描的,李公麟要是畫一幅畫,他的筆觸是不會反反覆覆去描,後人的題跋也是一樣,好比題跋的溥洽和姚綬,他們寫出來的字,它必定有飛白,有分叉有牽絲,上下貫氣,字距行距非常自然,造偽的必定是缺乏這些的特點.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什麼叫破墨呢?大家如果看了臺北故宮展出的《墨竹圖》,就會知道上邊就有很明顯的破墨現象,另外古人畫竹子是很意思的,其中有兩個人,一個是文同,一個是宋徽宗,兩個人都是用拖筆出鋒再畫出竹尖,筆觸到了竹尖的時候沒有停,繼續往前,又出了一個竹尖,另外就是我們剛才所介紹的破損的魚子口現象。更多畫例在收藏私享會 – 朱紹良24講收藏專欄-提高古代書畫鑑賞能力課程裡可觀看。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如果現代的造偽,他為了能夠產生這種破損做成魚子口,怎麼辦?他一定要讓這個絹幹了以後來折,反覆折的過程當中,這個地方絹絲斷的時候必定還有粘起來的,還有一個現代造偽他的破損的地方,類似於這種魚子口是用刀割的,用手術刀,用小刀割出來的,所有的絹絲斷的地方沒有出現毛叉,就是那種毛茸茸的感覺,完全沒有,一看就是刀割的,很堅定的那種刀割的,這個古人的就不會,它的這種自然破損,儘管它出現了材料的折斷,但是它出現的這個毛叉非常的明顯,所以這個也是斷定,魚子口破損的一個基本的方法。另外鑑別古代書畫,它的墨凹入材料之中,我們怎麼來判斷呢?這個鑑別技巧就是:對著陽光或者強光45度角都可以看到,所有仿品都是在陽光下暴露無遺。看它的墨是不是完全滲入到材料當中去,這個對我們鑑定古代書畫幫助非常大, 新的造偽必定是浮在上面的,只有時間夠長,才能夠讓這墨滲入到裡邊去。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另外印章,印章造偽鑑別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看它的印章陰部的轉角處,是否是圓潤的和見稜見角的,我們的印章篆刻都是用刀,用刀衝出來的,所以它那個地方基本都是90度角,但是新的造偽電腦造偽這個印章呢,它是完全用電鑽,機器磨出來的,磨出來的那個方這個印章是弧形,它的死角處是弧形的不自然,那蓋在紙上,造偽的印和刻的印有什麼區別呢?刻的印是自然的,大家一看這個印,刀法篆文都很清晰自然,新的印章呢,它的篆文和邊緣一看就是機器磨出來的,它是不自然的,沒有刀衝刀衝出來的效果,還有就是印泥,造偽的印泥為了使它有陳舊感,它要加菸灰或者細的土來增加陳舊感,但這個印色必定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這個印色不像古的八寶印泥的印色那麼和諧,而且這裡面有昏暗的感覺,最後在裝裱方面,清宮到今天也是200多年了,偽造清宮的裝裱後,再以日曬,煙燻增加古舊感。還一種造偽就是故意拿噴槍噴上一些糖分的水,讓蟲來吃,使它出現蟲吃的現象,但是這個蟲吃現象也能區別。古人的蟲不像今天這樣,非常清晰的,它是一種瀰漫型 的蟲吃現象。現代造偽的蟲吃現象是非常明顯的,就象刀刻的一樣。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我們再來看絹本方面,收藏私享會朱紹良古代書畫二十四講裡說到徐邦達先生和楊仁愷先生都認為李公麟的那件作品《丹霞訪龐居士圖》是宋畫,南宋畫。那它的南宋的絹是這樣的,放大高清就是這樣的,是雙經通一緯,兩根經線合到一股,通一緯。那清宮裝裱也存在什麼呢?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一般來說,清宮的裝裱就像它的天頭,地頭,基本就是湖藍的這種裱翎,那上邊的花卉一般都是如意花卉,纏枝蓮這些。其中的帶子是驚燕,錦眉,再下邊就還有它的如意花紋,清富裝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軸頭,它的軸頭大部分都是如意型的軸頭,它的材料有幾種,紫檀的,黃楊木的,金絲楠的這種軸頭,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還有我們一般可看到重要的作品一般都是蓋上三方大印,八徵耄念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這三方大印代表著什麼呢?代表了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八徵耄念就他八十歲,五福五代堂就是五代同堂,太上皇帝就是乾隆皇帝遜位,就是讓皇位給兒子,就是太上皇,所以他的重要作品心室 有三方印,

鑑定現代造偽和古代書畫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分析呢?

第三個方面,要判別作品的真和偽,還要從《石渠寶笈》著錄上去查找,所以鑑別書畫的真與偽是與非,並不是從單一的條件去判斷真偽,必須通過我們的知識體系來進行鑑定,對古代畫家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的筆墨,構圖以及輔助因素,印鑑,題跋,收藏印,裝裱,著錄都要全面掌握,才能達到了然於胸,下一篇收藏私享會朱紹良古代書畫二十四講-提高古代書畫鑑賞能力,走正確的收藏之道,我們來講乾隆皇帝的蓋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