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生鮮專業培訓視頻請關注中鮮網微信公眾號生鮮課堂

很多門店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搞活動,門店生意火爆;不搞活動,門店死氣沉沉,門可羅雀;活動後的銷售分析顯示,銷售的大部分是特價的商品。為了提升銷量,不惜打價格戰,門店活動的次數越來越頻繁,結果進入了搞活動的怪圈;還有的門店非常重視搞活動,不惜投入,結果卻是越搞活動越賠錢。到底是哪出了問題?門店到底要不要搞活動?怎麼搞活動才能既提升銷量又增加毛利?小編總結出以下法則:

法則一

搞清楚為什麼做活動

綜合門店遇到的問題,很多門店想通過活動營銷來快速提升門店利潤、增加客戶量。具體操作中,很多門店沒有具體目標前盲目地搞活動,事前沒有預測,事後沒有分析,這樣搞活動其實是在透支門店的資源。搞活動之前首先要明白你的門店處於哪個發展階段,為什麼做這個活動?這是一切的出發點。不同階段做活動的目的也不盡相同:

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通常新店開業需要大規模造勢推廣,目的是增加新客戶,擴大門店的知名度。對於發展到一定規模的門店,需要一些與客戶互動的小活動,增加客戶粘性。門店遇到客流量少的時候,需要做活動引流。逢年過節,是各門店展示自己的機會。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做活動,本質上都是為了增加新客戶,留住老客戶。只有明確了目標策劃出的活動,才能達到做活動初衷。

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例如:某家門店雞蛋的銷售量一直徘徊不前,沒有提升,想提升銷售額怎麼辦?首先、要弄清楚活動目的是提升雞蛋銷售額,其次,怎麼提升?我們都知道營業額=客流量*客單價。雞蛋屬於民生敏感性商品,如果我們提高了雞蛋的客單價,一定會喪失一部分對價格敏感的忠實顧客,建議拿毛利率和性價比都比較高的土雞蛋、柴雞蛋做活動,提升客單價。

法則二

目標客群是誰?

每個門店都有自身的做活動的特色,盒馬鮮生主打生鮮,全家以即食關東煮為特色,每個門店都用特有活動宣傳他們發出他們獨有的聲音。例如盒馬定位的年輕客群,活動方案和宣傳設計主畫面往往是清新時尚、充滿朝氣,他們通過這些與客群定位相符的系統操作,不斷地強化盒馬在大眾消費者心中的定位屬性。

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對於門店來說,要清晰定位是什麼?門店的企劃宣傳是不是始終在以這個定位在開展頭腦風暴?如果沒有,那就是努力用錯了方向。只有根據定位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活動,才能收穫忠實的目標顧客。再通過持續的顧客積累及維繫,讓其對門店有更深的認可度和期待。

法則三

給顧客一個進店的理由

無論是一個節日活動,還是體驗營銷,還是完美的陳列,我們都希望給消費者一個完美的購物體驗。為了迎合消費者善變的需求,引進一些有特色、能帶來人流的商品一樣,門店的活動也努力製造一個進店的理由。任何一個活動推出前,我們都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衡量一下活動的感染力和推動力如何?如果你是消費者,會不會被這個活動帶動起來,如果不會,那就需要好好改進了。

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說到底,就是為了弄清顧客的潛在需求,民生敏感類商品滿足對價格敏感客群的需求,操作時注意烘托門店熱鬧的氣氛,利用從眾心理、佔便宜心理,充分利用價格、質量、媒體宣傳吸引顧客。非敏感性商品突出一分價格一分貨,充分利用價位心理,懶人心理。差異化商品則需要滿足顧客對更高品質的要求。

法則四

如何與顧客建立有效的溝通

門店舉行活動,不僅是門店一次商業活動,更是一次與忠實消費者一次難得的互動機會。要注重活動中與顧客的接觸溝通,而不是說售賣出多少活動商品才是真正意義的成功,很多時候活動的執行會出現偏差,將促銷商品的銷售看的太重,而忽視了大局的統籌,得顧客者得天下,不斷優化體驗式營銷,與消費者建立有效溝通,才能促進更多的消費和建立更深的顧客粘性。

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法則五

活動後究竟能留下什麼

活動結束了,還有一份重要的收尾工作——分析活動:活動的成本是多少?這次活動銷售額如何?毛利率怎麼樣?帶來多少新客戶?活動採取的方式哪些消費者更喜歡?哪種體驗式營銷環節更能吸引顧客?......充分分析三大報表,瞭解此次活動取得的成績,存在的不足,為今後的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並指導以後的工作。

門店搞活動,到底是“毒藥”還是“解藥”?

門店搞活動的要點你GET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