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生鲜专业培训视频请关注中鲜网微信公众号生鲜课堂

很多门店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搞活动,门店生意火爆;不搞活动,门店死气沉沉,门可罗雀;活动后的销售分析显示,销售的大部分是特价的商品。为了提升销量,不惜打价格战,门店活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结果进入了搞活动的怪圈;还有的门店非常重视搞活动,不惜投入,结果却是越搞活动越赔钱。到底是哪出了问题?门店到底要不要搞活动?怎么搞活动才能既提升销量又增加毛利?小编总结出以下法则:

法则一

搞清楚为什么做活动

综合门店遇到的问题,很多门店想通过活动营销来快速提升门店利润、增加客户量。具体操作中,很多门店没有具体目标前盲目地搞活动,事前没有预测,事后没有分析,这样搞活动其实是在透支门店的资源。搞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白你的门店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为什么做这个活动?这是一切的出发点。不同阶段做活动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通常新店开业需要大规模造势推广,目的是增加新客户,扩大门店的知名度。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门店,需要一些与客户互动的小活动,增加客户粘性。门店遇到客流量少的时候,需要做活动引流。逢年过节,是各门店展示自己的机会。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做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增加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只有明确了目标策划出的活动,才能达到做活动初衷。

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例如:某家门店鸡蛋的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没有提升,想提升销售额怎么办?首先、要弄清楚活动目的是提升鸡蛋销售额,其次,怎么提升?我们都知道营业额=客流量*客单价。鸡蛋属于民生敏感性商品,如果我们提高了鸡蛋的客单价,一定会丧失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忠实顾客,建议拿毛利率和性价比都比较高的土鸡蛋、柴鸡蛋做活动,提升客单价。

法则二

目标客群是谁?

每个门店都有自身的做活动的特色,盒马鲜生主打生鲜,全家以即食关东煮为特色,每个门店都用特有活动宣传他们发出他们独有的声音。例如盒马定位的年轻客群,活动方案和宣传设计主画面往往是清新时尚、充满朝气,他们通过这些与客群定位相符的系统操作,不断地强化盒马在大众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属性。

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对于门店来说,要清晰定位是什么?门店的企划宣传是不是始终在以这个定位在开展头脑风暴?如果没有,那就是努力用错了方向。只有根据定位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活动,才能收获忠实的目标顾客。再通过持续的顾客积累及维系,让其对门店有更深的认可度和期待。

法则三

给顾客一个进店的理由

无论是一个节日活动,还是体验营销,还是完美的陈列,我们都希望给消费者一个完美的购物体验。为了迎合消费者善变的需求,引进一些有特色、能带来人流的商品一样,门店的活动也努力制造一个进店的理由。任何一个活动推出前,我们都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衡量一下活动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如何?如果你是消费者,会不会被这个活动带动起来,如果不会,那就需要好好改进了。

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说到底,就是为了弄清顾客的潜在需求,民生敏感类商品满足对价格敏感客群的需求,操作时注意烘托门店热闹的气氛,利用从众心理、占便宜心理,充分利用价格、质量、媒体宣传吸引顾客。非敏感性商品突出一分价格一分货,充分利用价位心理,懒人心理。差异化商品则需要满足顾客对更高品质的要求。

法则四

如何与顾客建立有效的沟通

门店举行活动,不仅是门店一次商业活动,更是一次与忠实消费者一次难得的互动机会。要注重活动中与顾客的接触沟通,而不是说售卖出多少活动商品才是真正意义的成功,很多时候活动的执行会出现偏差,将促销商品的销售看的太重,而忽视了大局的统筹,得顾客者得天下,不断优化体验式营销,与消费者建立有效沟通,才能促进更多的消费和建立更深的顾客粘性。

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法则五

活动后究竟能留下什么

活动结束了,还有一份重要的收尾工作——分析活动:活动的成本是多少?这次活动销售额如何?毛利率怎么样?带来多少新客户?活动采取的方式哪些消费者更喜欢?哪种体验式营销环节更能吸引顾客?......充分分析三大报表,了解此次活动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以后的工作。

门店搞活动,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

门店搞活动的要点你GET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