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多版聚焦瀘州丨大城瀘州,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今日,《四川日報》一版、二版、四版、五版都對瀘州的進行了報道,其中第四版對瀘州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進行了專題報道。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01版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02版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04版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05版

04版《大城瀘州,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原文如下

一週前,海關總署發佈“2017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四川三地上榜,成都第一,瀘州第二。

819.7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全省第二!這是瀘州今年交出的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答卷。自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瀘州GDP增速連續9個季度居全省一、二名。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國窖1573生產基地。白酒產業是瀘州正在打造的三個千億產業之一。

154平方公里、152萬人,這是2017年底瀘州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和人口數量。這兩個數據,在川內城市中,瀘州均僅次於成都。

這是瀘州近年來加快發展的一個縮影。

發展永無止境。不久前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瀘州被寄予厚望。省委全會確定的7個爭創經濟副中心“種子選手”中,瀘州佔一席之地。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敘古高速連接兩個國家級貧困縣,連接貴州後,將成為又一個出川大通道。圖為敘古高速燈盞坪互通。

省委有要求,瀘州有行動。7月20日,瀘州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瀘州市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決定》,明確了瀘州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實施路徑。

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建設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南部中心城市,是省委關於瀘州發展最明確和嶄新的定位,“突出了瀘州在四川發展全局尤其是在川南經濟區的重要位置,賦予了瀘州在四川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進程中的使命和責任,是瀘州必須緊緊抓住的重大機遇。”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張壩桂圓林,是中國最大的桂圓林種植基因庫,僅百年以上樹齡的桂圓樹就有15000多株。

結合瀘州實際,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明確了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主要目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形成與全省經濟副中心相匹配的產業競爭力、城市集聚力、開放影響力、環境承載力;建成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南部中心城市以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四川南向東向開放重要門戶、內陸開放高地“兩中心一樞紐一門戶一高地”。具體而言,到2020年,全市GDP超過200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超過200億元;在此基礎上再經過4年左右的奮鬥,全市GDP超過300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超過300億元。

目標明確,如何擊鼓奮進?瀘州明確了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6條路徑: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白酒、能源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現代醫藥、航空航天等六大特色主導產業,確保到2020年形成千億白酒產業、千億電子信息產業、千億新興產業集群,包括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現代醫藥、航空航天等,建成長江上游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瀘州港是川內第一大港,這裡有全國內河第一個鐵路直通碼頭的集裝箱碼頭。

——建成區域中心城市,提升集聚輻射能力。加快“兩江新城”整體推進、成片突破,實現沱江新城組團、長江生態溼地新城組團錯位發展、協調互動,加快瀘川新區規劃建設,推動瀘縣融入主城區一體化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中心城區形成“一核、兩副、四園多點”的發展格局,建成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200萬人。

——打造四川南向東向開放重要門戶、內陸開放高地。高水平推進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建設,探索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推進渝昆高鐵、瀘遵鐵路、川南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早日建成、形成路網,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拓展江海、鐵水等多式聯運方式,暢通到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廣西北部灣和美日韓、孟中印緬、南亞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開放交通大通道。

——持續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到2019年現行標準下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敘永古藺兩個國家貧困縣摘帽。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格落實《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優化沿江產業佈局,推進沿江產業、臨江企業退江入園,著力構建“兩江清水、四岸青山”的長江上游重要綠色生態屏障。

——營造良好環境。深化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和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智能終端產業是瀘州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

目標劃定,路徑清晰,還要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努力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8月8日,川南城際鐵路瀘州段瀨溪河特大橋工地現場,樁基已完成135根(49%),墩臺已完成10處(31%)。整條川南城際鐵路將於2020年正式運行,瀘州屆時也將融入全國高鐵網。

“重中之重、十萬火急”,針對“零高鐵”這一短板,瀘州組建專門工作組,集中資源力量抓緊推進。一系列調研、攻堅和前期工作正加快進行,除了正在建設中的川南城際鐵路預計將在2019年底建成外,渝昆高鐵川渝段力爭今年年底動工,瀘遵鐵路建設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進中。

20天前,四川明德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石英晶體諧振器智能化生產線在瀘州納溪區投產,我國壓電晶體行業智能化生產線實現零突破。打造千億電子信息產業,瀘州堅定地向著這一目標邁進。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四川自貿區整體分為成都、瀘州兩個部分,川南臨港片區設立一年多來,平均三天推出一項制度創新。

廣州-瀘州鐵海聯運班列實現雙向開行、瀘州-欽州鐵海聯運外貿鐵路班列測試列開行……打通南向東向大通道建設,瀘州再次提速。

1小時辦結、3小時辦結、6小時辦結……原本需要十幾天辦理的企業開辦等業務,在瀘州已經開始按照清單制倒計時了。瀘州正以堅實的步伐,努力提升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四川日报》多版聚焦泸州丨大城泸州,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沱江在瀘州匯入長江。今年6月,瀘州出臺長江經濟帶首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共抓大保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要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勇氣,破釜沉舟、壯士斷腕,推動瀘州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早日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瀘州市委主要負責人的話,擲地有聲。

川南瀘州,正以昂揚的姿態,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大步朝著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南部中心城市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