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消費簡析

2018上半年,我州充分發揮工業產業結構優化、去產能、去庫存對節能降耗的作用,嚴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工業節能降耗初見成效。全州規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515.75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2%,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6.4個百分點,比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收窄2.5個百分點。但同時,高耗能行業能耗仍高,原煤消費佔比偏高,能源消費結構亟待調整。

一、基本情況

(一)原煤生產逐年增長

2018年1-6月,昌吉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上工業”)原煤生產量達2811.55萬噸,較去年同期產量增長15.6%。自2016年,我州原煤產量程穩步增長態勢,2016年規上工業原煤產量5853.64萬噸,2017年規上工業原煤產量達6676.09萬噸,產量的穩步增長與原煤消費增長態勢密不可分。

今年1-6月規上工業企業原煤消費量2389.04萬噸,同比增長5.1%,消費企業101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1家。原煤消費量居前五位的行業如下:

指 標

2018年1-6月累計原煤消費

本期(萬噸)

累計同比增速(%)

比重(%)

規上工業企業

2389.0

5.1

100.0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1218.1

-8.6

51.0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727.2

40.6

30.4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

302.7

9.6

12.7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90.2

13.5

3.8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21.1

-8.4

0.9

原煤消費主要集中在有色和電力、熱力這兩個行業,自2016年起,電解鋁企業擴大產能、新建火電廠陸續建成達產導致這兩個行業原煤消費量居高不下,雖然自2017年三季度起電解鋁企受去違規產能的影響,原煤消費量同比減少,但比重依舊保持在50%以上。

(三)近兩年主要耗煤行業基本不變

2017年昌吉州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的比重達90.6%,該比重比2016年下降了1.8個百分點,從2016年和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數據來看,原煤消費企業個數雖然從2016年的160家減少到2017年的157家,但原煤消費總量穩步增長,主要耗煤行業結構未發生變化。

指 標

2016年累計原煤消費

2017年累計原煤消費

本期 (萬噸)

累計同比增速(%)

比重%

本期

(萬噸)

累計同比增速(%)

比重%

規上工業企業

4391.6

2.5

100.0

4567.7

4.3

100.0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2430.0

15.4

55.3

2526.6

4.0

55.3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828.3

-10.6

18.9

1151.1

39.0

25.2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

805.4

28.8

18.3

545.6

-32.3

11.9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167.5

-61.7

3.8

182.7

18.7

4.0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52.2

-15.6

1.2

53.6

1.6

1.2

二、存在的問題

(一)電力消費方式加重了煤炭依賴性。我州電力消費一直以州內煤電為主,新能源發電規模相對偏小,這種用電方式總體能效偏低,不僅工業用電居高不下,同時也推高了工業用煤,這是我州工業能耗特徵傳統色彩加重的一大要因。

(二)煤炭消費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今年二季度我州火力發電煤耗331.28克標煤/千瓦時,雖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0.52克標煤/千瓦時,但與全國(304克標煤/千瓦時)、全區(314克標煤/千瓦時)還有一定差距。

(三)高耗能行業仍是工業增長的主力,尤其是經濟新常態下,隨著工業生產整體下行,高耗能行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和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的拉動作用不減反增,突出反映了我州工業結構失衡偏重特點。2016年以來,我州六大高耗能行業對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增長的拉動作用,總體呈現增強趨勢,2016年和2017年,工業生產儘管一路回落,但六大高耗能行業對規上工業工業增加值的貢獻作用持續增加,從2016年的92.4%提高到2017年的122.4%,其中,有色行業的貢獻率從32.2%提高到44.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的貢獻率從-0.5%提高60.1%。今年上半年,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貢獻率達465.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貢獻率達390.5%,是我州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原煤消費的主要行業。

三、建議

(一)改善能源的消費結構,加大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我州太陽能和風力資源較為豐富。目前昌吉州風力發電企業逐年增加已初現規模,風力能源所佔比重逐年提高,在下一步工業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中,應繼續加大力度開發利用風力光伏能源,不斷優化能源品種結構,在滿足經濟發展要求的同時,滿足環境發展要求。

(二)繼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構建過程中,可持續發展是能源開發利用的長遠目標,而循環經濟是具體的實施手段。在能源開採過程中,應該大力提高能源綜合開發和能源的回收利用率。在能源利用過程中,應該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大力推動能源綜合利用,加強對高能耗、高汙染行業的監管,提高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利用行業間產業鏈的聯繫,延長產業鏈,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同時大力回收和利用各種廢棄物,不斷完善再生能源的回收、加工和利用體系。

(三)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嚴控高耗能行業發展。要主動適應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的節能減排新形勢,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生物製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領域的發展,逐步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減少和控制高能耗、高汙染企業的發展比重與規模,大力淘汰落後產能。從全州目前規上工業能源消費情況來看,六大高耗能行業仍然是能源消耗的重頭,佔到九成多,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如鋼鐵、水泥、電力等企業實現節能的潛力還是很有空間的,要抓好企業的升級改造,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制定並嚴格執行高耗能行業准入目錄和企業准入資格,以防引入過剩產能,造成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