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寫作常用思考框架匯總(寫文章,制定計劃,規劃項目的利器)

各種寫作常用思考框架彙總(寫文章,制定計劃,規劃項目的利器)

框架彙總

1. 分析問題模型... 3

2. 問題分析角度1. 3

3. 問題分析角度2. 3

4. 問題分析角度3. 3

5. 問題分析角度4. 3

6. 問題分析角度5. 3

7. 問題分析角度6. 3

8. 參加會議... 3

9. 寫日記模型... 4

10. 平時總結框架... 4

11. 談話框架... 4

12. 對某一個模型或概念的思考... 4

13. 對某一具體模式的對比分析... 4

14. 分析模型... 5

15. 分析模型... 5

16. 看文章模型... 5

17. 素質冰山模型... 5

18.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 5

19. 傑出青少年七個習慣... 6

20. 人行為內外部原因... 6

21. 5w2h. 6

22. 5W1H. 6

23. 4C營銷理論... 7

24. 4Ps營銷理論(TheMarketingTheoryof4Ps). 7

25. 海爾OEC管理:... 7

26. “墨菲定律”:... 7

27. 7S模型... 7

28. 360度績效評估... 8

29. ABC分析法:... 8

30. PDCA分析模型... 8

31. SWOT分析模型... 8

32. 波士頓矩陣:以相對市場份額、市場佔有率建立模型... 9

33. 柯氏四級培訓評估模式... 9

34. 品管圈思考方向... 9

35. 問題分析模型... 9

36. 平衡計分卡(TheBlancedScoreCard,簡稱BSC)... 9

37. 期望模式:... 9

38. 人力資源價值鏈... 9

39. 首席知識官(ChiefKnowledgeOfficer,CKO)部分能力需求... 10

40. 雙因素激勵理論:... 10

41. 波特五力模型... 10

42. 新7S模型... 10

43. 學習力三要素... 11

44. 衡量團隊的學習力... 11

45. 學習型組織應包括五項要素... 11

46. BPR的主要程序... 11

47. BRP主要方法... 11

48. 3C戰略三角模型... 12

49. 表達目標常用詞... 12

50. 權限劃分框架... 12

51. 人類四項獨特稟賦... 12

52. 管理控制框架... 12

53. 組織結構框架... 12

54. 分析價值鏈... 13

55. 公司價值鏈... 13

56. 營銷價值鏈... 13

57. 研發價值鏈... 13

58. 生產價值鏈... 14

59. 物料價值鏈... 14

60. 裝備價值鏈... 14

61. 能源價值鏈... 15

62. QEHS價值鏈... 15

63. 人力資源管理價值鏈... 15

64. 財務管理價值鏈... 15

65. 行政價值鏈... 16

66. 評價產品四個基本指標... 16

各種寫作常用思考框架彙總(寫文章,制定計劃,規劃項目的利器)

1. 分析問題模型

1) 問題是什麼

2) 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3) 怎麼解決

4) 解決後會出現什麼新的問題

5) 如何解決這些新的問題

6) 如何預防類似問題的發生

2. 問題分析角度1

1) 過去

2) 現在

3) 未來

3. 問題分析角度2

1) 內部

2) 外部

4. 問題分析角度3

1) 內因

2) 外因

5. 問題分析角度4

1) 原因

2) 後果

6. 問題分析角度5

1) 整體

2) 部分

7. 問題分析角度6

1) 事情是什麼

2) 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3) 實施的步驟是什麼

4) 注意點是什麼

8. 參加會議

1) 抓住主線

2) 隨時總結歸納

3) 文字記下

4) 適時反省

9. 寫日記模型

5) 工作

6) 學習

7) 生活

8) 感想

10. 平時總結框架

1) 做的好的地方

2) 做的不好的地方

3) 改進點

4) 注意點

11. 談話框架

1) 少說多聽

2) 不斷總結

3) 尊重鼓勵

4) 及時寫下

5) 專注目標

6) 盯住主線

7) 笑容點頭

12. 對某一個模型或概念的思考

1) 概念:說明這是是什麼

2) 作用:有什麼用

3) 方法:如何做

4) 應用:如何推廣應用

13. 對某一具體模式的對比分析

1) 模式

2) 特點

3) 優點和缺點

14. 分析模型

1) 優點

2) 缺點

15. 分析模型

1) 目的

2) 範圍

3) 標準

4) 計劃

5) 執行

6) 結果

7) 注意點

16. 看文章模型

1) 抓住主線

2) 盯住段落主句

3) 細看每個句子的主語和謂語(重點)

4) 看完一段回憶段落大意

5) 看完文章總結文章結構和結論

17. 素質冰山模型

1) 水面以上:行為、知識、技能

2) 水面以下:

Ø價值觀、態度、社會角色

Ø自我形象

Ø個性、品質

Ø內驅力、社會動機

18. 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19. 傑出青少年七個習慣

1) 積極處世。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2) 先定目標後有行動。確認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標

3)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優先順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4) 雙贏的想法。抱著人人都能成功的態度

5) 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真心誠意地傾聽

6) 協作增效。協同工作成就更好的業績

7) 磨刀不誤砍柴工。定期讓自己得到休整和充電

20. 人行為內外部原因

1) 內部原因:人格、情緒、心境、動機、欲求、能力、努力

2) 外部原因:環境條件、情境特徵、他人的影響

各種寫作常用思考框架彙總(寫文章,制定計劃,規劃項目的利器)

21. 5w2h

1) Why:為什麼

2) What:是什麼

3) Where:何處

4) When:何時

5) Who:誰

6) Howmany:多少數量

7) Howmuch:多少花費

22. 5W1H

1) Why:為什麼制定該措施

2) What:達到什麼目標

3) Where:在何處執行

4) When:在什麼時間內完成

5) Who:由誰來完成

6) How:如何完成

23. 4C營銷理論

1) Customer(顧客)

2) Cost(成本)

3) Convenience(便利)

4) Communication(溝通)

24. 4Ps營銷理論(TheMarketingTheoryof4Ps)

1) 產品(Product):注重開發的功能,要求產品有獨特的賣點,把產品的功能訴求放在第一位。

2) 價格(Price):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產品的定價依據是企業的品牌戰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3) 分銷(Place)/渠道:企業並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網絡的建立,企業與消費者的聯繫是通過分銷商來進行的。

4) 促銷(Promotion):企業注重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消費者,以短期的行為(如讓利,買一送一,營銷現場氣氛等等)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費者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

25. 海爾OEC管理: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總帳不漏項、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憑效果、管人憑考核”。

1) O—Overall,海爾稱其為全方位;

2) E—(1)Everyone,指每個人,(2)Everything,指每件事,(3)Everyday,指每一天;

3) C—(1)Control,控制,(2)Clear,清理。

26. “墨菲定律”:

1) 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 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 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 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27. 7S模型

1) 共同價值觀(Shared Values)

2) 戰略(Strategy)

3) 結構(Structure)

4) 制度(Systems)

5) 風格(Style)

6) 人員(Staff)

7) 技能(Skills)

28. 360度績效評估

1) 自我評價

2) 同事的評價

3) 主管的評價

4) 下屬的評價

5) 客戶的評價

29. ABC分析法:

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

1) A:0%~60%

2) B:60%~85%

3) C:85%~100%

30. PDCA分析模型

1) P(Plan)--計劃,確定方針和目標,確定活動計劃;

2) D(Do)--執行,實地去做,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3) C(Check)--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注意效果,找出問題;

4)A(Action)--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以免重現,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

31. SWOT分析模型

1) 優勢(Strength)

2) 劣勢(Weakness)

3) 機會(Opportunity)

4) 威脅(Threats)

32. 波士頓矩陣:以相對市場份額、市場佔有率建立模型

1) 問題型業務(QuestionMarks,指高增長、低市場份額)

2) 明星型業務(stars,指高增長、高市場份額)

3) 現金牛業務(Cashcows,指低增長、高市場份額)

4) 瘦狗型業務(Dogs,指低增長、低市場份額)

33. 柯氏四級培訓評估模式

1) 反應評估(Reaction):評估被培訓者的滿意程度;

2) 學習評估(Learning):測定被培訓者的學習獲得程度;

3) 行為評估(Behavior):考察被培訓者的知識運用程度;

4) 成果評估(Result):計算培訓創出的經濟效益。

34. 品管圈思考方向

1) 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有哪些,甚至不知道主要的問題在哪裡。

2) 因此,我們要教如何分析以找出主要的問題。

3) 而且,我們要教如何列出主要問題可能的清單,在由中找出真正的問題。然後要幫忙找出解決的方法。

4) 最後,一定要教如何在掌握的現況中,保持成果。

35. 問題分析模型

1) 準備

2) 分析

3) 總結

36. 平衡計分卡(TheBlancedScoreCard,簡稱BSC)

1) 財務:股東如何看待我們

2) 顧客:顧客如何看待我們

3) 內部流程:我們應有的優勢是什麼

4) 學習與成長:我們能否繼續提高和創造價值

37. 期望模式:

個人努力—→個人成績(績效)—→組織獎勵(報酬)—→個人需要

38. 人力資源價值鏈

1) 價值創造:知識創新者、企業家和員工是企業價值的創造者,而其中的主導要素是知識創新者和企業家,儘管他們的人數佔不到企業的20%,但他們卻創造了企業80%以上的價值。

2) 價值評價:個性特質評價、職業行為能力評價、關鍵業績指標考核

3) 價值分配:工資、獎金、紅利、股權,還包括職權、信息、機會、學習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薪酬體系的設計

39. 首席知識官(ChiefKnowledgeOfficer,CKO)部分能力需求

資源協調能力、統籌規劃能力、系統思考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創新能力

40. 雙因素激勵理論:

使職工感到滿意的都是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使職工感到不滿的,都是屬於工作環境或工作關係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勵因素,後者叫做保健因素。

1) 激勵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認可、成就和責任,這些因素涉及對工作的積極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內容有關。這些積極感情和個人過去的成就,被人認可以及擔負過的責任有關,它們的基礎在於工作環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暫的成就。

2)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術監督、薪水、工作條件以及人際關係等。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極因素,也與工作的氛圍和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對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勵因素是內在的,或者說是與工作相聯繫的內在因素。

41. 波特五力模型

1) 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2) 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3) 新進入者的威脅

4) 替代品的威脅

5) 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

42. 新7S模型

1) 更高的股東滿意度(Stakeholdersatisfaction)

2) 戰略預測(Strategicsoothsaying)

3) 速度定位(Speed)

4) 出其不意的定位(Surprise)

5) 改變競爭規則(Shiftingtherulesagainstthecompetition)

6) 告示戰略意圖(Signalingstrategicingent)

7) 一連串的戰略出擊(Simultaneousandsequentialstrategicthrusts)

43. 學習力三要素

1) 動力:目標

2) 毅力:意志

3) 能力:知識+實踐

44. 衡量團隊的學習力

1) 共同願景

2) 暢通的信息渠道:縱向、橫向、斜向

3) 群體互動式學習

4) 知識共享的氛圍

5) 有效的激勵機制

45. 學習型組織應包括五項要素

1) 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SharedVision):願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過組織共識,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個人也樂於奉獻,為組織目標奮鬥。

2) 團隊學習(TeamLearning):團隊智慧應大於個人智慧的平均值,以做出正確的組織決策,透過集體思考和分析,找出個人弱點,強化團隊向心力。

3) 改變心智模式(ImproveMentalModels):組織的障礙,多來自於個人的舊思維,例如固執己見、本位主義,唯有透過團隊學習,以及標杆學習,才能改變心智模式,有所創新。

4) 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個人有意願投入工作,專精工作技巧的專業,個人與願景之間有種“創造性的張力”,正是自我超越的來源。

5) 系統思考(SystemThinking):應透過資訊蒐集,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見樹不見林,培養綜觀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問題的本質,有助於清楚瞭解因果關係。

46. BPR的主要程序

1) 對原有流程進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發現其存在問題。

2) 設計新的流程改進方案,並進行評估

3) 制定與流程改進方案相配套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配置和業務規範等方面的改進規劃,形成系統的企業再造方案

4) 組織實施與持續改善

47. BRP主要方法

1) 合併相關工作或工作組。

2) 工作流程的各個步驟按其自然順序進行。

3) 根據同一業務在不同工作中的地位設置不同工作方式。

4) 模糊組織界線。

48. 3C戰略三角模型

1) 公司自身(Corporation)。

2) 公司顧客(Customer)。

3) 競爭對手(Competition)。

49. 表達目標常用詞

1) 正向目標:確保、保證、促進、提高、提升、完善

2) 反向目標:防止、避免、防範

3) 支持目標:使……作為……、供……支持……、提供、利於、幫助、實現、控制

50. 權限劃分框架

8) 類別、事項、啟動、擬定、協助、審核、批准

9) 引導、控制、執行

51. 人類四項獨特稟賦

1) 自覺

2) 良知

3) 想象力

4) 自主意志

52. 管理控制框架

1) 目標

2) 計劃

3) 監控

4) 考核

5) 激勵

53. 組織結構框架

1) 組織定位

2) 權限劃分

3) 組織設計

4) 部門設置

5) 崗位編制

54. 分析價值鏈

1) 管理性(有序)

2) 設計性(正確)

3) 採購性(資源獲取)

4) 製造性(實現)

5) 銷售性(讓別人用)

6) 服務性(讓別人用好)

7) 改進性(保持最好)

55. 公司價值鏈

1) 戰略規劃與分解

2) 經營計劃與預算

3) 資源開發與配置

4) 產品研發與生產

5) 市場開發與營銷

6) 客戶服務與品牌

7) 經營與管理創新

56. 營銷價值鏈

1) 市場規劃

2) 網絡(體系)建設

3) 市場開發

4) 銷售推廣

5) 商務支持

6) 客戶服務

7) 品牌提升

57. 研發價值鏈

1) 產品與研發規劃

2) 產品與項目預研

3) 資源計劃與配置

4) 產品開發實施

5) 技術轉移與產業化

6) 技術支持與服務

7) 產品管理與CRO

58. 生產價值鏈

1) 產能管控

2) 計劃與工序

3) 生產準備

4) 現場作業

5) 產品交付

6) 持續改善

7) 新產品服務與客戶訂製

59. 物料價值鏈

1) 物料清單

2) 物料需求

3) 供應商選擇

4) 採購作業

5) 配送

6) 倉儲

7) 物流改進

60. 裝備價值鏈

1) 設施規劃

2) 新建、維護與變更

3) 裝備準備

4) 安裝、維護與維修

5) 驗證與移交

6) 支持與監控

7) 改造與升級

61. 能源價值鏈

1) 建設規劃

2) 能耗需求測算

3) 能源採購與自制

4) 能源輸送

5) 調度

6) 監控分析

7) 節能降耗

62. QEHS價值鏈

1) 體系建設

2) 目標設定

3) 全面檢查

4) 過程糾正

5) 工作支持

6) 危機預防

7) 整合升級

63. 人力資源管理價值鏈

1) 組織規劃

2) 人力規劃

3) 招聘與調配

4) 考核與激勵

5) 人員管控

6) 支持與服務

7) 文化引導

64. 財務管理價值鏈

1) 財務規劃

2) 預算與投資

3) 資產與成本控制

4) 核/結算與風險

5) 報告與審計

6) 現金控制與服務

7) 投資者關係

65. 行政價值鏈

1) 組織架構維繫

2) 戰略計劃執行

3) 目標指令監控

4) 綜合運作管控

5) 信息開發維護

6) 服務共享協作

7) 管理效率改進

66. 評價產品四個基本指標

1) 質量

2) 價格

3) 成本

4) 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