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溺亡:多數人總以聖人標準要求別人,卻以賤人標準要求自己

8月5日下午,北京一對雙胞胎姐妹在青島區萬達公館對面沙灘走失。家人報警後,救援人員第二天從海中打撈出的兩具女童屍體確認,女孩為走失的8歲雙胞胎姐妹。

雙胞胎溺亡:多數人總以聖人標準要求別人,卻以賤人標準要求自己

媒體採訪雙胞胎女孩母親時,她回憶說,事發前,兩個孩子就在離她幾米遠的地方,她看到孩子在和另外兩家人的孩子挖沙子,所以有點鬆懈。但是最後發了個朋友圈,再看孩子就發現不見了。

本來是帶孩子海邊快樂遊玩,最後卻讓悲傷逆流成河。

當越來越多的因為父母和監管人疏忽導致孩子走失死亡的消息不斷刺激大眾敏感的神經時,我們不知道該說人情冷漠,還是怪罪父母太大意釀成悲劇。

總之很多人都是一廂情願地將過錯怪罪到父母身上,指責正是因為他們的疏忽大意害死了孩子。甚至舉出某地調查顯示,近90%的兒童溺亡事件發生時,家長都不在身邊。近三成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疏忽是孩子溺亡的推手。

我先保留對此調查結論真實與否的懷疑,但是我相信,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任何一個父母願意捨棄孩子將其置於不聞不顧狀態中任其自生自滅。

那些一味指責孩子溺亡是由於父母疏忽導致的鍵盤俠們,請你們生完孩子再來評論。你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往往會將一個本來傷心自責的父母再次推向深淵而遭受不用腦子思考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盲人們”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後,又慣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他們以為自己是伸張正義的英雄,但其實是社會隱形的劊子手。

很多孩子在父母不遠處溺亡或者走失的悲劇發生後,當事父母的確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如果將全部的責任都毫無理由地壓給他們,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和只撿軟柿子捏的表現。

雙胞胎溺亡:多數人總以聖人標準要求別人,卻以賤人標準要求自己

該事件中溺亡的孩子,為什麼前一分鐘還在好好玩耍,後一分鐘就不見了,直到第二天才在眾人嬉鬧的海邊找到屍體?那麼多人嬉鬧游泳的公共場所,沒有安全措施和安保人員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兩個鮮活的生命怎麼這麼容易就溺亡了?和他們一起玩耍的兩家人去了哪裡?如果是離開了,為什麼不知道通知一下對方家長?

之前南京彭宇案發生後,很多人學會了不管閒事,遇事躲避,見義勇為和舉手之勞的出手相助就更成了奢侈品。為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該案錯判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嗎?還是老人真的變壞了?

其實不然!

這一系列的為什麼都在拷問一個公共命題:社會公共安全為什麼如此脆弱和不堪一擊?

當本來應該是人人可以信賴的制度保障嚴重缺位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出事後的推來推去,沒有人願意為事故負責和承擔責任。

即使願意承擔責任,也會因為這是免費的不歸我們管轄而成為官方辭令。因為指責受害人父母非常容易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和心靈上的拷問,但是指責制度和相關部門的監督與監管不到位甚至缺位就會招致一片罵聲,甚至跨省追捕。

那些指責受害人父母疏忽的人們,你們考慮過他們父母的感受嗎?父母失去孩子已經很悲傷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不要再指責父母和手機了。

這就好比你從銀行ATM機取了假幣,銀行卻說“是你把假幣放到機器裡了,是你的錯,銀行沒有錯”一樣的荒唐可笑。

之前有文章對比中美殘疾人比例時指出,在美國會看到很多的殘疾人,但是在中國卻很少看到殘疾人,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是因為美國對於殘疾人的保障制度和殘障輔助設施相當完善和便捷,藉助這些設施,殘疾人可以輕鬆完成購物、出行、旅行,像正常人一樣參與各類社會活動。

雙胞胎溺亡:多數人總以聖人標準要求別人,卻以賤人標準要求自己

而在中國幾乎很少看到殘疾人的原因是因為,殘疾人不出門,而不出門的原因不全是因為擔心外出嚇到人,而是因為根本沒辦法出門。

人行道,走不了;公交車,坐不了;乘地鐵,進不去;想購物,去不了。他們還能怎麼辦呢?

回到文章開頭悲劇中的雙胞胎女孩,他們的死亡和那些“為什麼”難道沒有關係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雙胞胎姐妹一樣的兒童,以及女人和老人,他們也是和肢體與精神上殘疾的人一樣,都是需要社會制度保障其安全出行與活動的“殘疾人”,社會一方面要求他們盡到義務和責任,一方面就要健全制度去保障他們享受應有的權利和福利。如果僅僅只是把責任和義務推給父母,而不用完善的制度去保障每個人生存的權益與安全,那麼他們也將寸步難行而閉門不敢外出,這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一個社會對待女人和孩子的態度,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也決定了這個國家可以走多遠。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主編,心理學愛好者。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情感、家庭教育、心理學原創作者。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