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明玉的存在,就是爲了親身示範在職場中如何死得更快

我是個後知後覺的人,在《延禧攻略》已經火了N天,眼看就要收尾時候,這才開始看。

本以為在宮鬥劇氾濫的今天,已經出不了像《甄嬛傳》那樣的精品了,卻沒料到,我這一頭扎進去,竟一口氣看了二十集……嗯,確實不錯,確實不錯,猶如品仙宮清茗,端的是渾身舒服啊。

延禧攻略:明玉的存在,就是為了親身示範在職場中如何死得更快

首先,本劇是人設到位,主角魏瓔珞雖然長相一般般,但個性鮮明,主角光環雖強,但本人的確聰明,配得上這點光環。其它的角色,無論男女,也皆有自己恰當的特色,沒有過分出戲的人物。

其次,本劇劇情極好,情節緊湊,環環相扣,險象環生,妙計迭出,時而又夾雜點小幽默在其中,實在是妙也。

再次,本劇雖然是清宮劇,演的是兩三百年前的事情,但裡面的角色並未完全留在劇中和古代,在如今的現實中也多有投影,很容易引起觀眾們的共鳴。

有這三個優點在,雖然《如懿傳》尚未播出,但我個人認為,《延禧攻略》應該不僅不會被其壓下一頭,反而會成為2018年最為火爆的劇集。

延禧攻略:明玉的存在,就是為了親身示範在職場中如何死得更快

說到劇中人物在現實中的投影,還得數里面的幾個負面角色,比如繡坊中與魏瓔珞針鋒相對的兩個繡女錦繡和玲瓏等,個個皆能在現實中找到相對應的座號,都是嫉賢妒能的好手。

不過,就目前來說,個人感到最神煩的人物,當屬富察皇后……的婢女……明玉。

有多煩呢,每次一見到她出來,我就恨不能砸了電腦,從她身上頗能找到當年《人民的名義》中鄭西坡父子的氣質。

她為什麼這麼煩呢,就是因為她的人設太不討喜了:身份不高,架子不小、喜歡自作主張、喜歡推脫責任、喜歡嫉賢妒能、喜歡打小報告、喜歡多嘴……彷彿所有令人討厭的毛病,都被她齊集了,簡直都可以把這些毛病拿去兌換觀眾們的耳刮子了。

(當然了,角色討厭歸角色討厭,不能歸到演員的身上,在很多時候,角色越討厭,反而證明演員演得越好。在這裡,我得聲明一下,扮演明玉的這個演員演得還是很好的。)

延禧攻略:明玉的存在,就是為了親身示範在職場中如何死得更快

明玉的存在,簡直就是在做一個親身示範。

示範什麼呢?

示範在職場中,一個人如何死得更快些!

就拿她的這些毛病來說,哪一樁哪一件,不是現在職場中的大忌?

就說“身份不高,架子不小”這點,在現實中這樣的人非常多,他們可能要比普通的員工多上那麼一個“位份”,比如是流水線上的班長、小部門裡的組長之類,本來,這種“位份”並算不得什麼,根本就不是什麼正式的職位,可是,他們偏偏要覺得高人一等,把手底下管的這三五個人使喚來使喚去,比大清皇帝都要威風得多。

這樣的人,可能他的入職資歷比較老,也可能他確實工作能力較一般人突出那麼一點點,可是,就憑他的“架子”,根本就不會有人服他,甚至會惹得大家都討厭他,遠離他,使他無立足之地。

還有就是喜歡打小報告,喜歡多嘴這種毛病,不要說是職場了,我們打上小學起,就討厭班上這樣的學生,整天不學習,就喜歡去向老師打各種小報告,簡直像蒼蠅一樣討厭。

其實,最討厭這種人的,並不是被打了小報告的人,而是老師或者領導,你說,這種人能混得下去嗎?

延禧攻略:明玉的存在,就是為了親身示範在職場中如何死得更快

自作主張就更不用說了,早在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楊修就已經為大家做出表率了,可惜數千年來,這樣的人還是層出不窮,從來不知道吸取經驗教訓。

至於推脫責任、嫉賢妒能之類的毛病,皆反應出當事人的一個弱點,就是能力太差。凡是能力強的人,從來都是有底氣、有自信的,出了事情,他們敢於攬責,來了能人,他們敢於爭勝,哪裡會做出這等事情來?

希望明玉能為職場中的你,好好上一課。

[如果喜歡本文,就順手點個贊,分享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