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A股正式「入摩」市場影響或存預期差

下個月初,A股將正式納入MSCI指數,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趨勢下引流全球機構資金。各方觀點普遍認為“A股入摩”對市場在短期有提振作用,而長期看則可能和預期有所不同。

納入進程或超預期

自2013年以來,MSCI曾三次將A股“拒之門外”。不過,隨著互聯互通機制的建立以及QFII/RQFII的放寬,2017年6月,MSCI終於在宣佈將A股在2018年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按MSCI公佈的進程表,A股首次納入將在2018年6月1日和9 月3 日分兩次完成,6月1日進入首次納入適應期,納入比例2.5%,對應MSCI新興市場指數市值權重0.37%;9月3 日完成首次納入,納入比例5%,對應權重為0.73%。

根據篩選之後,去年6月的納入方案為222只成分股,而據今年3月MSCI披露的最新數據,潛在成分股有235只。國泰君安的分析預計短期引入外資逾700億元,長期逾1.7萬億,而結構上,擬納入成分流通市值佔比最高的金融分流最多,且短期引入資金較行業流通市值比最高,為0.29%。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宣佈,為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

根據去年MSCI公佈的納入方案,“倘若在此預定的納入日期之前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被取消或者大幅度提高,MSCI不排除將此納入計劃修改為一次性實施方案”。因此,隨著在2018年6月1日前滬股通和深股通每日額度大幅度提高,本次大幅擴容或使MSCI將“兩步走”化為“一步走”。

從其他市場看指數影響

歷史經驗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國家及地區中,納入後一個月內的平均漲幅為1.86%,一年內平均漲幅為24.82%。不過對此,平安證券認為股票市場上漲因素是多方面的,更多的歸因可能是在基本面以及自身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不過MSCI納入帶來的主動以及被動的全球資金給當地市場帶來了一個向上的推力。

下月A股正式“入摩”市場影響或存預期差

印度市場1994年2月加入MSCI後一個月市場股票漲幅僅為0.70%,一年內市場指數下跌10.08%,即便中短期表現不佳,長期看印度市場指數卻隨著市場開放程度的加大不斷創新高。由此可見MSCI納入並非一勞永逸,還依賴自身金融市場開放進度。

自1988年MSCI發佈新興市場指數以來,共有13個新興股票市場納入該指數,但只有臺灣地區和韓國是跟A股類似的“逐步納入”。

國泰君安策略團隊選取臺灣地區和韓國案例覆盤分析,發現短期看納入MSCI指數具有“事件驅動”效應,但長期看影響中性。

通過分析臺灣地區和韓國的案例可以發現,納入當週股指顯著跑贏MSCI新興市場指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跑贏幅度在下滑,甚至還有跑輸的情況。其次,對比臺韓納入進程,臺灣地區初次納入比例為50%,後續納入比例邊際降低,效應弱化。韓國初次納入比例為20%,後續納入比例逐次提升,效應強化。但長期來看,納入MSCI對當地股市相較於新興市場指數超額漲幅影響接近中性。

而民生證券通過研究其他經濟體納入MSCI前後的市場表現,認為A股在6月正式納入MSCI可能會存在預期差風險。

近20年裡,MSCI新興市場指數僅新增覆蓋巴基斯坦、卡塔爾和阿聯酋3個經濟體股指。民生證券經過統計發現:這3個經濟體對應的MSCI指數均在公告納入MSCI後開啟一波上漲行情,但卻在正式納入MSCI後,轉而開始下跌。

不過加入MSCI對A股市場是極具有深遠意義的。國泰君安認為增量外資不斷加配A股,對A股估值體系影響邊際增強,將促進A股投資氛圍更加成熟理性,長期更重企業價值。同時中泰證券認為A股納入MSCI後外資的進入在長期來看,將促進A股國際化,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倒逼市場制度和規則的進一步成熟完善。

下月A股正式“入摩”市場影響或存預期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