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長廊」撫今追昔憶三線

「文史长廊」抚今追昔忆三线

毅然決然的三線行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上,三線建設是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毛澤東同志說三線建設一天搞不好,他就一天睡不好覺。六盤水作為三線建設的主戰場之一,備受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注。我參加三線建設,雖經歷了艱難困苦的磨鍊,但也為自己能為之作出貢獻而慶幸、而自豪。

1966年3月初,中南煤田地質局126勘探隊領導通知我,儘快移交工作,趕赴貴州省六枝礦區指揮部報到參加三線建設。這一決定,讓我覺得十分突然。

中南煤田地質局126隊駐於新興煤炭城市河南省平頂山市,距我家鄉寶豐縣不到30公里。我作為27歲的年輕地質技術員,當時肩負重擔:平頂山礦區規劃年產300萬噸的特大型井田平八九井田的精查勘探已基本結束,地質報告正夜以繼日地編制。我承擔著3個主要煤層的底板等高線圖繪製及其儲量計算的任務。組織上這時告知我調動決定,我意識到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久,勘探隊領導就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他先是給我傳達毛主席關於“三線建設要抓緊”的指示,然後進入談話主題,說:河南省支援三線建設的隊伍早已成建制地開赴貴州,當時配備人員的名單上就有你;考慮到你身負平八九井田精查地質報告編制任務,隊領導都想盡可能把你留下來,還多次向中南煤田地質局提出要求。可是,頂不住,最近上面又下達死命令,讓我們務必服從三線建設大局。

作為已有1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我當即表示顧全大局,服從調動!

調動必須服從,然而自己的困難還有一大堆,最大的難題有兩個。

一個是,我9歲喪母,父親既當爹又當媽地把我拉扯大。老人家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圖的就是種好那幾畝地,靠地裡的收成供我上學讀書。陰雨天,地裡的活幹不成,老父親就在家拿起針線為我納鞋底,做鞋襪。調我到三線那年,老人家已年逾古稀,體力、精力大不如前,確實需要兒女在身邊侍奉。

另一個是,妻子胡琴鳴是山西人,孤身一人在我們縣中學工作,當時她已有5個月身孕。我調到千里之外後,即將臨產的兒媳,固然可以與年邁的公公相依為命,互相有所照應,但畢竟有諸多不便,況且不少事有心無力,愛莫能助。

週末,我帶著一肚子難題回到家鄉寶豐縣,想做通父親和愛妻的工作,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父親上過幾年私塾,讀過不少古典名著,對於我奉調遠去,他老人家想得通,對我說:自古忠孝難兩全,盡忠報國是大義,去幹國家叫你乾的事吧,不要為我操心。

妻子出身於南下幹部家庭,1960年入黨,從小就受父輩教育和家庭薰陶的她,理解我,支持我。在我離開家鄉時,她親自送到城南的長途汽車站,帶著滿臉笑容和滿眼淚水為我送別。

總值班:楊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