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古老,越美好——浅谈诗意的考公成公之路

越古老,越美好——浅谈诗意的考公成公之路

2018年国考申论一结束,手机微信毫无意外地“爆炸了”,学员的信息扑面而来,令人应接不暇——“老师老师,完了完了,今年的申论作文题我没看懂”、“老师老师,今年这个‘有’与‘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老师您好,请问一下今年的这个作文题的立意与我们预测的‘有为’与‘无为’一样吗?”、“老师,我发誓,我以后一定多读一些国学经典!”......

简单整理一下,这些问题的集中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2018年市地申论作文题中展开的。而不妨细数一下,从“科技的人性化”,到“不学礼无以立”,再到“以水为师”,直至今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似乎国考命题人的意图已经表现得愈发明显——往小了说,命题人试图用考试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往大了说,这些命题人也许更希望我们在考公务员的过程中,甚至考上公务员之后,都能始终用这些历久弥新、亘古不变的哲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

众所周知,考公是一条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不归路”。可是,对于成为公务员的人而言,这份工作似乎也不会如同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安逸: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平淡无奇的生活经历、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仕途前景......这些会让许多人发出“如今流的悔恨之泪,就是当年报考公务员时脑袋里进的水”这类感慨。其实,普通人的生活总是如此简单平凡,也总会让人觉得无聊枯燥而变得浑浑噩噩。但是人的一生,不是单纯地为了活着,而应该让自己的人生中透露出些许诗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而且充满意义。

小编用最近读的一首诗与大家分享,是《诗经》中的一首《小雅·采薇》。诗的前三段分别从“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三个维度,向我们全面地介绍了“薇”(即豌豆苗)的整个生长周期——从新苗发芽的“作”,到苗叶婆娑的“柔”,再到老迈枯萎的“刚”——就像某些人的人生一样循环重复,蹉跎虚度。无论是考公还是作为公务人员,生活都是简单而毫无新意可言的:每天早晨自习(或上班),每天晚上回寝(或下班),每个黎明、每个夜晚都仿佛是一模一样。这时你会觉得生命如同机械,变得了无生趣。久而久之,生命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更有甚者,会因此生怨,由怨转恨,让原本美满的生活变得面目可憎。

如果诗仅仅只是如同抱怨生活般地写到这里,那么《诗经》也就不配称之为“五经之首”了。所以在诗的第四段,随着出征的将士发现了一朵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他沉睡疲惫的心灵被突然唤醒,刻板僵硬的生命也猛然复苏并随之绽放。在整个第四段和第五段,诗中的“维常之华”以及“君子之车”让将士生出了生命的骄傲:即便“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即使“忧心烈烈,载渴载饥”,我也要保家卫国,承担其一个士兵对家国的根本责任。而作为一名未来或正式的公职人员,我们更要看到自己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即便工作就是不断地重复,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岗位中,我们更要在这种重复中发掘出意义,最终将其转变为我们迎接人生挑战、缓解生命苦痛的“无畏的骄傲”。而归根溯源,这种骄傲莫不是来自于一颗坚定的“为民服务,与民同忧”的初心。所以说,如果你的未来目标只是希望有一个安逸稳定的工作,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有很多。可一旦走上了考公、成公之路,就注定是一条平庸甚至是布满荆棘的道路。而这时,我们需要一种能力来拉升自己脱离平庸,即用诗性与诗意来丰富对生命的高度敬仰和高度赞美。也只有如此的彻悟,我们才能走出霏霏雨雪,找到平野星空,继续轻盈地前行。

因此,同学们!当你在这条路上陷入迷茫和无助时,不妨抛开手中的讲义或工作资料,静下心来读一读我们的传统文学作品。它们可能对你的成绩或工作没有太多直接的帮助,但却可以让你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令你更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从而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借用“有与无”的理念——“有用”之物常陷你于庸常;“无用”之诗则解脱你于庸常。简言之,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