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爲意

導讀:大家好,歡迎後看今天的阿大歷史之旅,我是泛中流。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宋朝的歷史起源於趙匡胤的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從而稱帝,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完美的政變,於國於民帶來的破壞最小。我們幾乎可以稱這次政變為一次不流血的政變,但幾乎可以,那說明還是不可以,這次政變中還是死了人的,這個人就是韓通,而且只死了這一個。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我們不僅要感嘆韓通的運氣實在是太好還是太背了,那麼多人中就死一個人,偏偏就被韓通給中了。我們在感嘆之餘,卻也發現一些疑點,那就是韓通到底是無意死去的,還是被蓄謀已久所殺害的?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我們就要來回顧一下陳橋驛兵變前後所發生的事。

顯德六年,周世宗病重,為了確保七歲兒子的順利繼位,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其中韓通被任命為京城禁軍侍衛司中的馬步軍副都統,雖然是侍衛司的二把手,但由於一把手李重進不在京城中,所以韓通也就成了侍衛司實際上的一把手,而且他擁有調兵之權,絕對算得上是位高權重的人了。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一日,韓通的兒子對韓通言道:趙匡胤這個人頗有才能,而且在軍中威望很高,這種人必有大志,恐難久居人下,現在是非常時期,您不能不防啊!韓通聽後,卻不以為然,待他兒子再想勸說的時候,韓通怒氣就上來了,只丟下一句懼他作甚。我想此時的韓通是有這個膽氣的,不僅僅他是武將,更重要的是他擁有的那個調兵之權。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韓通作為武將,自然知道調兵之權的重要性,也正因為這樣,他忽略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規矩都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那麼就不會完美,那麼就有破綻,這個破綻被趙匡胤找到了,然而韓通還沒有發覺。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我們都知道發現了破綻的趙匡胤,詐傳契丹來犯的消息,然後通過朝廷,名正言順的擁有了調兵之權,而後帶著軍隊去陳橋驛轉了一趟,搞了個黃袍加身,被逼成為了天子。但是趙匡胤這個人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容人且不好殺,再加上週太祖與周世宗對趙匡胤都有知遇之恩,所以趙匡胤在被逼答應坐上天子之位的時候,同時強令下屬,進入京城後,絕不容許亂殺一人。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趙匡胤的軍隊,基本上都遵循了這一規定,唯獨一人例外,這個人就是王彥升。原來城內聽說趙匡胤陳橋驛兵變的消息後,都驚呆了,相互抱頭痛哭,也許在哭天子,或許更多的在為自己的命運而擔憂,每次的改朝換代,都是血流成河,五代更替莫不如此。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韓通也聽說了這個消息,他並未慌張,作為武將,他保持了鎮定,他匆匆出宮,準備去侍衛司調兵,誰知在半路上碰見了王彥升,注意從這裡開始,史料記載的情況開始充滿了詭異,韓通作為一個武將,居然被王彥升(亦為武將)追的到處跑,並且最後被王彥升追到家中給殺了。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這完全說不通啊,因為作為世宗信任倚重的武將,絕不可能這麼不堪,而且韓通也絕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所以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擁有調兵之權的韓通,從一開始就被人盯上了,防止你調兵啊。而且王彥升最有可能就是奉的趙匡胤的命令。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我們來看一下,陳橋驛兵變之後,趙匡胤對眾人的封賞,這其中唯獨沒有王彥升,但是,注意,僅僅在不久之後,趙匡胤升王彥升為京城巡檢,而這個位置原來是由韓通擔任的。而且在趙匡胤知道王彥升殺了韓通之後,本想也殺掉王彥升,但又道:我已說過不殺一人,如果殺你,那麼我又違背了自己的誓言,所以暫不殺你。

他是陳橋驛兵變中唯一被殺之人,他兒子曾提醒過他,卻不以為意

陳橋驛兵變,這是一次成功的兵變,而且改變了自五代更替中的血色政變,也許正是這一與眾不同的開始,趙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並沒有像五代那樣的短命,反而統一了中原,結束了自中唐後期藩鎮割據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