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怎樣在農民工「用工荒」背景下尋求生存?

據很多包工頭反映,現在農民工工資相對於前提高了很多,每月可以拿到萬元,但即使如此高的工資,招工人現在也很難!根本就招不到。造成農民工“用工荒”最關鍵原因是農民工群體年齡出現斷層。當前仍在工地上工作的大多數都是60、70後,年輕建築工人越來越少,變得相當稀缺,形成了農民工“用工荒”的難題。

新生代農民工,怎樣在農民工“用工荒”背景下尋求生存?

在農民工“用工荒”的背景下,仍然有大部分年輕一代農民工,但他們並不想繼續在建築工地上幹“苦力”。於是新生代農民工悄然登上歷史舞臺,他們相較於老一代農民工,思想更加開放、文化水平更高、綜合素質更強、生活要求更高......

雖然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工廠、車間,成為城市中比較活躍的群體,但是他們要想融入社會還存在很大的障礙,成為他們“農轉非”的絆腳石。

新生代農民工,怎樣在農民工“用工荒”背景下尋求生存?

1.高額房價

新生代農民工想在城市紮根,而紮根的途徑是買房,可是如此高額的房價,豈是誰都能承擔的起?買房成為很多農民工的夢想,可是這個夢想看似近在咫尺,可又如同海市蜃樓,飄渺無際。想在城市中紮根,卻總是漂泊在城市出租屋內與農村之間。

2.負面情緒

在城市高素質人オ及本地人的映村下,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多少會被自卑、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纏身。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仍然生存在城市最底層,在工廠是在生產鏈條最底端,經常會受到不公正待遇。

新生代農民工,怎樣在農民工“用工荒”背景下尋求生存?

3.婚戀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大多都是80、90後,他們如今都處於適婚年齡,婚戀問題成為最緊迫的問題。他們長期在城市中工作生活,想在城市結婚,但是礙於自己的身份、房子等問題,很難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如果在農村結婚,自己又想在城市工作,過著長期兩地分居的生活,又是他們不想的。

4.排斥心理

大多數時候,新生代農民工總會處於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徘徊,成為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第三群體,時常會產生遊離感,也可以說是一種無法選擇的兩難境地。想紮根城市卻又很難做到,使得很多人都會有難以釋懷的排斥心理。

新生代農民工,怎樣在農民工“用工荒”背景下尋求生存?

面臨如此紛繁複雜的問題,新生代農民工將如何應對?

一是做好心理調適。部分新生代農民工面對城市陌生環境,自卑、氣餒等負面情緒就會上升甚至左右自己的行為。既然選擇城市,就要敢於去嘗試,敢於將其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調適好自己的心態,正確地認識城市的人和物,不要把自己當成“城市的看客”,而是要努力當“城市的主人”。

新生代農民工,怎樣在農民工“用工荒”背景下尋求生存?

二是凡事量力而行。如今進城買房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迫切願望,因為想要紮根城市,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家,這也符合我國傳統思想。但是並不是所有農民工都能實現買房的願望,筆者建議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操之過急,一山望著一山高。

三是提高自身技能。要想真正轉變身份,還是要以増強自身能力為準繩,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爭做成為單位標兵或者技師,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有能力留在城市。

歡迎關注“東愛雨侃見聞”,專注農村、教育、體制內問題答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