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魯迅,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他的家境殷實,爺爺周介孚在清廷擔任過江西學政——相當於教育廳廳長。後來魯迅也繼承了爺爺的事業,民國時期在教育部任職,不過他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在現在引起爭論。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對於魯迅,大家不陌生,特別是他的阿Q正傳,狂日日記,孔乙己等。魯迅先生無疑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文字揭露事物的本質,說過的名言無數,像“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等等。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林語堂和魯迅

周介孚去世的時候,魯迅都已經23歲,魯迅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爺爺周介孚度過的。可以說,魯迅在教育世家長大。沒有胡適之前,同為浙江人的魯迅,是蔣介石領導的民國教育部爭取的對象,魯迅日記曾記錄這樣一句話:如果“介石兄弟”能打到北京,我也可以跟著風光風光,看看這老北京的風景。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從這不難看出,魯迅是認可蔣介石的。1930年,北伐勝利啦,算是打到了北京。不過在1930年後,蔣介石對日不抵抗政策,魯迅是痛批的,不過沒有直接用真名罵。胡適其實比魯迅要整整小10歲。當然胡適和魯迅對於簡體字的普及有很大的爭論。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為何魯迅要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其實說這句話的時間,應該是魯迅在教育部任職時間說的,不過民國時期正式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受到戴季陶、胡適等人的堅決反對,沒有實施。簡體字在中國實施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當時的情況下,實行簡體字是有必有的。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所以一定要推陳出新,接受新思想,學習新文化。但是漢字的信息量大,信息量高,常常被我們視為優點,但從信息學角度說,是有很大的侷限性,寫起來比較繁瑣。當時我國的文盲比較多,而掃盲就需要廢除比較難認的繁體字,簡化後更多的人會識字、看書,提高文化水平。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1936年,罵人無數的魯迅逝世了,當年55歲。蔣介石聽聞後,派人送上了花圈,上面寫著“魯迅先生千古”6個大字。不過他的一位徒弟女作家蘇雪林卻從此對魯迅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罵了半輩子魯迅。蘇雪林是現當代知名女作家之一,還曾是武漢大學的老師,但她的“知名”卻與作品等全無關係,她的出名全賴“罵魯”。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雖字體改變了,但是傳統文化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而且在書法學習上,我們用的還是繁體字。而且在新中國普及簡體字的時候,蔣介石也曾打算效仿,不過在胡秋原和胡適等人的反對下,再次失敗。老徐認為:此一時彼一時,簡化後,我們對古人看不懂,也是一個大損失。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