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是大都市公認的管理難題,為進一步化解南京市域停車難題,南京市規劃局牽頭組織對《南京市停車設施規劃(2012)》進行修編。記者昨日從規劃部門獲悉,該規劃修編新近獲得市政府批覆通過。根據最新規劃,至2020年,南京市域範圍內規劃建設89處停車場;至2030年,規劃建設704處停車場。
到2030年建設704處停車場
此次重點規劃範圍:中心城區包括主城區、江北新區、仙林副城、東山副城,及其周邊城市連綿區,如江心洲、板橋新城、麒麟科創園等。
至2020年建設的89處停車場中:鼓樓區9處停車場;秦淮區13處停車場;建鄴區7處停車場;棲霞區4處停車場;玄武區6處停車場;雨花臺區8處停車場;東山副城10處停車場;仙林副城13處停車場;江北新區15處停車場;麒麟科創園4處停車場。
至2030年建設的704處停車場中:獨立佔地型停車場326處;結合市政設施複合利用停車場37處;結合綠地建設停車場240處;配建增加停車場101處。
各區路外停車場
路外公共停車規劃方案,先看老城區:
老城區範圍內,朝天宮、新街口、常府街、中央門街道等老舊小區周邊的基本車位供應水平將得到提高,規劃79處停車場。
獨立佔地停車場以立體形式為主,其他類型停車場以地下形式為主。
鼓樓區
獨立佔地停車場以立體形式為主,其他類型停車場以地下形式為主;提高中央門街道、中山北路沿線等供需緊張地區的泊位供應水平。出行停車的路內停車比例由現狀的34.6%下降至20%左右。
秦淮區
充分利用獨立佔地停車場,以立體形式為主,提高泊位數量;結合市政設施、綠地等提高朝天宮、新街口、常府街周邊老舊小區基本停車供應水平;預控大校場地塊停車設施場地;利用街旁綠地提高停車覆蓋範圍。出行停車的路內停車比例由現狀的29%下降至16%-19%。
建鄴區
以結合綠地、操場和配建增加停車場為主;提高南湖街道等供需緊張地區的泊位供應水平;優化奧南和奧中地區的泊位供應分佈水平。出行停車的路內停車比例由現狀的21%下降至13%-16%。
玄武區
整體路外公共停車場以結合綠地、操場、項目開發的立體形式為主;玄武湖西南—新街口片區結合綠地建設;在北部鎖金—紅山片區結合地塊改造規劃佈局公共停車設施。出行停車的路內停車比例由現狀的25%下降至14%-17%。
雨花臺區
整體路外公共停車場以獨立佔地的立體停車場為主;雨花新村周邊老小區,停車歷史欠賬較多,利用空地和既有地面停車場改造為立體停車場,增加泊位供給;新建地區以規劃預控為主。出行停車的路內停車比例由現狀的18%下降至10%-12%。
P+R換乘停車場遠期規劃73處
此外,規劃近期設置P+R停車場(換乘停車場)43處,規劃遠期共設置P+R停車場73處,進一步緩解全市停車難及道路擁堵等交通問題。
據悉,P+R停車場主要佈局在主城外圍,對進入主城的小汽車進行截流。佈局方案考慮近遠期相結合的方式:近期內環以內,遠期主城區以內不設P+R停車場,儘量結合新城非中心地區的地鐵站點設置城際線,結合客流量較大、周邊開發強度不高的地鐵站設置城市軌道。
擬研究出臺自備車位政策
規劃同時強調了實施保障政策和措施:南京將完善停車規劃編制體系,保障規劃落實;嚴格控制規劃社會公共停車場用地,保障土地供應;完善停車建設政策,加強公共用地保障,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完善停車產業政策,出臺泊位產權制度政策。
閱讀更多 我愛江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