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修半年業績降幅逾77%被問詢,大北農感嘆豬周期超預期

下修半年业绩降幅逾77%被问询,大北农感叹猪周期超预期

立足飼料 服務畜牧

在大幅下修2018半年業績後,大北農(002385,SZ)受到深交所關注。7月25日下午,大北農在回覆問詢函中坦言,半年業績大跌源於“豬市不順”。

大北農此前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變動幅度為-10%至20%,而修正後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77.13%至86.66%,這創下其上市以來半年度最低盈利和淨利最大降幅記錄。大北農解釋原因稱,生豬市場銷售價格低於預期、養豬費用增加以及飼料銷售價格和銷售量低於預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亦注意到,受近來生豬市場低迷的影響,不僅是大北農,雛鷹農牧、溫氏股份、牧原股份等行業龍頭的業績均受到衝擊。

生豬業務影響淨利潤約8000萬元

7月14日,大北農發佈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大幅下調了其此前公佈的預計半年業績。

大北農此前預計2018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變動幅度為-10%至20%,變動區間為4.72億元至6.3億元。修正後,其預計盈利下調為7000萬元至1.2億元,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77.13%至86.66%。

下修半年业绩降幅逾77%被问询,大北农感叹猪周期超预期

記者查詢Wind數據發現,大北農此次下調後的預期業績,創下了其上市以來半年最低盈利和最大淨利降幅紀錄。這一業績下調在二級市場也產生反應,在公佈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後,公司股價持續走弱。

儘管飼料業務為大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但近來低迷的生豬市場成為影響公司業績的重要原因。大北農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中詳細列舉了影響其淨利的具體內容,其中由於生豬市場銷售價格低於預期及養豬費用增加,對公司淨利潤影響約8000萬元;由於飼料銷量和銷售價格低於預期,對公司淨利潤影響合計約2.4億元。此外,公司其他業務收入預計數大多低於預期,對公司的淨利潤造成一定影響。

下修半年业绩降幅逾77%被问询,大北农感叹猪周期超预期

大北農回覆公告截圖

即便當前業績並不樂觀,但大北農依然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給出了肯定的判斷。

大北農董事會秘書陳忠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生豬業務在公司中實際處於輔助業務,但卻是上半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往年經驗,下半年豬肉價格將有一定提升,因此業績會有相應的改善。對於飼料業務而言,雖然上半年豬價行情低迷,但豬飼料銷量仍實現超過6%的增長,公司方面希望這部分業務今年的利潤能和去年相近。

下修半年业绩降幅逾77%被问询,大北农感叹猪周期超预期

實際豬價超出大北農預期

卓創資訊豬業分析師姬光欣認為,隨著生豬養殖行業的規模化發展,當下生豬市場的供應量大幅提升,造成了一定的供需矛盾。

業內預計豬週期仍未到谷底

實際上,除了大北農,A股上多家生豬概念股的日子都不好過。

牧原股份(002714,SZ)一季報中預計2018年1~6月公司的歸屬淨利潤為1億元至4億元,修正後的預計業績變為虧損7500萬元至8500萬元。

雛鷹農牧(002477,SZ)也修正了上半年的業績虧損幅度,此前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淨利潤為3.78億元至3.95億元,修正後則虧損4.8億元至5.3億元。

另據溫氏股份(300498,SZ)日前發佈的業績預告,公司上半年歸屬淨利潤預計比去年同期下降47.52%至53.04%。

不出所料,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上述幾家公司均指向今年上半年以來生豬市場行情的低迷。

姬光欣告訴記者,養豬行業是週期性相對比較明顯的行業。由於供給和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的豬週期大概始於2000年以後。按照以往的經驗看,一個豬週期一般維持三年,其中平一年、漲一年、跌一年是基本規律,但當下的豬週期正在被延長。如果以價格上漲為週期起點的話,本輪週期始於2015年下半年,其中上漲週期持續到了2017年底,整個上漲過程超過了2年半的時間,而今年上半年正處於明顯的下行階段。

相比於以往的豬週期同階段來看,本次下行的勢頭也更加猛烈。根據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的生豬價格比同期下降幅度超20%。

姬光欣說道,眼下較為猛烈的下行週期源自我國正在經歷的生豬養殖規模化變遷過程。隨著上一輪豬週期下行階段大量散戶的退出,規模化的養殖集團藉機高速擴張,導致供應量不降反升。與此同時,豬肉銷量的增幅並沒有因此高漲,供需矛盾就此產生,生豬價格的波動便十分劇烈。

根據姬光欣推測,本輪下行週期的谷底尚未到達,而由於生豬行業中,集團化公司的擴張步伐仍在推進,隨著市場行情的整體下行,相關企業業績或將繼續呈現下降趨勢。

下修半年业绩降幅逾77%被问询,大北农感叹猪周期超预期
下修半年业绩降幅逾77%被问询,大北农感叹猪周期超预期下修半年业绩降幅逾77%被问询,大北农感叹猪周期超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