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問詢回復函仍未過審 神州長城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逼近100%

記者趙琳見習記者王曉悅

本應該在7月12日前回復問詢函的神州長城,一直到8月13日還未能按要求回覆。針對應收賬款高企等現象,深交所向神州長城提出了21個犀利的問題。而除了奇高的應收款,神州長城的負債高達94.08億元,近期更因子公司融資事項一度被凍結募集資金,資金鍊問題逐個暴露。

更值得注意的是,神州長城控股股東陳略的質押比例逼近100%,而這些股份,即將在10月15日解除限售。為此,《證券日報》記者向神州長城董秘楊春玲發送採訪問題,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得回覆。

年報問詢回覆函仍未過審

自7月5日收到2017年年報問詢函至今,神州長城的回覆函已拖延一月有餘,尚未披露。神州長城證券事務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接到問詢函後,神州長城曾擬好回覆函提交深交所。但此後回覆函被深交所打回,公司需修改、補充一些問題的回答,因此耗時較長。目前,公司已擬好回覆函,再次提交深交所審核。

深交所到底提了怎樣犀利的問題,令神州長城如此絞盡腦汁。

受到監管重點關注的,是神州長城高達74億元的應收款。自2015年重大資產置換後,原中冠A更名為神州長城,主營業務變更為工程建設及醫療健康產業投資與管理,各項目大多采用EPC和PPP模式。隨著在手項目的增加,公司近三年營業收入穩定增長,但回款風險也逐步暴露。

2017年,神州長城應收賬款增長過半,達57億元,而其他應收賬款則翻倍,上升到17億元,兩項合計高達74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上升到63%。與此同時,神州長城應收賬款週轉率近三年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3.41下降至2017年的1.38。也就是說,兩年前3個月就可以收回的款項,2017年需要耗上8個月才能追還。

隨著應收賬款追還的難度加大,神州長城的壞賬損失日益增加。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壞賬損失3.17億元,而2016年的壞賬損失為1.65億元。其中,公司涉及不附追索權的應收賬款轉讓金額為2.32億元,產生損失3072萬元。這一異常引起深交所注意,公司被要求說明上述交易詳情。此外,公司將部分商業承兌匯票調整為應收賬款並計提了壞賬損失,但對於該項業務的具體情況,神州長城諱莫如深,並未在年報中加以說明,再次被深交所追問。

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的研究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神州長城2017年經營性現金流為-17.82億元,相比2015年的-2.9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惡化明顯。這與收入增長完全不匹配,經營壓力十分顯著。“要麼是款項收不回來,要麼是在墊錢做生意,現在地方財政都要去槓桿,這種商業模式恐怕難有持續性。”他分析道。

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近100%

應收賬款追還難度加大,神州長城自身的債務也並不低。

2017年年報顯示,神州長城負債為94.0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0.63%。其中,短期借款為34.77億元,佔總資產比例為29.80%。長期借款為8.43億元,佔總資產比例為7.23%。在此背景下,公司還為旗下多家子公司提供擔保,累計擔保額度為90億元。

高企的債務和擔保已給神州長城帶來了麻煩。2018年7月26日,因子公司神州國際融資的保證金補充不足值,神州長城被提起訴訟並凍結了募集資金賬戶資金。此後,神州國際補上剩餘保證金4288萬元,神州長城才得以脫身。

目前,神州長城正嘗試用不同方式補充流動資金。3月24日,神州長城宣佈擬發行規模為6億元的短期融資券,融得資金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償還金融機構借款。但截至目前,上述債務融資計劃未成功發行。8月1日,公司又將募集資金餘額共計1.3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除此之外,隨著神州長城股價下跌,控股股東的高股權質押是懸在投資者頭上的另一把尖刀。資料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陳略在2015年的重大資產置換中入主上市公司,目前持有神州長城5.83億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34.36%。自2018年7月7日以來,陳略的質押比例已高達99.9998%。

神州長城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陳略所持股票為限售股,即使觸及平倉線也不能出售。然而,陳略所持股份解除限售的日期近矣。自2015年10月14日上市之日算起,陳略所持股份限售期限為36個月。

也就是說,陳略所持限售股將於2018年10月15日解除限售。當記者問及解除限售後的平倉風險,該工作人員表示需由董秘進行回覆。隨後,記者將採訪問題發送至董秘楊春玲郵箱,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覆。

原標題:逾期1個月未回覆深交所問詢函神州長城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逼近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