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神話――臨池樓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臨池東南一帶村莊,娶妻嫁女的吉日良辰偏偏選在夜間,你可曾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原來,早年間,大臨池有一家姓王的官宦人家,府上的老爺是京裡的大官。可是,不幸的是年過三十的長子竟一命嗚呼了。這樣一來,二公子王齊香就越發妖、嬌貴得寵了。這王齊香從小刁鑽奸猾,仗著父親官大氣粗,無人敢惹。十歲開始唸書,請來的先生不知被他氣跑了幾個。這次,他爹雙請了一個先生來,教他和幾個親朋的孩子念《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這位老學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是位金飽學的儒生。老先生還真行,硬是把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少爺給拿捏住了。不過,王二公子從小就沒有吃過別人的氣,他怎能心甘情願受這份管教?一天,老先生外出會友,王齊香鑽到老師的書房裡,爬書桌上尿了一泡尿,並留下字條:“這是我尿的。”老先生回來一看勃然大怒,挨個追查起來,同學們都說不知道。先生無奈,便讓他們挨個讀字條上的字。當問到王齊香時,字條上的字他竟說一個也不認識,要老師讀給他聽。先生不知是計,就抑揚頓挫地讀了起來:“這是我尿的。”話音未落,王齊香指著先生的鼻子破口大罵:“老糊塗,明明是你尿的,憑啥怨俺?”老先生氣得無話可答,便捲起鋪蓋回家了。後來,有一年皇上的母親做壽,滿朝文武都來賀喜,那場面不亞於西王母的蟠桃成會。這正是那些勢利小人們拍馬溜鬚的好機會。這個獻上五色珍翡翠傘,那位送來七巧玲瓏象牙塔。黃頭髮藍眼珠的西洋人送來的自鳴鐘,機關一按,音樂四起,鳥兒啁啾,更是把老太后樂得眉飛色舞。這天,恰好那位王齊香也跟來看熱鬧。按說,古代有條規矩,官做不到一定的品位就不能面君。這小公子是怎樣跑到皇宮裡來的呢?原來,這位公子從生下的那天起,就被父母視作掌上明珠,王齊香聽大人們講,皇宮內如何富麗堂皇,如何熱鬧好玩,便非要跟父親進京不可。這麼一來,可就難為了這位王大人。帶他去吧,萬一老太后怪罪下來,豈不釀成殺身大禍;不帶他去吧,這位性如烈火的公子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怎麼辦?王大人猶豫再三,終於想出了個主意。七、八歲的王齊香還不如方桌高,矮人自有矮人的好處。而那位王大官人體格魁梧,進宮門時便讓兒子鑽到蟒袍下面,把他帶了進去。聰明反被聰明誤。王大官人忘了時要行大禮這樁事,一磕頭便露餡了,王齊香一下從蟒袍裡滾了出來,把老太后嚇了一跳。他老眼昏花,錯當成她那心肝寶貝摔了一腳,便說:“咳!我兒,摔著沒有?”話音剛落,那王齊香趕緊跪倒磕頭,嘴裡說道:“謝主隆恩!孩兒沒有摔著,”老太后一看愣了,便責問群臣。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莫名其妙。王大官人只好說了實話。不過君子口中無戲言,吐口吐沫砸個坑。老太后無形中又多了一個乾兒子,便封王齊香為“義兒”。這小子也知足,什麼官也不要,只讓給他在老家大臨池蓋一座五層高的樓,站在樓頂,看到哪裡,哪裡就是他的封地。由於他嘴巴巧,心眼活,十分受太后寵愛,後來又封他為“四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錢不死,見銅不死。”王齊香衣錦還鄉後,皇帝便從國庫裡撥出帑銀,派來許多能工巧匠,蓋起了一座五層高樓,飛簷斗拱,雕樑畫棟,站在樓頂四下眺望,方園幾十裡盡收眼底。十幾年後,陽春三月的一天,春光明媚,天高雲淡。酒足飯飽的王齊香,帶著書僮僕人,興致勃勃的登上了樓頂。只見四下柳綠桃紅,鶯歌燕舞,春色好不宜人。這時,從遠處過來一幫娶親的隊伍,吹吹打打,笑聲陣陣,非常熱鬧。新娘子在驢背上雖然遮著矇頭看不見臉,但從那婷婷嫋嫋的身材就可猜出,她的容貌一定很美。這時的王齊香儘管有了三妻四妾,但總覺得比那三宮六院的皇上要差很多。新娘子走出很遠很遠了,他還如痴如呆的站在那裡想主意。從此以後,附近的姑娘出嫁,只要被他發現,就無法逃脫他的魔掌,老百姓把他視作豺狼蛇蠍,但懾於他的權勢都敢怒不敢言。當地官府也不敢過問,他越發肆無忌憚了。前面說過,王齊香兄弟二人,兄長早年故去,拋下遺孀李氏和女兒淑惠。那淑慧姑娘從小性情溫柔,,李氏夫人視作掌上明珠。到了十六歲上,就出落得如花似玉,說媒的絡繹不絕,幾乎踏斷了王家的門檻。但淑慧姑娘有主見:一不攀門戶,二不攀富貴,只就找個志同道合、才貌雙全的如意郎君白頭偕老。三月十五的廟會上,遇到了一位家境貧寒的窮書生,兩人一見鍾情,私下定了終身。儘管李氏心裡不太情願,但最後還是依順了女兒。半年後,男方擇就了黃道吉日,要來娶淑慧姑娘。眼看有情人要成眷屬,誰料晴天一聲雷,身為至親叔父的王齊香竟然喪盡天良,要納侄女為妾,李氏簡直要氣瘋了,恨不得生吃活吞了這個衣冠。然而太后封的“四不死”,成了他的護身法寶,誰對他也無可奈何,最後,李氏終於想出了辦法:她暗暗裡把竹籤削的尖尖,放在油鍋裡炸了幾遍,然後用紅氈遮天,紅氈鋪地。期間擺上酒宴,誆來王齊香,把他灌的酩酊大醉,用竹籤結束了他的性命,終於為一方百姓除了大害。王齊香活著時,逼得人們在夜裡娶親;他死後,這個風俗還是沿襲了下來。至今,大臨池以東許多村莊仍然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