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又稱“奢摩他”,義為寂止,指心不外散,也不昏沉,一心專注於某一所緣境,了了分明,寂然不動。

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方法一:

專注於某一外在物體

修習寂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一個固定的物體上,一顆念珠、一粒小石子,或者是一個種子。目標物越小、越簡單越好,因為那樣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是較大的物體,或者結構煩瑣、五顏六色,你的心思便會容易散亂,不自覺地要去分析、取捨。

專注的能力增強之後,可以把目標物換成佛像。佛陀、本尊、菩薩的塑像、畫像都可以。慢慢熟悉,最好能達到眼前沒有佛像,也能觀想出來的程度。

然後再逐漸把注意力進一步集中到佛的心間,讓意念停留。

華覺江措活佛曾教給我一個訣竅——

他說以前開法會的時候,他總是儘量坐在上師法王如意寶的正前方、能看見上師的地方,然後專注於上師心間,慢慢地,觀想上師的心與自己的心融為一體,在這種狀態中安住。

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方法二:

以調息的方法修寂止

修習寂止,除了專注於某一外在物體外,也可以專注於呼吸、念頭或者面前的虛空,注意力集中在鼻尖氣息的出入、心中念頭的生滅或者眼前的空間上。

呼吸的輕重緩急與心意密切相關。心煩意亂時,呼吸必定粗重急促;而調整呼吸,能作用於心境,呼吸變得輕穩細長,內心也會隨之緩和平靜。人緊張時,常以深呼吸來放鬆情緒,便是一個例證。

以調息的方法修寂止,只需把意念輕輕放在呼吸吐納上,了知即可,不必刻意控制。出息知是出息,入息知是入息,息短知息短,息長知息長,息暖知暖,息冷知冷,保持覺察和專注,呼吸自然而然就會輕長,雜念也會慢慢減少。

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方法三:

以念頭為所緣境修寂止

以念頭為所緣境修寂止,同樣是要保持覺察和專注,對象是心中比較平和的念頭。不能是太強烈、狂暴的念頭,比如震怒、恐懼,這時是不適合以念為緣修寂止的,因為此時的念頭力量很大,作為初學者,你覺察也好,關注也好,都止不下來, 而我們的目標是寂止。

一般的念頭可以用來修寂止。念起時知念起,知念起時念即滅,念滅知念滅。這裡要緊的是把握這個覺知的力度。不要太重、太刻意,知道就行了,不用去判斷分析,也不用作意:“一個念頭生起了”“一個念頭滅了”,否則覺知本身又成為新的念頭,亂上添亂。這需要自已好好去體會,也只有通過自己的反覆體會,才能明白覺知與念頭的差別

其次,你知道一個念頭生起的當下,那個念頭就滅了,完全不勞你費力去消除。這時,有了不可得、空蕩蕩的一種感覺,停在這個感覺上,直到下一個念頭生起。可能對於初學者,前念已滅、後念未生的這個空當是剎那即逝,但沒關係,多練習會改善的,重要的是抓住那個發現念頭消失時空落落的感受,停在上面。

大家務必要警醒,做到這一步仍然是在止的階段,那個感受遠不是證悟空性。

修習寂止的三種方法(附訣竅)

修習寂止的方法除上面講到的外,還有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紙上得來終覺淺,再好的方法,不去實踐也是枉然。

寂止是一切修法的基礎。不認真想修行的也就罷了,真心想學佛法、誠心求證的人,須修寂止。

節選自: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之“止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