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商趣史:「腰纏十萬下揚州」 說的竟然是西商

西商趣史:“腰纏十萬下揚州” 說的竟然是西商

陝西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精耕農業區,是中國的主要產糧區之一,有餘糧可運。因而“以鹽實邊,輸粟塞上……多賴陝。”① 而開中之鹽,又以淮揚鹽場之鹽為上。一則,淮鹽是“煮海為鹽”,食鹽質量好;二則,淮鹽價高,利潤豐厚,“利溥三陪”,在淮鹽利厚刺激下,陝西商民紛紛“疾耕積粟,以應開中”,然後輸粟塞上,換取“淮引”,“腰纏十萬下揚州”,赴揚州販鹽,使秦晉商人成為明初最早從西北來到江南淮揚鹽場的鹽業資本集團。

西商趣史:“腰纏十萬下揚州” 說的竟然是西商

明代初中期,陝商與晉商是壟斷淮揚鹽場貿易的兩大鹽業資本集團。明人宋應星曾說:(揚州)“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② 清代陝西地方誌也稱“淮鹽以西商為大宗”。③ 對中國明清經濟史素有研究的日本學者藤井宏則指出:在明代作為鹽商的陝西商人,實力曾凌駕于山西商人之上,其老家是三原縣、涇陽縣、綏德州等地。④ 當時在揚州做鹽業生意的陝西商人就有五百餘人,“三原之梁,涇陽之張、郭,西安之申,潼關之張”都是著名的大商人。尤其是陝西三原商人孫豹人,在揚州三致千金,成為陝商的著名代表,就連“前明七子”之一的康海,罷官後也到揚州經商,成為旅揚著名陝商。

這些揚州西商,多財善賈,為揚州帶去了北方漢子粗獷硬朗的經營作風。他們在揚州大興土木,率先修建了揚州最早的會館“山陝會館”,並在揚州修建了許多私家園林。其中著名的如大明寺、個園、張園、溉園都是西商的產業,就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在揚州駐燁的“康山別墅”,都是西商武功商人康海家的園子。這些富有的西商大賈還一手促成了揚州以“三把刀”,即切菜刀、剃頭刀和修腳刀為主要代表的飲食服務業的興起,使“淮揚菜”成為中國著名菜系之一。他們還在揚州養廋馬、包戲班,一手促成了揚州娛樂業的興起,使明清時代秦淮河畔的繁榮成為中國娛樂業的重要標誌。所以,明代的一首《揚州竹枝詞》記載說,在揚州鹽商中說陝西話的人比說當地話的人都多,叫做“舞罷亂敲梆子響,秦聲驚落廣陵潮”。⑤

西商趣史:“腰纏十萬下揚州” 說的竟然是西商

西商趣史:“腰纏十萬下揚州” 說的竟然是西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