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商趣史:“腰缠十万下扬州” 说的竟然是西商

西商趣史:“腰缠十万下扬州” 说的竟然是西商

陕西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精耕农业区,是中国的主要产粮区之一,有余粮可运。因而“以盐实边,输粟塞上……多赖陕。”① 而开中之盐,又以淮扬盐场之盐为上。一则,淮盐是“煮海为盐”,食盐质量好;二则,淮盐价高,利润丰厚,“利溥三陪”,在淮盐利厚刺激下,陕西商民纷纷“疾耕积粟,以应开中”,然后输粟塞上,换取“淮引”,“腰缠十万下扬州”,赴扬州贩盐,使秦晋商人成为明初最早从西北来到江南淮扬盐场的盐业资本集团。

西商趣史:“腰缠十万下扬州” 说的竟然是西商

明代初中期,陕商与晋商是垄断淮扬盐场贸易的两大盐业资本集团。明人宋应星曾说:(扬州)“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② 清代陕西地方志也称“淮盐以西商为大宗”。③ 对中国明清经济史素有研究的日本学者藤井宏则指出:在明代作为盐商的陕西商人,实力曾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其老家是三原县、泾阳县、绥德州等地。④ 当时在扬州做盐业生意的陕西商人就有五百余人,“三原之梁,泾阳之张、郭,西安之申,潼关之张”都是著名的大商人。尤其是陕西三原商人孙豹人,在扬州三致千金,成为陕商的著名代表,就连“前明七子”之一的康海,罢官后也到扬州经商,成为旅扬著名陕商。

这些扬州西商,多财善贾,为扬州带去了北方汉子粗犷硬朗的经营作风。他们在扬州大兴土木,率先修建了扬州最早的会馆“山陕会馆”,并在扬州修建了许多私家园林。其中著名的如大明寺、个园、张园、溉园都是西商的产业,就连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在扬州驻烨的“康山别墅”,都是西商武功商人康海家的园子。这些富有的西商大贾还一手促成了扬州以“三把刀”,即切菜刀、剃头刀和修脚刀为主要代表的饮食服务业的兴起,使“淮扬菜”成为中国著名菜系之一。他们还在扬州养廋马、包戏班,一手促成了扬州娱乐业的兴起,使明清时代秦淮河畔的繁荣成为中国娱乐业的重要标志。所以,明代的一首《扬州竹枝词》记载说,在扬州盐商中说陕西话的人比说当地话的人都多,叫做“舞罢乱敲梆子响,秦声惊落广陵潮”。⑤

西商趣史:“腰缠十万下扬州” 说的竟然是西商

西商趣史:“腰缠十万下扬州” 说的竟然是西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