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一花引來百花開——回眸鄂州開發開放歷程

從武漢光谷廣場往東驅車僅15分鐘,就可到達國家級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這裡,標準廠房星羅棋佈,機器忙碌運轉,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到夜間,霓虹閃亮。寬廣的馬路四通八達,一座規劃科學、功能齊全、產業發達、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現代化科技新城聳立鄂州西部。

28年前,葛店還是一個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小鎮,如今發展為近40平方公里的都市,由省級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葛店開發區是鄂州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鄂州始終和著時代節拍,踩著的鏗鏘鼓點,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路踏浪前行,書寫著改革開放的壯麗詩篇。

「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一花引來百花開——回眸鄂州開發開放歷程

試水:湖北首個省級開發區在葛店生根

1989年,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大江南北。

面對沿海城市先行一步的改革開放,鄂州人在思索:鄂州是一座發展中的城市,建市時間短,國家布點的重點骨幹企業少,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雖然發展的速度比較快,其總體實力與中等城市地位仍不相稱。如何跟上全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如何儘快地發展經濟?是靠爭取國家大項目興市,還是靠開放興市?

一輪輪大討論,一次次思想大解放,全市上下形成共識:靠開放興市!

說幹就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帶隊赴廣東深圳等地考察改革開放情況,迅速向省委、省政府呈遞報告,懇請批准鄂州成為改革開放試驗區。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1990年5月4日,省政府正式向鄂州市發出《關於建立臺商投資區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依託鄂州市,擬在鄂州市葛店鎮建立湖北省臺商投資區”。

臺商投資區獲得省政府的批准後,鄂州對它寄予了厚望。但一個開發區究竟怎麼搞,完全沒有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6月中旬,時任市長黃昌燦到沿海各特區進行考察,學習沿海開放開發的先進經驗,並向省政府專題彙報。

1990年7月2日,省長辦公會作出決定,將“臺商投資區”改為“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湖北大開放探路,湖北省第一家省級開發區就此誕生。

1990年7月25日,湖北省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指揮部在華容區政府正式掛牌辦公。

1990年10月28日,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工典禮隆重舉行,激盪起荊楚大地改革開放的最強音。鄂州站到了湖北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從此,歷史翻開了嶄新一頁。

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設立,葛店,這座千年古鎮熾熱起來。從市直機關各部門抽調的精幹力量組成建設大軍,他們離開城市,離開父母妻兒,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將根扎進這片熱土。

56歲的葛店開發區黨政辦副主任夏明光是最早參與開發區建設者之一。1991年7月,時年28歲的夏明光滿懷激情來到葛店開發區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蕪。回憶起開發區初期建設艱辛,他感慨萬千:每天早出晚歸,兩頭不見天光。沒有辦公用房,租住在農戶家中;沒有食堂,飯菜送到工地;停電了,點起蠟燭照明;停水了,要到幾公里外江邊挑江水回來,煮飯洗衣;沒有車輛,騎著自行車往返工地,查看施工進程……

開發區的首批拓荒者創下不少“葛店速度”:第一期工程規劃1.2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測量、徵地、拆遷、安置等工作,僅用100天的時間即全部完成。開發區主幹道一號公路工期只用了90天,一號工區7幢廠房和商業綜合樓竣工只用了184天。外商興辦塑料食品包裝獨資項目,僅24天就辦完全部手續,從省工商局領回營業執照。

以項目促開發,一邊建設一邊招商。開發區建立之前,市委、市政府就成立“鄂州市政府對外開放辦公室”,專門負責招商引“鳥”工作。這在全省範圍內沒有先例。

一年多的建設,開發區雛形初現,具備引進和承接大型工業項目對基礎設施的基本要求,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商人接踵而來。

時間和數字,忠實地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滄桑鉅變:據統計,在1991、1992兩年中,開發區總共擬定的法規性文件共有83個,其中陸續出臺30個,基本做到依法治區,按國際慣例辦事。

兩年中,舉全省之力,開發區完成了1.2平方公里的“六通一平”,50多萬平方米廠房和11萬伏輸變電站,3000門程控電話、3萬噸水廠,共9公里的兩條公路。共接待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港、澳、臺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商415批、1400餘人次,洽談項目394個,簽訂書面協議225個,批准立項106個,總投資2.97億美元,利用外資1.32億美元,註冊資金6716萬美元,其中外資3110萬美元,佔46%。投產18家企業,年產值5.9億元,創匯7085萬美元。

歷盡天華成此景,成如容易卻艱辛。在辛勤耕耘的同時接踵而來的便是榮譽:

1997年7月,湖北省政府又批准在區內設立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98年4月,被國家人事部批准為中國博士後產業基地。

2001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火炬計劃葛店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基地,並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註冊“中國藥谷”商標。

2007年11月,被評為全國20家“跨國公司最佳投資開發區”。

2009年,獲批成為武漢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葛店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鄂州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湖北省第六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葛店開發區躋身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標誌著其開放開發、園區建設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

而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先行先試的示範效應,卻在鄂州全域發酵,滋生……

「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一花引來百花開——回眸鄂州開發開放歷程

亮翅:從一枝獨秀到群芳爭春

改革大潮奔湧不息。

1992年春,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對於鄂州來說,改革開放的號角,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為,全國各地的開發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且長勢迅猛。

葛店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打開了鄂州經濟發展的思路,也帶來了鄂州今後發展的啟示。

浪高更逐潮頭立,展翅高飛正當時。鄂州,開放開發緊鑼密鼓。

花湖鎮與黃石城區僅一路之隔。早在1988年,為促進邊遠鄉鎮發展,市委、市政府就決定將緊靠黃石的楊葉、花湖兩鄉作為“經濟特別開放區”而予以各方面的政策支持。經過幾年的建設,這裡民營經濟迅速發展,這裡逐步成為一座工貿新城。

1997年1月9日,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花湖經濟開發區。其發展目標定位為:把花湖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鄂州市東南部綜合實力較強的新城,黃石城區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武鄂黃髮展帶上發展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鄂黃地區協調發鎮的新引擎。

2000年7月,經省開發區管理辦公室批准,列為省管開發區,名稱為湖北鄂州花湖經濟技術開發區。2004年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2006年5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通過,明確為省級開發區。這是我市的第一個省級開發區。

花湖開發區借鑑珠江三角洲和南海東部地區發展的經驗,重點發展現代製造業、多元房地產業、商品流通業、都市農家休閒度假產業。

時序更替,歲月如歌,花湖開發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花湖已經和黃石市中心融為一體,初步形成了以先進製造業、食品醫藥、製衣製鞋、建材化工、現代商貿物流業和房地產開發為重點的產業格局。花湖已經成為整個鄂東地區大的商貿集群,一座生機勃勃的商貿新城雛形完全呈現。現在,花湖開發區正借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機場項目的東風,積極謀劃佈局臨空產業,形成區域產業錯位發展優勢,成為花湖經濟轉型發展的強勁引擎,為建設臨港臨空濱湖生態新城提供強力產業支撐。

鄂州主城區、葛店開發區、花湖開發區成為帶動鄂州開放開發的“一體兩翼”。

隨著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市決定在中部再建一個開發區,以滿足主城區企業外遷的要求。

2008年8月,經省政府批覆籌建,同年11月,鄂州經濟開發區應運而生。

組建以來,鄂州開發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快速覆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形象逐步樹立。2015年,鄂州開發區獲批省級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短短几年發展,鄂州開發區初步形成武漢港工業園。鄂鋼工業園、港口物流園、青天湖商務區四個園區,形成了裝備製造、塑膠管材、商貿服務、港口物流四個主導產業。鄂州開發區已成為高端產業聚集區、開放合作引導區、創新創業示範區、生態宜居新城區。

「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一花引來百花開——回眸鄂州開發開放歷程

騰飛:多個開放平臺繪就滿園春色

滾滾長江,80公里深水岸線環鄂州而行。

浩淼樑子,數十萬畝水面盪漾鄂州境內。

鄂州,地處一圈一帶的核心區域,這座襟江抱湖的城市,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和自然條件。鄂州90%的工業企業,國家級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鄂州經濟開發區、花湖經濟開發區集中在沿江一帶。

2013年,我市搶抓國家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開放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疊加的國家戰略機遇,決定把沿江濱湖地區作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加快開放開發進程,形成帶動全域發展的增長極和新引擎。

各區競相建設功能區,構建開放新高地,厚植髮展新優勢。

我市確立了各功能區“一個主導產業、一個建設開發主體、一套高起點的規劃、一批高標準的基礎設施項目、一個詳細的開發建設時序”等“五個一”的發展思路。各功能區,根據各自資源稟賦、區域特點、確定定位、發展目標等,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

葛店開發區毗鄰武漢東湖高新區,區位優勢獨特,近年來,葛店開發區“依武而昌”, 致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電商總部基地、現代化製造基地、科技創新基地,成為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葛店開發區擁有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服務五大產業,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的景象。

梁子湖區山脈連綿,湖水清澈,綠樹蔥蘢。2013年,鄂州市委作出決策,“梁子湖區全面退出一般工業。”由此,拉開了梁子湖區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序幕。關停破壞環境企業,拆除違章建築,實施塗鎮湖退垸還湖及生態修復工程,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汙水處理全覆蓋,農村垃圾全收集、全外運……2013年11月,梁子湖區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區。

梧桐湖新區按照生態文明城市理念開發建設,以打造“兩型”社會綜改區核心展示區、大梁子湖生態旅遊示範區的啟動區、國際一流濱湖生態城為總體目標,建設集休閒旅遊度假區、商業金融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區、中高檔生態居住區、生態農業產業區、新農村建設樣板區於一體的生態新區,再增加一個加快推進鄂州快速融入武漢的重要平臺。梧桐湖新區的建設,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梁子湖開放開發的瓶頸,打開了梁子湖區全面對接武漢的大門,使梁子湖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化為經濟優勢、經濟資源。

2013年11月7日,經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紅蓮湖新區。紅蓮湖旅遊新城以“優質低碳產業區、優質低碳生活區”建設為重點,實行旅遊業與科技產業雙輪驅動,與東湖高新區交通、產業對接,大力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促進旅遊新城產業發展,打造高新產業集聚區和展示區,建設融旅遊度假、居家休閒、文體科技、商業貿易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1994 年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這也是湖北第一家省級旅遊度假區。

2015年4月,華容區臨江鄉與三江港新區合併,正式成立鄂州市三江港新區管理委員會。三江港新區以發展現代物流為支撐,確立與武漢新港南岸核心港共生共榮的戰略定位,建設幹散貨、集裝箱、多式聯運集散樞紐,打造武漢城市圈重要的物流基地。如今,三江港新區被列為武漢新港核心港區,三江港綜合碼頭、三江港貨運站及鐵路工程與武漢新港全面對接。

鄂城新區堅持以生態型、外向型為主導,商貿物流業和臨港產業並舉,力爭建成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新平臺、新型城鎮化試點示範新區。

各大功能區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法,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梧桐湖新區與省聯投、葛店臨港新城與南山集團、鄂城新區與中核集團、紅蓮湖新區與鄂旅投、三江港新區與省交投、梁子湖生態文明示範區與以色列FEDI公司牽手同行,形成了“有形手”、“無形手”,“手牽手”、“向前走”的合作關係。

幾年過去,功能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構建起鄂州未來發展的新優勢。沿江濱湖功能區競相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產城融合步伐加快,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各個功能區茁壯成長,正日益成為吸納資源、資金、人才等要素的“窪地”,成為鄂州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2016年4月,鄂州再次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經國家民航局批覆,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選址燕磯。

“我們在外面見過一個機場能帶動一座城。像昆明機場,之前那片區域,泥巴沒過腳脖子。機場建成後,兩年就繁華起來了。”在雲南做過生意的沙窩鄉村民李端坤對未來充滿信心,“我準備讓兒子回來發展。鄂州建了飛機場,哪還有比這裡更好的地方。我們連廠都準備遷回來。”

2017年12月7日,市委七屆五次全會作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航空大都市的決定。

2017年12月20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開工建設,拉開了湖北打造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的國際航空綜合物流樞紐的帷幕。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開建,意味著鄂州可以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要素分工,成為中國中部內陸地區擴大開放的橋頭堡、大通道。同時,由於機場的帶動,將進一步凸顯我市及武漢周邊的多式聯運優勢,實現機場與高速公路、京九鐵路、武黃城際鐵路、長江黃金水道等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形成空鐵公水多式聯運系統,加快鄂州實現從“鋼城”經濟向“港城”經濟轉型。

談到鄂州未來的發展,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彭中照興奮地說:“現在鄂州是鋼鐵、建材、冶金這樣一些傳統產業為主的傳統工業城市,而機場帶來的是個高端服務業的聚集,很多是未來的產業,那麼與之相匹配的未來高端的以服務業為主體的,以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帶動的高端製造、研發的動能轉換,將徹底使我們鄂州擺脫粗重的、傳統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定位,進而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增長點。”

2018年2月2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函,同意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機場性質為客運支線、貨運樞紐機場。新機場將與武漢天河機場共建大武漢航空客貨雙樞紐。

今年7月25日,鄂州召開城建重點項目建設2018年第8次推進會,專題聽取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鄂州機場總體規劃報告,市長王立在會上高屋建瓴地說:“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對鄂州實現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構築湖北省對外開放出海口具有重大意義,有利於加快形成覆蓋和對接全球的高效物流通道,構建以我為主的產業鏈和國際分工體系,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對政治、經濟、社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中國、中部、全局發展而言,該項目的戰略性地位不可替代。”

目前,鄂州正申報設立海關機構和綜合保稅區,力爭綜保區與機場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並做好口岸功能區和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工作,申報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力爭將鄂州片區納入中國(湖北)自貿試驗區,謀劃將鄂州空港建成國家級自由貿易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湖北各開發區的建設中,葛店開發區就是那一朵最先開放的豔麗花朵,為的是引開百花,迎來滿園春色。

如今的鄂州,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每一寸土地都有改革開放的身影。西部有葛店開發區和紅蓮湖新區,東部有花湖開發區和鄂城新區,南部有梁子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和梧桐湖新區,中部有鄂州開發區和三江港新區。這些經濟發展的引擎,像雨後春筍,一個個在迅速成長,同向發力,推動鄂州航空大都市建設,支撐起鄂州改革開放的未來。

改革開放是永不停歇的遠征。鄂州大開放大開發格局已經形成,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鄂州正從更高起點系統性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徵程的畫卷會比以往更加蔚為大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