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了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它們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文化名片

它們自清代康雍年間創燒之日起

就搭乘風帆商船漂洋過海遠赴歐洲

直到近二三十年

隨著國內收藏市場的紅火

廣州及港澳地區一批對廣彩瓷情有獨鍾的“發燒友”

踏遍歐美地區

大量蒐集、收購曾經遠航海內外的廣彩瓷

我們有幸看到這次

“遠航與歸航——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名片廣彩的前世今生”展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道光廣彩鑲銅飾人物紋 潘趣碗

本次展出的500件套作品

包括了從清雍正年間開始至1949年前後

以及目前活躍在第一線的廣彩大師們的精品佳作

時間跨度長達300年

想看史上最全的廣彩鉅獻展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 乾隆 廣彩描金人物紋碟

鼎盛期廣彩瓷每年出口歐洲千萬件

陶瓷鑑定泰斗耿寶昌先生認為,廣彩始於清代康熙晚期,盛於乾隆、嘉慶,流傳至今。

景德鎮陶瓷研究所1963年版《中國的瓷器》也有記載:17世紀後期康熙年間,法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宰相馬沙倫創立中國公司,派人到中國廣東定做帶有法國甲冑紋章的瓷。這是有關廣彩生產年代較早的記錄。

不過,康熙年間的廣彩瓷目前很難找到實物,真正存留下來的廣彩瓷,自雍正年間始,發展到一口通商時期的乾隆年間,廣彩瓷達於鼎盛。據不完全估算,鼎盛時期每年出口歐洲的廣彩瓷達數百萬件至千萬件之多。

美國旅行者William Hickey 於1796年(乾隆三十四年)參觀廣州珠江南岸的廣彩加工工場,曾描述道:“在一間長廳裡,約二百人正忙著描繪瓷器上的圖案,並潤飾各種裝飾,有老年工人,也有六七歲的童工。”

這種工場當時有一百多個。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乾隆 廣彩描金人物紋奶壺

廣彩“師傅誕”故事

關於廣彩瓷的誕生,民間還有更趣味的說法。

相傳,乾隆時期,皇帝指派兩個景德鎮人到廣州當官,一個叫楊快,一個叫曹焜;楊快懂造瓷,曹焜會燒窖。兩人千里迢迢來到廣州侯任,卻遲遲未有官位。時間一長,他們發現廣州是個搞貿易做生意的好地方,只見大量陶瓷從景德鎮運此出口,他們靈機一動,與其將瓷胎畫好遠道運來,不如把空白瓷胎運到廣州再繪製,節省成本。於是,他們從景德鎮請來匠人,在本地招聘工人,開始生產陶瓷。後來,廣彩藝人就把楊快稱作廣彩的鼻祖,把每年農曆8月初4定為師傅誕,將拜祭祖先、接納徒弟安排在這一天進行。

看點一:清代西方貴族用瓷

本次展覽,第一部分呈現的主要是清雍正至乾隆中期的早期廣彩,

包括近年來陸續迴流國內的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

第二部分展出的是乾隆晚期以後出口的廣彩瓷;

這些展品有相當部分為當時的西方貴族用瓷。

大部分作品都是近一二十年來,廣州藏家到海外淘回來的。

祖籍為梅州的澳門地區藏家房國華, 1985年就開始親赴美國和英國購買中國瓷器,本次展出的老廣彩瓷中,有他珍藏的六十多件。為了回購中國瓷器,房國華的飛行旅程已經可以繞地球兩百多圈,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國聯邦航空公司的永久會員。單單這一個航空公司,他的飛行紀錄就達到三百萬英里。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雍正 廣彩開光人物紋大碗

大碗上畫的是吹拉彈唱場面,應該是到訪廣州的洋人看到這些演出後,被深深吸引住了,才特別要求以此為題材的。對他而言,既有紀念意義,又能給親朋好友們帶去新鮮感,因為琵琶、快板、二胡這些樂器是歐洲所沒有的。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乾隆 廣彩錦地描金風景人物紋大碗

據說,英國溫莎堡收藏著一件一模一樣的作品。

大碗上繪製的是英國皇室貴族的狩獵圖——西洋大城堡,兩百多隻獵犬,還有策馬奔騰的洋人。當時的工匠應該是沒見過洋狗的,這種圖案屬於來樣加工。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乾隆 廣彩錦地描金風景人物紋大碗

這隻碗可謂是海上絲路的直接見證。碗上的英國艦隊劈波斬浪,米字旗高高飄揚。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嘉慶 廣彩九龍橢圓碟

這是嘉慶時期的廣彩瓷名品。嘉慶年間瓷上畫龍的很少,尤其是五爪龍,為皇權的象徵,必須官窯上才能有。當時會出現這樣的廣彩瓷,說明貿易的刺激有多大。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嘉慶道光 廣彩開光人物故事對瓶

瓷瓶上畫的簡直可謂“賈府壽宴圖”。每隻瓶子上各有80個人物,描繪的是清朝一品大員為母親祝壽的場面。瓶子的一面畫著大官和他的母親,以及眾女眷,貴婦們身披金坎肩,手持玉如意;另一面則畫著賬房先生在稱金子,周圍是排隊呈上禮金的來客……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清.乾隆 廣彩描金人物果籃

最精美的廣彩瓷為洛克菲勒款,被稱為“出口的官窯”。其用料精純,紋飾精細,邊飾大範圍用金,中心主題圖案多為琺琅彩繪制中式庭院故事人物紋,此外有少量的山水紋及花卉紋。

看點二:嶺南畫派代表畫家所作瓷碟

第三部分呈現的是民國年間至1949年以後到改革開放前的廣彩。

香港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廣彩瓷廠——粵東瓷廠的第三代傳人曹志雄,送來了家傳的嶺南畫派代表畫家趙少昂、楊善深當年繪製的廣彩瓷作品。

粵東瓷廠是曹志雄的爺爺曹侶松於1928年創辦的,當時叫做“錦華龍”。抗戰時期,很多廣彩藝人避難香港,都進入了該瓷廠,獲得了安頓。那時候,曹志雄的父親曹榮樞與趙少昂、楊善深的關係也非常好,兩位大家經常到廠裡聊天、喝茶,興起了還揮毫在瓷上畫幾筆,留下了重要的歷史印記。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60年代 趙少昂 廣彩石榴螳螂圖碟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60年代 楊善深 廣彩鳥雀圖碟

看點三:廣彩大師精品

第四部分展示的則是廣彩大師們近年來創作的精品。

被譽為廣彩“花王”的司徒寧,已經85歲高齡了。這次展出的《紫荊孔雀》,很能代表司徒寧的創作高度。

500件套橫跨300年,讓你一次瞭解廣彩瓷的前世今生

紫荊孔雀

小貼士:

新老廣彩辨別顏料“彩頭”是關鍵

老廣彩會呈現出“老相”,比如胎體出現陳舊性氧化,露胎處有自然雜質侵蝕等。但是,在對廣彩進行斷代時,較多的還是看顏料、風格和畫工、開面。特別是顏料,其更替具有不可逆性。行家常說,廣彩的“彩頭”是判斷新舊的一個關鍵。清早、中期的顏料相對更清純絢麗,晚清民國時期的顏料則渾濁瘀暗。民國以前均採用金水描畫,畫出來的金線呈金黃色,而當代使用含有電解化學成分的金水則呈白亮金色。

另外,老廣彩使用的一般是本地礦物質顏料,用水來稀釋;圖案較少出現顏色大面積填塗,因為用水稀釋的顏料塗於瓷器很快就會乾涸,難以塗抹均勻。近代開始出現和使用化學顏料和化學金,顏料含鉛量減少,玻璃質感弱化,又或因為採用油劑稀釋,因此與老廣彩比較,會略微欠缺通潤鮮豔的感覺,手觸凹凸感不強,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新廣彩沒有老廣彩“彩頭”鮮亮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