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衛河,從新鄉發源,蜿蜒向東北流去。

它一頭連著新鄉,一頭連著天津。

關牧村,在衛河邊上的城市——新鄉誕生,在衛河的滋養下,一路走來,成長為一名人民歌唱家。

她經常說,自己出生在新鄉,新鄉就是家鄉。

1

生在牧村,我就叫關牧村

關牧村的父親關紹甄是瀋陽人。父母當時都在北京工作,而姥爺、姥姥是新鄉的大戶人家,居住地被稱為“李家大院”。母親曾是牧村小學的一名音樂教師。關牧村就出生在這裡。

至於為何取名牧村,她經常給人解釋:衛河畔是著名的牧野之戰的古戰場,這個地名就叫牧野村,當地人俗稱叫牧村。自己就叫牧村,弟弟叫牧野,哥哥叫牧原,三個人都是因此而得名,加起來是原、野、村。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關牧村和父親、弟弟

李家大院位於勞動街與平原路交叉口青年公寓的後面,由1號院、2號院和3號院組成,關牧村的姥姥家就住在2號院。

始建於清末的李家大院到1937年終成規模,門窗拱券都是磚刻花紋,設有外廊,二樓走廊是華麗的木欄杆和垂柱連龍,顯得十分華貴。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李家大院

這個大院,就是讓關牧村魂牽夢縈的地方。

2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

出生不到20天,尚在襁褓中的關牧村被父母抱回了北京。後來,她的命運與國家相連,吃了一些苦。

苦難的生活,反而造就了堅強的關牧村在音樂的道路上不折不撓、披荊斬棘。

關牧村說,母親是她音樂路上的啟蒙者。她經常鼓勵關牧村在不同場合大膽唱歌,家庭聚會、廣場上、火車上都能聽到她的歌聲。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關牧村母親(前排右一穿白旗袍的女子)

初中畢業,校工宣隊的師傅把她安排在天津鋼銼廠,做了7年的車工。每當工作之餘,她就到工廠外面的一個大水坑旁練唱歌,或者為工友唱歌。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關牧村工廠演出照

1973年,在《打起手鼓唱起歌》詞作者韓偉的帶領下,關牧村見到了曲作者施光南。聽完關牧村的演唱,施光南一下子激動了,像是發現了一塊寶石。那時候關牧村所唱的一多半歌曲是施光南譜曲的,包括《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多情的土地》《祝酒歌》《月光下的鳳尾竹》等。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關牧村和施光南、韓偉老師在一起

關牧村特有音質的歌聲,似一股股甘泉,流進了每位聽眾的心中。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一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使關牧村與新疆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有人曾問我聲音保持的秘訣?除了天賦和技巧,關鍵是要有一顆愛心,愛大家,愛家人,愛藝術,愛我們這個國家。”

對他人的愛,對歌迷的愛,關牧村是發自於內心的,她也用自己的歌喉來回報他們。

鑑於關牧村在藝術上的成就,美國兩次要為關牧村辦理綠卡,但都被她拒絕了。她表示:“我是中國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離。”

3

我要用歌聲來歌唱我可愛的故鄉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出生在新鄉的關牧村,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

1989年3月28日,父親帶著關牧村來到新鄉“認親”。市政府當天就在豫北大廈開大會迎接,將關牧村聘請為豫北大廈的“名譽職工”和新鄉市的“名譽市民”。關牧村激動地說:“新鄉人民沒有忘記我,我也沒有忘記故鄉人民。我要用歌聲來歌唱我可愛的故鄉。”

她說到做到,此後又多次來新鄉參加活動。

2009年5月7日,新鄉市建市60週年文藝晚會在市政府廣場舉行。關牧村和眾多演藝明星將精彩的演出奉獻給觀眾。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關牧村深情演唱《多情的黃土地》,以表達對家鄉的愛。“/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我捧起黝黑的家鄉泥土/彷彿捧起理想和希冀/我深深地愛著你/你這片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

聲情並茂的演唱,表達了關牧村對家鄉濃濃的愛意和無限眷戀,贏得了家鄉父老持續熱情的掌聲,歌迷們不斷衝上舞臺獻上鮮花。

關牧村說,自己一到新鄉,熟悉的感覺一下子撲面而來,像那個小時候常玩的“溜漓棒”還記憶深刻。她說,她始終記著位於勞動路的李家大院。李家大院的繁盛說明新鄉的過去是那麼輝煌,她相信也祝福新鄉的未來更美好!演出結束,關牧村特意來到姥爺的家——李家大院,去看望鄉親們。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李家大院三個院子的二樓之間原有天橋相連,主體建築地面起均為二層樓房,1號院為三層,三個院子的堂屋均有地下室,是新鄉最早建有地下室的樓房。所有樓房長15米,跨度7米, 1.3米以下為方整石地基。整個外牆花飾不多,樓層上下皆為木板材料。主樓及所有磚雕皆做工精細,雕刻華美。只是歲月滄桑,李家大院與周圍建築相比,顯得有些破舊。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走過院子的青磚,一步步踏上臺階,撫摸著二樓雕花的欄杆,關牧村久久無語,沉思凝視,感慨良多。突然,她看到了院內走進來一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堂姨李轉好,連忙熱情地打招呼,然後快步走下樓,來到李轉好面前,熱情地攀談起來。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李轉好雖然是堂姨,但是隻比關牧村大幾個月,年齡相仿的兩人很談得來。在關牧村十三四歲的時候,李轉好一家還曾到天津住了兩年的時間,兩人一起唱歌,如《洪湖水浪打浪》《紅梅贊》《我的祖國》等歌曲。“我唱的是高音,牧村唱的是中音,她唱歌就是有天賦。”事後李轉好對記者說,每次來新鄉,關牧村都要約下崗的李轉好在新鄉賓館吃飯,勸她多吃牛肉補身體。前幾天,李轉好還因為家族裡的事情與關牧村通電話商量解決辦法。

院子裡聊得不盡興,關牧村與李轉好親熱地手拉著手,一起來到她家裡。這是3號院內的一間很平常的小屋子,即使是白天,光線也很暗。闇弱的光線卻絲毫不影響二人親熱的聊天。

這時,有更多的熟人聞訊趕來,關牧村談興正濃,情不自禁地和堂姨唱起了“洪湖水呀浪呀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 ”收住歌聲,看著堂姨凌亂黢黑的屋子,關牧村動情地說,“希望家鄉的父老鄉親日子越過越富裕,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最後,關牧村深情地說,新鄉,永遠是我的家鄉...... 

新鄉故事:關牧村 新鄉兒女 歌聲婉轉入海河

【本期執行主編:董文勝 統籌:趙改榮 責編:範偉紅 美編:韓雪 攝影:李寶忠 部分圖片由關牧村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