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我們正處在廣電改革與融合發展「三級跳」的助跑階段

從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中國移動(及此前與騰訊、阿里)的合作,到湖南廣電架構的再次調整,再到近日眾多市縣級媒體融合中心的成立,中國的廣電行業或正處於一個巨大變化的關口。未來何去何從,其不確定性、不可知程度或超出大多數人預料;但無論如何,當下的每一個廣電人都必須真實面對媒體融合發展和體制改革這個不可逃避的命題。“看傳媒”摘編中廣互聯林起勁、國家廣電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相關文章,供行業參考。

央視+移動:中國版“AT&T+時代華納”

7月31日,經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授權,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中國移動在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合作分為技術、內容和資本三大層面。其中,在技術方面,雙方將合作建立實驗室,建立基於5G的內容生產、分發平臺,共同打造4K電視頻道,實現4K超高清電視直播、VR視頻直播,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內容精準推薦。

「观察」我们正处在广电改革与融合发展“三级跳”的助跑阶段

從表面上看,“央視+移動”或許是廣電與電信領域截至目前最深層次的巨頭合作。在某些方面,此次合作與美國“AT&T—時代華納”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內容+渠道”併購案多有邏輯類似之處。只是在美國雙方可以通過併購實現法律允許層面的任何目標,而在中國上述合作形態已經是目前極致。但是,雙方的目標應該是類似的,就是要面向逐步深化的大視頻產業——包括面向即將到來的5G時代,進行從技術到產品及資本層面的對接,最終滿足新一代視頻服務。按照AT&T高級執行副總裁David McAtee在其公開文章《當破壞性變革帶來創新與資本》(When Disruption Spurs Innovation and Investment)所言,“新的服務將是互動的、沉浸式的,並支持多用戶和UGC服務”。當然,在美國,AT&T—時代華納併購案完全是自發的,“內容產業面臨的問題不是消費者要什麼,而是由內容創作者、集成商和分發者組成的產業生態,其配置與協作能否實現上述目標?”由是,AT&T和時代華納終於走到了“內容+渠道”縱向整合這一核心路徑。而在中國,眾多傳統媒體機構的精英並非不知道目標所在,而是不知道如何配置和聚合、如何與外部形成戰略協同,包括相關的政策紅線究竟何在。當然,央視走到這一步的背景更復雜。簡單說,其至少存在如下關鍵而直接的背景:

第一,按照中央部署,央視處在“三臺合一”的新階段,被賦予了更高的重任,其中就包括媒體融合的目標,即發展成為“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對央視而言,還需要在前面加上“國際一流”諸如此類的描述語。也就是說,當“三臺合一”完成時,央視在獲得最多資源配置的同時,也將不得不完成其歷史賦予的使命與責任,而傳統按部就班的舉措已經不再適用。

第二,央視新掌門慎海雄就任後,於3月16日、19日和21日先後會見BAT三巨頭領導人馬化騰、馬雲和李彥宏。3月21日當天,央視文藝節目部門還赴騰訊公司進行調研,並就文藝節目融媒體合作進行深入交流。3月22日、26日,慎海雄臺長還分別會見了人民日報、人民網領導暨新華社專題調研組。4月底,央視通過旗下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涉及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客戶端、信息化平臺等領域。在短短時間內,會見諸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領域巨頭,並達成重要合作或推動可能。這種節奏是前所未見的,充分顯示了央視新掌門在推動媒體融合方面的決心與戰略節奏,也體現了戰略決策者的擔當——“幾年前,如果有人說廣電和BAT走得最近的是央視,你肯定認為瘋了”。

「观察」我们正处在广电改革与融合发展“三级跳”的助跑阶段

第三,央視與中國移動之前在移動視頻領域一直都有合作。但是,從前幾年的3G手機電視業務,到近期基於2018世界盃賽事的手機端直播合作,這些合作都還是淺層的,遠遠低於上述從技術、內容到資本的合作。事實上,此前的合作更多是商業性合作,不具備太多的戰略價值,必然不是央視新掌門人的風格。

對於哪些習慣基於陰謀論思考的人,或許會將這種合作與當下的IPTV業務發展等聯繫起來。但筆者認為,對於代表中國形象、代表中國傳媒標杆和引領媒體融合轉型的新央視來說,IPTV業務實在不是什麼大事。如果一定要有個比較對象,那必然是“AT&T—時代華納”這樣的“內容+渠道”縱向整合。從邏輯上看,央視與阿里巴巴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客戶端、信息化平臺等領域的合作,可以認為是媒體融合平臺層面,而與中國移動在5G相關採編、傳輸分發及內容生產的合作,大概可歸之於媒體融合的產品與業務層面,並符合“內容+渠道”的縱向協作邏輯——尤其是移動互聯領域的協作。這些與“AT&T—時代華納”併購案一樣都是面向下一波的視頻服務。

廣電改革之湖南與遼寧:產業與事業

按照3月份中央印發實施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省級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進行提交,明年3月底前完成。而“三臺合併”正是當下廣電機構深化體制改革、走向媒體融合及轉型升級最重要的一個風向標。在央視新掌門很快做出其關鍵戰略舉措之後,省級廣電改革方案迫在眉睫:改什麼,怎麼改,體制機制沉痾怎麼解決?這是廣電融合“三級跳”的第二個層級。省級廣電的改革方案在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品的文章《新一輪地方廣電體制改革上演,改什麼,怎麼改?》(見本文延伸閱讀部分)中已經多有討論,也引發眾多行業媒體的轉發和思考。該文對(7月27日)湖南廣電系重大整合方案與6月遼寧出臺的省、市、縣廣電媒體改革方案進行了比較:

「观察」我们正处在广电改革与融合发展“三级跳”的助跑阶段

(1)湖南省級廣電的三合一改革主要在於整合產業和市場資源,改內容生產製作播出機構同傳輸網絡機構由分離為合一,推動構建全產業鏈和全業態融媒集群,強化聚合效應,打造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而遼寧廣電的改革主要是針對事業單位的整合,實現事業單位的合併以及職能與資源的歸併。

(2)對於廣電事業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建設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打造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廣電主流媒體。

(3)對於廣電事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優先做強事業主體,優化廣電主流媒體公共服務職能。

(4)新一輪廣電體制改革要改的,是不利於實現十九大提出的事業產業發展目標的體制。如湖南廣電的改革中,此前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剛剛將電廣傳媒的股份劃撥給湖南廣電網絡控股集團,但這次合併後的新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又擁有了電廣傳媒股份。但在更高的層次的改革思路中,這種變化應該不違背做強市場主體的總體思路。

在廣電四級辦架構運行了漫長的時間之後,在媒體競爭到了現今的局面下,廣電行業尤其是省級廣電的體制改革顯然無法用“一刀切”的方式來解決。所以,在目前的省級廣電改革中,是優先做強市場主體,還是優先做強事業主體?湖南廣電和遼寧廣電這兩個重要的參考案例或許說明,儘可能推動事業職能與市場運營職能的適度分離是行業必須面對的任務。

至於目前存在哪些不利於實現十九大提出的事業產業發展目標的體制,哪些傳統體制會被革新,不同地域的機構和決策者,有不同的想法——但不管如何,接下來就是檢驗的時候。

市縣級媒體融合:這一波來得更為猛烈

在上述中央及省級廣電機構改革推進的同時,從6月初開始,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也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北京地區有石景山區、大興區、延慶區、朝陽區、順義區、豐臺區和東城區;在湖南,瀏陽市、江永縣、汨羅市和屈原管理區齊齊入駐湖南日報旗下的“新湖南雲”;四川省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會在達州市召開;浙江廣電集團與麗水市青田縣青田傳媒集團達成融媒體中心建設戰略合作,後者在前者的“新藍網”之上建設融媒體平臺。

「观察」我们正处在广电改革与融合发展“三级跳”的助跑阶段

其中,作為湖南市縣媒體融合平臺的“新湖南雲”是隸屬湖南日報的移動政務雲平臺。也就是說,在湖南省內,擁有“新湖南雲”的湖南日報或將主要承擔湖南市縣域的媒體融合工作,即推動做強媒體事業主體工作,這與做強市場主體的新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剛好對映。這一狀況,基本符合2015年底湖南省委審議通過的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思路,當時該方案就確立了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廣電集團和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這省直三大傳媒集團在媒體融合中的地位。

可見,市縣域基層媒體改革已經進入倒計時,而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媒體破局的關鍵,尤其是在中央部署下取得了大力推進——而且,這一波來得更為猛烈而迅疾。

綜上,在距離2014年8月中央正式發佈媒體融合政策接近兩年的時候,從中央到省級到市縣級,廣電媒體融合正在以“三級跳”的不可阻擋的態勢推進著。這種政策態勢與2010年正式發佈的三網融合政策有著不可比擬的區別——因為傳統媒體早已沒有退路或旁路,而只有做強事業還是做強市場的區別。中國的電視媒體機構們,你們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