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粉圈不是你想的這樣——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而是粉絲圈。

最近,沒看過“土偶”或者“土創”的,或許也聽身邊人提過。偶像製造新時代,讓人們又想起那些瘋狂的粉絲們。

每一個新流量的誕生都意味著粉圈即將開展一場曠日持久的龍爭虎鬥,“老”的流量在落寞,“新”的流量在崛起,粉絲們在爬牆(開始喜歡明星A,後來轉粉明星B的行為)。

無論“老”“新”,偶像們都有一個樸素的夢想:做一個踏實敬業的好演員\歌手。

粉絲們也只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希望自己愛豆越來越好。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奈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尤其是當《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這種偶像大批發式節目發生的時候,必然會引發粉絲們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繼而引發偶像市場的重新洗牌。

作為吃瓜群眾,如果你不懂粉圈“黑話”,哪怕你是國內top2博士後畢業,在圍觀粉圈吵架時,也可能會發生“認識每一個字去卻依舊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的尷尬局面。

這種時候往往都需要自媒體們將粉圈的刀光劍影翻譯成二次元通用語言。

當然,你可能會說,粉圈知識我也知道啊,糰粉,唯飯,毒唯,CP……但是如果指望著知道這些入門級的“黑話”就要行走江湖,那是遠遠不夠的。

今天,我們請來戰鬥在粉絲一線多年的資深圍觀大咖“不願意署名的XXX”來給我們普及一些“升級版”粉圈姿勢。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先從一件事情開始講,最近有一場粉圈“撕”,是劉詩詩粉絲跟劉亦菲粉絲,在吃瓜群眾眼裡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因為早年間的某種“莫名其妙”的緣由,經常被拿來比較:要麼比氣質,要麼比長相。

按理說,這種常年累月的“被PK”行為兩家粉絲都很是習慣,不容易引起太“激烈“”的粉絲鬥爭,但轉折點在於劉亦菲的粉絲“掉皮”了。

好,第一個知識點來了:掉皮。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掉皮”泛指很多情況。比如在上述的“戰爭”中,“掉皮”主要是因為劉亦菲的粉絲在“罵”劉詩詩的時候,忘記切換賬號——該粉絲的本意是用自己的小號罵,萬萬沒想到一時忘記切換,不小心用了“鳳凰網山東”的官博發出來了。

這個行為引發了更大的一場“戰爭”,最後,鳳凰網山東官博發聲明道歉,首次道歉被批評沒誠意,連公章都沒有。最後官博又發了一次聲明,粉絲才算暫且罷休。——他們也不是不講道理。

上述只是“掉皮”的一種情況。還有許多其他情況,也可以稱之為“掉皮”。這裡,我們先引進一個詞:PPH,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披皮黑”,顧名思義就是披著皮的黑子,暗含一層臥底的意思。

比如,小明是A鮮肉的粉絲,他潛伏在A的“競品”B的粉絲群裡,偽裝成B的粉絲,行挑撥離間之事:比如,挑撥B粉絲的情緒,讓他們跟C明星的粉絲吵架;比如,挑撥B粉絲內部的關係,製造矛盾。總之PPH就是各種引戰、帶節奏。

“披皮黑”一旦被發現真實面目,就是“掉皮”。

總的來說,披皮黑是比較難以辨認——即使粉絲也會承認粉絲內部存在一些“腦殘”,在沒有證據證明某某是PPH之前,沒辦法判斷PPH的話是出真心還是有心為之。畢竟,在粉絲眼裡,同一個戰壕裡的也存在“腦殘”粉,但看到真愛的份上,哪怕有些“腦殘”行為,都可以被原諒一些。

其次,披皮黑傷害力比較大,TA們往往會故意惹來爭鬥,是被粉絲們集體討厭、排斥、聲討的一小部分。

除了上面例子中,“黑子”操作失誤,自行掉皮這種情況,大多數PPH都需要經過“鬥智鬥勇”才好發現:比如一個四處引戰的PPH會引起有心人的懷疑,接著有心人就會尋找一些蛛絲馬跡,直到發現其屬性,證實該人是PPH,一經發現必然會被掛出來,被聲討。

與披皮黑對應的,還有一個詞:站街。

這個詞在粉圈,早已不是當初的意思,而是被延伸出更巧妙的一層:如果說披皮黑是暗藏屬性挑撥離間,那麼站街就是自帶屬性去下場吵架、圍觀別人吵架。

所謂的屬性,自然是指你到底粉誰。而帶著屬性,就是通過微博ID,或者以往發的微博可以一眼看出你到底是誰家粉絲。

插播一句。站街的人,並不叫站姐站姐指的是在愛豆出現的場合裡拿著長槍短炮的粉絲們,比如在機場、發佈會現場、大型活動現場等等這些地方,有愛豆的出現,就有他們扛著器材的身影。很多站姐都有在微博開個站,有幾個站姐維護一個站子,也有單打獨鬥的,當然也有隻拍攝不開站的。

很多站姐的拍攝設備專業到讓宣傳都望塵莫及。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撕逼”是粉圈的常態之一,即使你圈地自萌,過佛系追星的生活,但是往往也沒辦法忍受“對手”的“汙言穢語”。有時候,比起直截了當的“罵街式”點艹,陰陽怪氣的“內涵”更是讓叔可忍,嬸嬸不可忍。

“內涵”就是大家都瞭解的那個意思,黑子不點名道姓的罵,反而用一些拼音名字、或者極其明顯的標籤來代替指代愛豆,含沙射影的罵。

粉圈裡的一些詞,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規律:在大眾範圍被認為不雅的詞,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而當他們真正想罵粗口的時候,卻用了看起來很內斂的詞。

比如,無JB語,往往都會用“無極鮁魚”來代表。

點艹這個詞,如果在生活在讀出來,往往會帶著情色的意味。但真實意思就只是“點名罵”,這個詞可以被廣泛應用在粉絲懟黑粉,粉絲懟別家偶像等多種情況。舉個例子: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蒸煮,是一個比較早的詞,即正主,也就是愛豆。很多時候粉絲吵架很容易“上升正主”——意思是原本兩家粉絲正常爭論,一言不合就會被對家從指責粉絲上升到指責愛豆。

粉圈的“潛規則”是不上升正主。比如兩家粉絲互相罵對方祖宗八輩都各憑本事,但是某家粉絲上升到對家愛豆,說一些什麼粉隨愛豆,或者直接扒對方愛豆“黑歷史”,那是要茬大架的。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請注意,XXJ,不是指一個人,翻譯中文則是“小學雞”,原來的意思是像小朋友一樣可愛,現在多了一個意思:泛指低齡腦殘粉。言外之意就是小學沒畢業的請閉嘴不要說話。——當然,並非低齡就是“腦殘”,有些高齡同樣“腦殘”的,也會被說成XXJ。

粉絲之間的“鬥爭”,一般都是這樣的情況:無論是誰家,粉絲其實都不想爭吵,都是希望世界和平,但是奈何總有人“挑事”,也總有看不過挑事的,就必須要爭論二三。尤其是一旦上升蒸煮,就必須要維護。

粉絲的有一種心態大抵上就是:你罵我可以,罵我愛豆就不行。

於是,大多成建制的某家粉絲,都存在“反黑組”,他們主要負責監控輿論

一旦粉絲髮現有黑子言論上廣場(即在微博搜索明星名字的時候,出現在搜索結果裡的內容),就可以舉報給反黑組。反黑組首先是聯繫博主勸刪,如果博主堅決不刪,反黑組就會組織粉絲統一口徑的舉報該微博——比如在舉報原因上統一選擇信息不實,或者涉嫌淫穢等。

與“反黑組”一樣承擔一定輿論引導功能的還有“控評組”,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瞭解“控評”的意思。前文截圖中提到的“屠熱評”就代表在微博下面的“熱門評論”都被自家人的評論佔領。

至於打投組,就是打榜投票組。日常微博各種榜以及各種媒體主辦的各種榜、票選活動,都是打投組的工作範圍。

最近打投需求最高的莫過於搞創(喜歡《創造101》)。因為小姐姐們現在正在比拼,讓自家愛豆C位出道,是搞創們的心願之一。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搞創,這個詞靈感來源於:搞偶(喜歡《偶像練習生》。搞創現在走的路,正是搞偶們曾經奮鬥過的路。

但鑑於目前《偶像練習生》們已經選出9位小哥哥出道,搞偶的粉絲們已經將打投的目標作出更改:提升人氣,固老粉,圈新粉,出圈,站穩腳跟。並且因為adsj(愛豆世紀——9位組合出道小哥哥的公司)為偶像練習生接很多代言,各家粉絲都在拼銷量、拼數據(數據除了買東西的數據、超話排名 、榜單排名等等微博上各項投票數據,還包括微博之外其他陣地的數據)——不得不說,現在粉絲們對自己偶像的事業發展極其、非常上心,並且非常有規劃,有目標。

持續為愛豆掄博(用一個或者多個號轉發愛豆微博或相關微博,提升愛豆數據),以至於搞偶們還出現了新問題:爆肝——連續熬夜為愛豆打投、控評,以至於肝都無法休息。

比起這些爆肝粉絲,還有一些人:那些只是喜歡愛豆,卻從來不為愛豆做投票\打榜\控評\這些“貢獻”,統一被BP——即:白嫖

不同家對白嫖粉的態度不一樣,有的家覺得雖然“怒其不作為”但是也不想多說話,有的家比較注重衝數據,就會相對來說比較“鄙視”BP粉。

但比起BP粉,聖母粉和戰鬥粉更容易互相看不上:前者覺得戰鬥粉能挑事會給愛豆招黑,後者覺得自家都被欺負到門口了聖母粉還要無動於衷簡直不是真愛。

類似聖母粉這樣的詞,路人一看就大概能猜透是什麼意思。但,top癌,這樣的詞,大概就需要腦筋轉一彎才可以——top癌泛指粉絲“喜歡一個明星,就希望她是站在最頂端,一切都最好的”一種心理現象

舉個例子——某組合一共6個人,趙錢孫李周吳,趙家的某些粉絲就希望自家愛豆可以一直站在C位,資源都匹配最好,類似這樣的心理,叫做top癌。

top癌不僅僅發生在組合裡,同樣愛豆既是不是組合成員,也會有這樣的粉絲。比如,ABCD四個明星地位相當,經常被拿來比較,這種時候,top癌們就希望自己粉的愛豆可以“壓”住其他三位。

總體來說,top癌只是主觀上對某種現象的形容,本身並沒有很強烈的貶義之意。

諸如對粉絲“”類別”的名詞還有:雙擔\多擔。意指的是喜歡兩個\多個愛豆

粉言粉語,就像是一種”暗號”,如果你在微博上用這些“暗語”來表達自己,粉絲不用確認眼神,就知道是自己人。除了上述的一些名詞,還有類似於“奶”——常規造句是“一個人奶一個團”,意指在團體組閤中,其他成員都不太能打,是人氣最旺,其他成員往往知名度很低,都是靠著最能打的成員得到熱度。

再或者,如果你看到“Jio”這三個字母,不用去翻有道詞典看這是什麼英文單詞,其實它通“腳”,比如:給你一腳(給你一jio),但有的時候,你又會看到這樣的話“我jio得XXX怎麼怎麼樣",這個時候的“我jio得”,其實就是“我覺得”的意思。

……

一個群體留給大眾的印象,往往不是群體中的大多數人的行為造成的,通常一小部分行為太過激,才會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記住。

比如,若你覺得粉絲愛撕逼,就以為天下粉絲愛撕逼,那就有些片面了。其實大多數粉絲是理智的,圈地自萌的粉絲相當多。

吃瓜群眾並不需要了解粉絲這個群體的特徵,某種意義,既是粉絲間有撕逼行為,大多也都沒有出圈。反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都會遇到身邊朋友追星,她們時不時的絮絮叨叨的安利自家愛豆。這種時候,能安靜傾聽就是對這個熬到爆肝的粉絲最大的尊重了。

粉言粉語|進階級粉圈名詞科普

最後,應不願意具名的資深粉絲要求,TA並不希望我把TA的愛豆掛出來。因為TA怕給自家愛豆招黑——能不惹事,還是安靜如雞最好。

當然,粉絲不惹事,他們更不怕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