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可新三板企業卻玩不起了

“現在三板說要輔導轉板,老司機沒有人會信會追了吧”。

清明節當天,新三板千人匯發表文章《清明雨紛紛,三板欲斷魂》之後,群裡一位投資人跟評道。這句話或許就是現在大多數新三板圈內人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同時也反映出,新三板的集郵時代已成為過去式。

另一邊,國家鼓勵“獨角獸”迴歸與推出CDR試點意見,成為了投行和市場關注的新焦點。3月8日,富士康僅用36天拿到IPO過會批文,4月4日,寧德時代用24天刷新了這一記錄。昨日最新上會結果審3過3,似乎從富士康之後,A股IPO迎來新的轉折點。

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

昨日(4月10日),4家企業IPO上會,3家通過,1家取消審查。除此之外,3月13日,3家企業上會3家通過,4月3日,4過3,4月4日,3過2.....此前令人聞風喪膽的“上7斬6”的情況似乎正在轉變。

據證監會官網披露資料統計,以富士康預披露更新(2月22日)為時間節點(即春節前後),統計2018年至今前後兩個時段IPO上會情況發現,IPO過會率從春節前的44%上升到68%,被否的概率由50%下降到了24%。

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可新三板企業卻玩不起了

然而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春節前後在相差不多的時間內,上會企業數量減少了一半。這一變化,在新三板上會企業中更為明顯。春節前,新三板共有11家企業上會,其中5家過會,過會率45.45%,5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春節後至今,僅4家企業上會,3家通過1家被否,過會率75%。

業績方面看,今年3月20日,擬IPO企業“3年淨利潤需1億”這條隱形紅線終於被捧上“檯面”,成為新一輪IPO檢查的要求,如不符合,要麼給機會主動撤回,要麼接受檢查。

而在此之前儘管沒有明確要求,但2018年以來過會企業中,僅1家企業3年累計淨利潤在1億元以下。春節後過會企業3年淨利潤均超1億元。(文末附春節前後上會企業業績表)新三板企業除泰林生物外,2018年過會企業淨利潤也均在1億元以上。

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可新三板企業卻玩不起了

最新過會的江蘇新能,近三年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合計達7億元,最近一個報告年度扣非淨利潤3.11億元。2015-2017年,江蘇新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81億元、11.46億元和14.1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2億元、3.12億元和2.92億元。

“3年淨利潤需1億” 4成新三板排隊企業沒得玩

過會率提高的前提是,那些達不到IPO標準的企業早在大發審委“大刀”下瑟瑟發抖,惹不起躲得起,主動撤退的隊伍不斷加大。新三板擬IPO排隊企業從高峰時期將近200家銳減到目前僅剩80家企業。

東財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80家企業中,63家已經披露2017年年報,其中滿足IPO最新審查要求“三年淨利潤合計1億,且最後一年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條件的有41家。

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可新三板企業卻玩不起了

尚未披露2017年年報的17家新三板排隊企業中,近3年淨利潤累計額1億元以上企業7家,同時滿足最後一年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企業6家。也就是說,目前尚在排隊的80家企業中,不到6成新三板IPO排隊企業能達到IPO的准入門檻。目前尚在輔導期的400多家新三板企業中,這一比例只會更低。

另一方面,撤回IPO申請的企業卻在不斷增多。據統計,2018年一季度共有70家企業IPO終止審查,其中新三板企業佔據“半壁江山”。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1月1日至4月10日,新三板共有36家IPO排隊企業撤回申請,其中包括17家曾做市企業。

在IPO輔導方面,3月份僅7家新三板企業發佈與券商新簽訂輔導公告,其中包括已經撤回IPO申請的湘佳牧業,其在3月26日又重新簽訂輔導協議,準備二次衝刺IPO。

只不過,就如開頭那位投資人所言,新三板的投資人還有幾個會追捧這些IPO輔導概念股了呢?在不斷提高的IPO審核標準下,不僅新三板企業玩不起,新三板投資人也玩不起了。

附:春節後上會的25家企業業績:

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可新三板企業卻玩不起了

附:春節前上會的50家企業業績:

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可新三板企業卻玩不起了

文 / 徐慧 肖瑋

富士康後,IPO過會率從44%上升到68%,可新三板企業卻玩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