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整個週末,朋友圈被ym事件刷屏,甚至沒人提起上週五晚間一行兩會發布的資管新規細則。

三胖哥也是一位新手爸爸,和各位操碎了心的家長一樣,第一反應就是去翻寶寶的接種記錄,然後各種百度進口疫苗攻略,最後無奈又看看了自己的銀行存款。

獸爺一文中,一個小的細節引起關注:長春生物2017年“疫苗銷售”的營業收入15.39億元,銷售費用為5.83億元,銷售人員僅25人,人均銷售費用2331.85萬元。4.42億元為“推廣服務費”,在年報中解釋為子公司長春長生向推廣服務公司支付的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長生生物2016年銷售費用為2.3億元,2017年則增長了152.5%,而在同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速則只有52.6%。

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在2017年激增,背後則是國內疫苗流通體制的變化。

以往,疫苗生產廠與經銷商之間做生意,疫苗通常由生產廠家委託經銷商賣給疾控中心,但這一買賣關係在2016年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曝光後被切斷,疫苗生產廠的銷售對象從經銷商變成了各縣區級疾控中心。為了疫苗生產廠和疾控中心之間建立聯繫,又新引入了一個叫“推廣服務商”的角色。

這一變化,使得此前存在於經銷商與疾控中心之間的加價環節消失,直接前移到疫苗生產廠身上。體現在財務報表中,便是長生生物2017年疫苗產品毛利率由79%提升至了86%。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那麼,原本屬於經銷商的利益如何變現呢?長生生物採取的方式是“與推廣服務商合作的方式開展銷售工作,同時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然後我們便看到公司的推廣服務費由2016年的2.02億,激增至2017年的4.42億元人民幣。

這個變化,也被深交所關注到,在給長生生物發出的年報問詢函中,就指出,“2017年會議費為7284.08萬元,同比增加2884.24%。請結合行業環境、你公司具體營銷模式等因素,說明會議費的具體內容、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

而,長生生物給出的回覆則是“市場競爭模式由過去的價格競爭轉為聚焦品牌建設與學術傳播的競爭”。

“推廣服務費”的身影,還不止存在於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之中。通過查閱公司年報發現,截至2017年末,應付賬款中包含1488萬元推廣服務費、其他應付款中包含3.16億元推廣服務費。所以,關於推廣服務費,完整的財務鏈條就是:

長生生物先按照疫苗的的銷售數量、銷售單價、銷售回款等計提其他應付款,在收到疾控中心回款,並取得負責該疾控中心推廣的經營公司開具的推廣服務發票後,由其他應付款轉入應付賬款,期末餘額為實際應付的推廣服務費。

只可惜,長生生物的年報中,並沒有披露這些鉅額的推廣服務費,究竟給了哪些推廣公司。

此前,也有文章指出,長生生物大筆銷售費用背後的秘密,是“行賄多地官員”,並且列式了大量公司自2002年以來的行賄行為相關案。據第三方軟件統計,涉及長生生物的法律文書中,“貪汙賄賂”類案件最多,為20例。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反觀長生生物的研發投入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從2015年的1838萬元到2017年的1.22億元,貌似研發投入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我們如果細讀財報,就會發現另一個問題:長生生物現金流相當充沛,其他流動資產中的理財產品多達20億元。不禁想問,閒置資金寧願用來買理財也不願意加大研發投入,這真的是一家龍頭藥企應當有的作為麼?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對於類似的鉅額推廣費,同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料也可以參考。去年剛剛上市,如今市值超400億元的康泰生物(300601.SZ),在其招股說明書中為這個行業的流通和銷售體系改革作了解釋:公司的銷售模式由“經銷為主、直銷為輔”轉變為“直銷模式”,大部分經銷商逐步轉做專業化推廣商。

財務報表顯示,康泰生物2017年銷售費用6.15億元,同比增長了180.1%,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也從2016年的39.81%提高到了2017年的53%。不過,在這裡,康泰生物給這些推廣費用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銷售服務費及獎勵”。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在此前發佈的《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康泰生物預計2018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68億元—2.89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80%-310%。只可惜,陷入輿論漩渦,今天慘遭跌停。

再來看這些藥企上市公司的情況: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基本上反映了疫苗行業的的現狀:一方面相對於其他生物製藥而言,現有疫苗的成本極低,技術含量並不算高,打通渠道的企業都坐享高額收益,另一方面,疫苗又是最為嚴肅需要極為嚴格質控的行業,任何環節的把控不嚴,都將可能造成公共的危害性事件。

看到這些數據,是不是有些顛覆三觀呢?作為高科技的醫藥研發生產企業,最主要的成本並不是研發成本,而是其市場銷售成本,這些公司每年投入到市場渠道上的營銷費用,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佔其營業總成本的近三分之二,遠超其它各項成本總和。

銷售費用高企的現象,又是否在新三板醫藥企業中顯現呢?

數據顯示,新三板醫藥企業中,收入過億的公司中,共有28家公司2017年銷售費用超過1億元。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2017年銷售費用最多的,是從事心腦血管及老年慢性病用藥領域的藥品研發和銷售的柯菲平(870447)。柯菲平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1.21億元,銷售費用高達4.83億元,其中業務推廣服務費3.98億元,佔銷售費用的比例為82.47%,業務費主要系柯菲平為藥品推廣付出的相關費用,與當期的藥品銷售數量存在一定的線性關係。想必具體的緣由,和長生生物、康泰生物的情況應該基本類似。

我們再來看下同樣從事疫苗生產的成大生物(831550)。成大生物主要業務為生產和銷售人用狂犬病疫苗及人用乙腦滅活疫苗,和長生生物的主要產品之一是直接競爭對手。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從上表中不難看出,雖然銷售費用率沒有長生生物那麼高,但成大生物從2014年至今,銷售費用的絕對額和佔比也都在悄然走高,四年間銷售費用的增速遠高於營業收入。2017年為例,成大生物銷售費用中佔比最高的一項,是“差旅及市場調研費”,達到了1.12億元。

從長生生物5.83億銷售費用說起

而另一方面,公司連續三年的銷售毛利率,都在85%以上。

所以,一個簡單的銷售費用,表面上看是藥企上市公司高毛利率、高銷售費用率的財務特徵,實則牽出了背後一個巨大的利益鏈條,回扣、行受賄、學術會議、推廣費等各種“潛規則”一應俱全。

我們吃的,到底是藥?還是這個被利益輸送的黑色鏈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