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整个周末,朋友圈被ym事件刷屏,甚至没人提起上周五晚间一行两会发布的资管新规细则。

三胖哥也是一位新手爸爸,和各位操碎了心的家长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去翻宝宝的接种记录,然后各种百度进口疫苗攻略,最后无奈又看看了自己的银行存款。

兽爷一文中,一个小的细节引起关注:长春生物2017年“疫苗销售”的营业收入15.39亿元,销售费用为5.83亿元,销售人员仅25人,人均销售费用2331.85万元。4.42亿元为“推广服务费”,在年报中解释为子公司长春长生向推广服务公司支付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长生生物2016年销售费用为2.3亿元,2017年则增长了152.5%,而在同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则只有52.6%。

长生生物的销售费用在2017年激增,背后则是国内疫苗流通体制的变化。

以往,疫苗生产厂与经销商之间做生意,疫苗通常由生产厂家委托经销商卖给疾控中心,但这一买卖关系在2016年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曝光后被切断,疫苗生产厂的销售对象从经销商变成了各县区级疾控中心。为了疫苗生产厂和疾控中心之间建立联系,又新引入了一个叫“推广服务商”的角色。

这一变化,使得此前存在于经销商与疾控中心之间的加价环节消失,直接前移到疫苗生产厂身上。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便是长生生物2017年疫苗产品毛利率由79%提升至了86%。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那么,原本属于经销商的利益如何变现呢?长生生物采取的方式是“与推广服务商合作的方式开展销售工作,同时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然后我们便看到公司的推广服务费由2016年的2.02亿,激增至2017年的4.42亿元人民币。

这个变化,也被深交所关注到,在给长生生物发出的年报问询函中,就指出,“2017年会议费为7284.08万元,同比增加2884.24%。请结合行业环境、你公司具体营销模式等因素,说明会议费的具体内容、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

而,长生生物给出的回复则是“市场竞争模式由过去的价格竞争转为聚焦品牌建设与学术传播的竞争”。

“推广服务费”的身影,还不止存在于长生生物的销售费用之中。通过查阅公司年报发现,截至2017年末,应付账款中包含1488万元推广服务费、其他应付款中包含3.16亿元推广服务费。所以,关于推广服务费,完整的财务链条就是:

长生生物先按照疫苗的的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销售回款等计提其他应付款,在收到疾控中心回款,并取得负责该疾控中心推广的经营公司开具的推广服务发票后,由其他应付款转入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实际应付的推广服务费。

只可惜,长生生物的年报中,并没有披露这些巨额的推广服务费,究竟给了哪些推广公司。

此前,也有文章指出,长生生物大笔销售费用背后的秘密,是“行贿多地官员”,并且列式了大量公司自2002年以来的行贿行为相关案。据第三方软件统计,涉及长生生物的法律文书中,“贪污贿赂”类案件最多,为20例。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反观长生生物的研发投入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从2015年的1838万元到2017年的1.22亿元,貌似研发投入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我们如果细读财报,就会发现另一个问题:长生生物现金流相当充沛,其他流动资产中的理财产品多达20亿元。不禁想问,闲置资金宁愿用来买理财也不愿意加大研发投入,这真的是一家龙头药企应当有的作为么?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对于类似的巨额推广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料也可以参考。去年刚刚上市,如今市值超400亿元的康泰生物(300601.SZ),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为这个行业的流通和销售体系改革作了解释:公司的销售模式由“经销为主、直销为辅”转变为“直销模式”,大部分经销商逐步转做专业化推广商。

财务报表显示,康泰生物2017年销售费用6.15亿元,同比增长了180.1%,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也从2016年的39.81%提高到了2017年的53%。不过,在这里,康泰生物给这些推广费用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销售服务费及奖励”。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在此前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康泰生物预计2018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8亿元—2.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80%-310%。只可惜,陷入舆论漩涡,今天惨遭跌停。

再来看这些药企上市公司的情况: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基本上反映了疫苗行业的的现状: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生物制药而言,现有疫苗的成本极低,技术含量并不算高,打通渠道的企业都坐享高额收益,另一方面,疫苗又是最为严肃需要极为严格质控的行业,任何环节的把控不严,都将可能造成公共的危害性事件。

看到这些数据,是不是有些颠覆三观呢?作为高科技的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最主要的成本并不是研发成本,而是其市场销售成本,这些公司每年投入到市场渠道上的营销费用,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占其营业总成本的近三分之二,远超其它各项成本总和。

销售费用高企的现象,又是否在新三板医药企业中显现呢?

数据显示,新三板医药企业中,收入过亿的公司中,共有28家公司2017年销售费用超过1亿元。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2017年销售费用最多的,是从事心脑血管及老年慢性病用药领域的药品研发和销售的柯菲平(870447)。柯菲平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1.21亿元,销售费用高达4.83亿元,其中业务推广服务费3.98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例为82.47%,业务费主要系柯菲平为药品推广付出的相关费用,与当期的药品销售数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想必具体的缘由,和长生生物、康泰生物的情况应该基本类似。

我们再来看下同样从事疫苗生产的成大生物(831550)。成大生物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人用狂犬病疫苗及人用乙脑灭活疫苗,和长生生物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直接竞争对手。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虽然销售费用率没有长生生物那么高,但成大生物从2014年至今,销售费用的绝对额和占比也都在悄然走高,四年间销售费用的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2017年为例,成大生物销售费用中占比最高的一项,是“差旅及市场调研费”,达到了1.12亿元。

从长生生物5.83亿销售费用说起

而另一方面,公司连续三年的销售毛利率,都在85%以上。

所以,一个简单的销售费用,表面上看是药企上市公司高毛利率、高销售费用率的财务特征,实则牵出了背后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回扣、行受贿、学术会议、推广费等各种“潜规则”一应俱全。

我们吃的,到底是药?还是这个被利益输送的黑色链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