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2018年7月16日由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黨委和團委立項的“探尋總書記初心之路”系列活動之“不忘初心,自信前行”的主題活動在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展開。

沂蒙山紅色根據地是中國四大根據地之一,山東省省委前身,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八路軍山東縱隊舊址,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同時也是當代革命老區夏令營,是國防教育基地,愛國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以及全國百家紅色旅遊區。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沂蒙人民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形成了沂蒙人民獨有的沂蒙精神,且流傳至今。沂蒙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沂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當代中國人民特別是大學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好“沂蒙精神”,堅持不懈地加強黨性修養,要加強理論學習、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上下功夫。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知識狀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思想”的重要思想。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革命戰爭年代,沂水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險,英勇鬥爭,頑強不屈,無私奉獻,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誕生付出了很大的犧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沂水人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通過重溫光榮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和光輝歷程,史我深切感受到黨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深刻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獻血和生命換來的,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他們血染的風采,我們應該加倍珍惜。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改革開放以來,一是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奮力趕超沂水經濟社會步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古老的沂水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以毛澤東主席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為起點,沂蒙山人民向窮山惡水開戰。在治山治水20多年裡,修建了夏蔚水庫、跋山水庫改變了一和洪水氾濫的局面,保障了沂水,沂南,臨沂乃至整個蘇北地區人民的安全和農田灌溉。

同時沂蒙山紅色根據地也是《大眾日報》的創刊地,《大眾日報》始終堅持著“黨的方向,群眾的報紙”的方向,始終踐行著一個承諾:“永遠與人民群眾在一起”,始終秉承著一種精神:“堅持黨性,服務人民,追求真理,求是創新,團結和諧,充滿活力,成就自我,奉獻社會。”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在這片沂蒙老區的紅土地上,我們可以看到黨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畫面,在一件件珍貴的史實資料面前,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沂蒙人民積極投入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畫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隨著這個時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很多年輕人很少願意去了解革命歷史。

團隊針對這一現狀,決定在後期繼續與景區對接,提供更好的宣傳方案,幫助景區更好的弘揚紅色革命歷史和沂蒙精神。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回顧革命歷史,瞭解革命歷史,牢記先烈們當年為了國家與人民的解放,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國家也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我們更不應該忘記歷史,只有重溫歷史,才能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才能在今後的學習或者工作中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進去,增強我們的社會榮辱感和使命感。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齊魯尋蹤”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