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的人才戰略!難怪這所這麼厲害!

11位院士領銜的人才團隊

對於高校而言,人才始終是一所大學發展的根基。電子科大近年在傑出人才的培育和引進上表現不俗,特別是信息領域傑出人才隊伍

已然處於全國高校前列。

截至目前,電子科大匯聚了一支由11名兩院院士,20餘名IEEE等國際組織Fellow,17名“萬人計劃”入選者,149名“千人計劃”入選者(含青千入選者80人),40名“長江學者”,34名傑青、卓青、優青獲得者和11名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組成的277人(不重複計算)的傑出人才隊伍。其中“千人計劃”與“青年千人計劃”入選人數在信息領域排名全國第一,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的入選人數位列全國高校第四。

在已有雄厚師資隊伍的基礎上,近期電子科大明確提出新的實施目標,期望到2021年,專任教師總量達到2600人左右,其中傑出人才總量佔專任教師比例16%以上。

電子科技大學的人才戰略!難怪這所這麼厲害!

眾多有潛力的青年學者加盟

近幾年,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備受關注,在80後佔據絕對主導的青年千人名單中,歷年也僅有六位“90後”入選,而電子科大就佔據其中兩席,他們就是劉明偵和顧實。

劉明偵18歲留學英國,22歲獲得劍橋碩士,23歲在《自然》正刊發表論文,25歲拿下牛津博士,26歲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回國後,劉明偵被電子科技大學聘為教授,牽頭成立了電子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研究中心。2017年10月,她作為項目負責人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批。2018年1月,未滿28歲的劉明偵正式成為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成為該學院最年輕的副院長。

顧實,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11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2016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數學與計算科學博士學位,並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發表於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尖期刊。2017年,入選第十三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也是當年全國最年輕的青年千人入選者。

從兩位90後教授的經歷就能看出電子科技大學敢於打破已知禁錮,願意成就有潛力的青年學者。正是這種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的優秀人才將電子科技大學變成第一選擇。

全方面的人才支持措施。

要吸納實力不凡的人才隊伍,離不開對人才的大力支持,電子科大在這方面無疑做得相當出色。目前電子科大的人才支持措施包括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安家費、科研配套、崗位與招生、醫療服務、子女就學等全方位人才發展服務體系,解決人才所有後顧之憂。 以青年千人為例,在工作配套方面,電子科大提出,在國家提供科研經費100-300萬元基礎上,學校不低於一比一與其配套,另外提供較大面積的辦公和實驗場地,本人被聘為教授(事業編制),授予博導資格,招生方面也優先支持。在生活方面,提供不低於45萬元的基礎年薪(薪酬動態增長機制),220萬安家費購房補貼(含國家、四川省“千人計劃”配套),每年約10萬元的五險一金及其他福利費和上不封頂的高水平成果獎勵。入選成都市“蓉漂計劃”項目,還有成都市提供的最高300萬元的資助。這樣的高待遇也使得電子科大近幾年青年千人引進方面位居全國前列。

10億元支持人才優先發展

儘管近幾年電子科大人才隊伍建設成績出色,但目前尚無法為學校建設“雙一流”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以目標為牽引,電子科大不斷探索破冰之策,於7月26日出臺了《電子科技大學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實施意見》,升級人才戰略,努力為每個人的成長創造條件,讓人才各盡其能、各展其長。

未來5年,電子科大將投入10億元作為人才發展基金,通過“3+2”舉措,實施一個工程,實施一個計劃,建立機制,打造體系,營造氛圍,全力推動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堅持大人才觀,通過實施引進與培育質量提升工程,發揮院士等頂尖人才的高端引領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吸引、匯聚優秀青年人才,並推動他們“入主流、到前沿”進一步成長成才。在資源配置問題上更是主張優先解決人才發展所需,成立基礎教育集團,加強醫療健康服務,探索“校地雙打”模式,為人才爭取更多資源,讓人才既能樂業又能安居。

為調動人才積極性,電子科大加大獎勵力度,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來優化薪酬分配。不僅如此,還出臺了《電子科技大學教職工榮譽與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及系列評選細則,激勵廣大教職工參與到學校“雙一流”建設中去。 隨著電子科大這份重量級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電子科大的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勢必越來越引人注目。

本文部分內容來至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