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智慧|成众义而成天下

原创智慧|成众义而成天下

义者人之德,厚德载物,得人为义而报。是故,成众义而成天下。

人们有这样的两种阅历和经验:

一是:“有钱不如有人,”有人方能战胜各种困难,冲破道道难关,逾越种种鸿沟;有人方能凭借众人之力,移山倒海,完成看似无法完成的事业,之谓:“众志成城,造就奇迹。”

二是:“有用不如有义”,有义方能长远持久,方能有人为你卖力,才能有人与你患难与共,甚至,能为你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尤其是中国人本来就在乎义气,把有情有义看的很重要,讲究仕为知己者死,于是,有义才能如浩月当空,众星齐明,似旭日东升,万物竟发,成就一番大事业。

原创智慧|成众义而成天下

三国时期,蜀汉自失荆州,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刘备匡扶汉室的事业颇临毁灭。在这期间中同盟破裂,曹魏坐收了渔人之利,形成了“蜀弱、吴孤,魏强”的形势。

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公元223年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孙吴,用唇齿相依的道理说服孙权绝魏联蜀,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又遣陈震出使孙吴,庆贺孙权称尊号,重申盟好,中分天下。

在重修吴蜀盟好的同时,诸葛亮加强了内政的治理,整顿吏治,举贤任能,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政治稳定后,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殖谷,治戎讲武。

原创智慧|成众义而成天下

公元225年诸葛亮进兵南中平叛,巩固了后方。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蜀国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富强局面,并训练出了一支近二十万人的军队。

公元227年3月诸葛亮调整了军事部署,留护军陈到驻永安以防孙吴,调前将军李严移屯江州为后援,他亲率大军北驻汉中。临行,发表了著名的《出师表》。

原创智慧|成众义而成天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这段感人肺腑的“义举”言辞,正是刘备之“义”的作用。

原创智慧|成众义而成天下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也,......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正是“义”的再度体现。

因此,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和行业的人都应该懂得这番道理,做个高情商,高义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