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的勞動者」「莊稼醫生」出診記

江夏報全媒體消息 記者 吳樹華

七八月份的江夏驕陽似火,眼下正是我區中晚稻防病蟲害的關鍵階段,區植保站站長雷加坤的工作也跟著天氣一樣越來越火。1日,記者跟隨這位“莊稼醫生”一起,體驗了一次下鄉“出診”活動。

“早點出來既可以避高溫,還能在田間遇到當地農民,可以幫助他們分析病蟲害情況。”早上7點不到,雷加坤帶著塗登鳳、李頓兩位工作人員乘車出了單位大門。

7點30分,來到蓮花橋興隆灣。雷加坤和同行人員換上膠鞋,帶上長長的袖套,拿著工具直奔監測點,各自走進一塊稻田開始工作。由於連日干旱,稻田已經沒有水,部分地方開始出現皸裂。蹲在半人高的稻田裡,雷加坤整個人似乎都被“埋”了進去。只見他把頭貼近禾苗的根部細細查看,不時還會掐斷一根拿在手上對著陽光觀察;一會兒又抓住水稻的根部用力搖動,另一隻手拿著一個塑料盆在下面接著,再直起身子,對著塑料盆仔細數著,並在一本沾滿泥水的筆記本上認真的做著記錄。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每年這時候是中晚稻稻飛蝨、稻叢卷葉螟、二化螟以及紋枯病、穗頸病、稻曲病等病蟲害的高發期,植保站每週都會到固定的監測點進行監測,根據監測數據分析發展趨勢,向區政府和各街道農技服務中心發佈防治意見。”雷加坤1988大學畢業就開始在植保站工作,已經是“行醫”30年的“莊稼醫生”,從防治病蟲害到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積累了豐富經驗和技術。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看到雷加坤來到村裡,村民董新慶開著三輪車趕了過來。他種了40多畝水稻,現在稻田乾旱缺水,又發現卷葉螟比較多,“久旱逢蟲害”的他正發愁不知怎麼處理,特地向雷加坤求助。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兩人像老朋友一樣,見面就嘮嗑起來。在董新慶的帶領下,雷加坤來到一處種有晚稻的水田。“你的晚稻三代卷葉螟幼蟲已經孵化,但不是很嚴重,不用擔心,你先抓緊抗旱給田裡補水,過2到3天再用氯蟲苯甲酰胺每畝1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防治”下到田裡仔細觀察後,雷加坤開出了“藥方”。拿到“方子”的董新慶高興的抽水抗旱去了。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一個多小時後,蓮花橋監測點的監測完成,雷加坤的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袖套上出現了很多割痕。“七到九月份最辛苦,背上太陽烤,腳下暑氣蒸,手臂還會被稻葉割傷,要到九月份晚稻抽穗灌漿後,才能鬆口氣。”

蓮花橋監測點是第一站,今天還要到山坡街光星村和烏龍泉街勤建村兩個監測點進行監測。收拾妥當後,雷加坤趕緊上車,馬不停蹄地向下一個監測點奔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