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江夏报全媒体消息 记者 吴树华

七八月份的江夏骄阳似火,眼下正是我区中晚稻防病虫害的关键阶段,区植保站站长雷加坤的工作也跟着天气一样越来越火。1日,记者跟随这位“庄稼医生”一起,体验了一次下乡“出诊”活动。

“早点出来既可以避高温,还能在田间遇到当地农民,可以帮助他们分析病虫害情况。”早上7点不到,雷加坤带着涂登凤、李顿两位工作人员乘车出了单位大门。

7点30分,来到莲花桥兴隆湾。雷加坤和同行人员换上胶鞋,带上长长的袖套,拿着工具直奔监测点,各自走进一块稻田开始工作。由于连日干旱,稻田已经没有水,部分地方开始出现皲裂。蹲在半人高的稻田里,雷加坤整个人似乎都被“埋”了进去。只见他把头贴近禾苗的根部细细查看,不时还会掐断一根拿在手上对着阳光观察;一会儿又抓住水稻的根部用力摇动,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塑料盆在下面接着,再直起身子,对着塑料盆仔细数着,并在一本沾满泥水的笔记本上认真的做着记录。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每年这时候是中晚稻稻飞虱、稻丛卷叶螟、二化螟以及纹枯病、穗颈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高发期,植保站每周都会到固定的监测点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发展趋势,向区政府和各街道农技服务中心发布防治意见。”雷加坤1988大学毕业就开始在植保站工作,已经是“行医”30年的“庄稼医生”,从防治病虫害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看到雷加坤来到村里,村民董新庆开着三轮车赶了过来。他种了40多亩水稻,现在稻田干旱缺水,又发现卷叶螟比较多,“久旱逢虫害”的他正发愁不知怎么处理,特地向雷加坤求助。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两人像老朋友一样,见面就唠嗑起来。在董新庆的带领下,雷加坤来到一处种有晚稻的水田。“你的晚稻三代卷叶螟幼虫已经孵化,但不是很严重,不用担心,你先抓紧抗旱给田里补水,过2到3天再用氯虫苯甲酰胺每亩1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下到田里仔细观察后,雷加坤开出了“药方”。拿到“方子”的董新庆高兴的抽水抗旱去了。

「高温下的劳动者」“庄稼医生”出诊记

一个多小时后,莲花桥监测点的监测完成,雷加坤的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袖套上出现了很多割痕。“七到九月份最辛苦,背上太阳烤,脚下暑气蒸,手臂还会被稻叶割伤,要到九月份晚稻抽穗灌浆后,才能松口气。”

莲花桥监测点是第一站,今天还要到山坡街光星村和乌龙泉街勤建村两个监测点进行监测。收拾妥当后,雷加坤赶紧上车,马不停蹄地向下一个监测点奔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