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不穩」,准媽媽該不該「保」?聽聽婦科醫生的詳細回答

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懷孕,對於女性和其家庭來說都是件大喜事,但近年來,婦產科門診常常有一些揹負巨大思想包袱的女性來就診,要麼是因為她們腹中胎兒“不穩”,要麼是因為她們此前的流產經歷令其十分擔心,如何保住孩子成為她們心頭最大的隱憂。這些準媽媽們在飲食上、穿著上、行動上均小心萬分,不敢有絲毫懈怠,仍有可能會流產。那麼,到底怎樣做準媽媽才能安心養胎呢? 專家建議,想要胎兒懷得“穩”,工夫還得在孕前。

胎兒“不穩”,準媽媽該不該“保”?聽聽婦科醫生的詳細回答

自然流產也危害女性健康,可增加心臟病風險

研究表明,女人一生中如有一次完整的孕育過程就能增加十年的免疫力,特別是針對乳腺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懷孕還可能推遲更年期,減少痛經,簡直可以稱為婦科良方。這是因為懷孕使雌激素分泌能有更長一段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而不生育或妊娠中斷則會減少這種“雌激素”福利。

還有研究表明,不僅墮胎會有損女性健康,自然流產同樣也很危險,會增大女性在以後生活中患心臟病的風險。海德堡的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曾對25000名參與者進行了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其中有11500名女性曾經懷過孕,其中25%的人至少發生過一次自然流產,18%的人至少做過一次人工流產,另外有2%的人曾經歷過死產。而10年間,這2876人中有82人心肌梗死,112人中風。研究指出,每一次死產使心肌梗死的幾率增加2.65倍,而複發性流產(流產2次以上)則使心肌梗死幾率增加到9倍。還有研究表明,複發性流產還會讓女性更容易發胖;而那些曾經死產的女性則身體更虛弱且更容易患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慢病,這些都是引發心臟病或中風的危險因素。

自然懷孕頭胎流產多因染色體問題,不必“硬保”

在孕期頭三個月,有的孕婦會出現陰道少量出血、下腹疼痛等先兆流產症狀,因為擔心流產而緊張焦慮,到處尋求保胎治療。對於頭一胎的孕婦來說,每10個自然流產者,就有六七個是因為胎兒染色體有問題造成的,流產是自然淘汰的過程,從優生優育的角度,第一次懷孕的婦女不建議保胎。在實際操作中,醫生一般還是會讓患者注射黃體酮。假如工作太累就請假在家休息,只進行輕體力活動,保持輕鬆心情。

“自然流產只有一部分是因為黃體功能不足,只有這部分補充黃體酮才可有效保胎。而做試管嬰兒的孕婦,取卵時顆粒細胞和卵泡膜細胞有丟失,黃體功能相對不足,因此需要補充黃體酮保胎。”

胎兒“不穩”,準媽媽該不該“保”?聽聽婦科醫生的詳細回答

反覆流產免疫性因素佔主因,八九成可保胎成功

有許多曾經歷過一次流產的患者,心理負擔會非常大。一次自然流產經歷,實際上並不需要過多檢查治療。一般只有習慣性流產才需要做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我國把經歷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自然流產定義為複發性流產(包括生化妊娠、胚停、完全流產等),俗稱習慣性流產,在生育期婦女中複發性流產發生率約佔1%~5%。

複發性流產多為免疫性因素。複發性流產的原因有免疫性因素、遺傳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內分泌性因素、解剖因素等。而其中免疫性因素導致的反覆流產佔主要原因,比如抗心磷脂抗體過高,容易使胎盤形成局部血栓、壞死,導致胎兒缺血而死,這一因素引起的流產70%發生在孕期前三個月;又如淋巴細胞亞群異常,容易引起胎盤局部壞死。

夫妻基因太相似也易導致流產。複發性流產病因中的免疫因素有一種主動免疫缺陷,正常情況下,有妊娠史的婦女體內存在一種保護胎兒的抗體——封閉抗體。準媽媽懷孕後,絕大多數體內會產生一種封閉抗體,能保護胎兒正常生長髮育;而80%~90%的免疫性自然流產的女性,就是因為體內缺乏這種抗體,由於封閉抗體的缺乏,懷孕後母體對胚胎不能保護而遭排斥,導致早期自然流產。

為什麼有的準媽媽沒有封閉抗體呢?有一種原因是和夫妻HLA基因相似有關,這一概率在複發性流產的女性中佔到10%-40%,流產次數越多的患者,體內封閉抗體缺乏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反覆自然流產患者有必要進行封閉抗體檢測。

複發性流產多可保胎成功。複發性流產的具體原因,需要系統檢查、判斷原因。“當發生兩次流產以上,懷孕前夫妻雙方要排除封閉抗體、染色體、凝血功能等多方面的異常。但也不需要過於擔心,準確判斷反覆流產的原因後,經過有針對性的治療,有八九成可以保胎成功。”肖青介紹,多種流產因素中,治療效果最好的是凝血功能引起的複發性流產,懷孕前服用阿司匹林,懷孕後改善微循環、凝血功能。而針對封閉抗體陰性患者,可採取淋巴細胞主動免疫治療,治療方法是將患者丈夫或健康無關的第三者的血中淋巴細胞提取後注射入患者皮下,刺激患者機體產生封閉抗體,從而起到保護胎兒的作用。

懷孕見紅也可能是宮頸息肉,不宜用保胎藥物

有些孕婦懷孕後發現陰道總是有少量流血,天天臥床休息,服用黃體酮、保胎靈等藥也沒有效果。

遇到懷孕後陰道流血的情況,最好不要盲目進行保胎治療。醫生一般進行的檢查流程是:1.詢問病史。有無下腹墜脹感和下腹疼痛感;何時進行的婦科宮頸檢查;超聲檢查胎兒、胎盤、子宮情況;HCG和孕酮情況;患者既往流產史和早產史。2.進行陰道宮頸檢查。這樣可看看流血從哪裡來,很多時候發現導致沒完沒了流血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宮頸息肉”。

針對宮頸息肉,治療原則上應停用保胎藥物,進行陰道局部抗炎治療(選擇對胎兒發育沒有影響的陰道栓劑,完全沒有必要進行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禁止性生活,在妊娠4~5個月(胚胎髮育穩定期)行息肉摘除手術。術後繼續保持陰道的清潔管理很重要,因為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症的表現,而慢性宮頸炎症也是引起胎膜早破、早產和流產的主要原因。

胎兒“不穩”,準媽媽該不該“保”?聽聽婦科醫生的詳細回答

 流產後六個月內懷孕反而更安全

通常人們認為,流產後要靜養一段時間,恢復時間越久,再次懷孕並保胎的幾率越高。然而,歐洲人類生殖學和胚胎學學會會刊《人類生殖學快訊》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自然流產後6個月內再懷孕,可將再次流產的風險降低近1/5。

為了弄清流產後6個月內再次懷孕的具體影響,英國阿伯丁大學研究員索菲妮·巴塔查亞博士及其同事對涉及104萬女性的16項研究結果展開了梳理分析。結果發現,自然流產後6個月內懷孕,發生再次流產的幾率降低了18%,關鍵原因之一是流產後這段時間,女性體內的葉酸水平仍然相當高,再次懷孕可以為胎兒所利用。研究還發現,自然流產後6個月內懷孕可以使早產風險降低21%,但是低體重嬰兒以及死產發生率沒有變化。此外,6個月內再次懷孕的流產婦女先兆子癇(妊娠高血壓)風險並沒有增大。 巴塔查亞博士及其研究小組2010年的研究也曾發現,自然流產後6個月內懷孕發生再次流產的可能性並不大。

科學家分析指出,流產更大的風險因素包括:高齡、人工流產、流產導致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相對而言,自然流產後6個月內懷孕更安全。當然,再次懷孕前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確認身體已恢復好後再懷孕。

備孕期間,女方要注意合理膳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律,改善卵泡質量。孕前要排除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假如懷孕後才發現感染、治療,很多藥都不能用了。男方的精液質量也有很大關係,長時間開車、常泡溫泉等,都容易導致精子畸形。

胎兒“不穩”,準媽媽該不該“保”?聽聽婦科醫生的詳細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