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湘軍的創始人之一,因何事被曾國藩貶低爲「只堪裨將」

關於湘軍的創立,除了曾國藩一人創立之說,還有江忠源、羅澤南等人創立的說法。筆者以為江忠源創立說基本站不住腳,畢竟江忠源抗擊太平軍時組建的楚勇(後被左宗棠收編)和後面聲名遠揚的湘軍主體基本上不是一班人馬。

他是湘軍的創始人之一,因何事被曾國藩貶低為“只堪裨將”

湘軍名將

我比較傾向湘軍是由三個湖南人聯合組建起來的,這三個人分別是曾國藩、羅澤南以及王錱。因為起初的一千多湘勇全是羅澤南和王錱二人招募和訓練出來的,曾國藩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利用他前侍郎的身份將之正規化、擴大化而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簡單聊聊湘軍三個創始人中名氣最小王錱以及他和曾國藩的一些恩怨。

他是湘軍的創始人之一,因何事被曾國藩貶低為“只堪裨將”

曾國藩

王錱(1825-1857),字璞山,曾國藩的老鄉,羅澤南的弟子。說話速度快而且嗓門大,要是在現在的大學教室裡參加辯論的話一激動起來估計整個教室就只能聽到他的聲音了。作為老師的羅澤南因為這個事說過他好多次,可惜沒辦法,是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況且語速快聲音大也不是什麼大缺點。

可能很多人一開始會像我一樣認為王錱是一個”狂躁“的人,實則不然。王錱不僅不是一個”狂躁“的人,相反卻是一個在軍事實戰和理論上都有相當造詣的人。因此在湘軍建立之初,曾國藩是相當依仗和信賴這位老鄉的。

他是湘軍的創始人之一,因何事被曾國藩貶低為“只堪裨將”

王錱

然而,在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處境的改變以及二人在招募兵勇的問題上意見的相左,讓曾國藩對王錱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拐彎並且貶低王錱“只堪裨將”。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

咸豐三年,奉旨幫辦團練的曾國藩和湖南地方大員相處的不是很融洽,而且其帶領的湘軍和當時湖南巡撫駱秉章和提督鮑起豹的綠營兵同駐長沙經常發生衝突。此時還是“雜牌軍”的湘勇在別人屋簷下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因此曾國藩決定換駐衡陽。

由於在地方處處受到掣肘,憋著一口氣的曾國藩明白了只有自己湘軍的勢力壯大了,才能有所作為。於是將擴大湘軍的想法寫信告知王錱並與之商議。此時的王錱一心為國,建功立業的想法很急切,因此兩人一拍即合,要自籌糧餉擴招湘軍至六千人。

他是湘軍的創始人之一,因何事被曾國藩貶低為“只堪裨將”

綠營兵

王錱回到長沙後向湖南地方大員披露了相關擴軍計劃,誰知道地方政府為了能夠打擊曾國藩,同時能更好的控制這支隊伍竟然答應糧餉由政府撥給,並且支持單獨由王錱統帥擴軍至一萬人。這可把王錱開心壞了,不僅擴軍的人數增加了,關鍵是糧餉也不用自籌了,一心想建功立業的王錱也沒有去細想這個會給曾國藩帶來什麼樣的困擾(畢竟當時的這支湘勇曾國藩有實權,但並沒用明確誰是統帥)。

但作為“朝廷大員”的曾國藩被王錱的“背叛”給氣的差點吐血,因為這樣不就明擺著擴招的隊伍將由王錱和湖南地方共同把持。這不僅和自己的擴軍計劃的初衷相背離,而且還讓自己排除在湘軍的控制權之外,這是讓剛剛還在與湖南地方大員鬧不愉快的曾國藩萬萬所不能接受的。於是曾國藩急忙向長沙各界有影響的人士寫信,說王錱“只堪裨將”,並親自寫信給王錱陳說厲害和自己的不滿。當然,王錱沒有回信。

後面曾國藩通過水師的創立正式的執掌湘軍和湖南等地方的糧餉之後,第一次統帥湘軍出征並沒有帶上這位湘軍元老和創始人之一的王錱。

我是歷史的天空2018,歡迎大家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