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考生懷疑中高考的嚴謹和公平

別再讓考生懷疑中高考的嚴謹和公平

1

2018年高考,全國 I卷 理綜單選題第8題,應該是一個明顯有問題的試題。A選項與B選項同是錯誤選項,但標準答案給出A錯誤,後來討論激烈,輿論譁然,隨著討論的更加深入,一些媒體可能出於維穩的動機,包括知乎、百度等對討論的帖子進行了屏蔽,一時間,除了學生微信群,大媒體中很難看到討論的聲音。

6月10號,安徽經濟生活電視頻道率先公開報道錯題一事。電視採訪了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副教授劉昆。電視的播出,讓學生家長更加堅信題目的錯誤,一時間,教育部考試中心、各省考試院的電話接連不斷。更有學生直接給教育部寫了公開信。

經過6月11號一天的討論,部分省份的考試院於11號晚發佈了最終的處理結果:

經我省高考理科綜合卷評卷專家組認真評議,認為2018年高考理科綜合試卷第8題試題本身無問題。考慮到不同群體從不同角度對該試題必選項有不同理解,綜合各方面意見,同時考慮到我省中學教學實際,根據專家組意見,經研究決定,我省對該題單選A或單選B的均給6分。

五個省份考試院的公告如出一轍,都強調該題本身無問題。人們不禁要問,一個題目沒問題,為什麼要改變標準答案。難道真的只是不同的群體對題目的理解不同?

參加全國1卷高考的省份有山東、河南、 河北、山西、 江西、湖北、 湖南、 廣東、安徽、 福建共10個,目前公告AB都得分的有五個,人們不禁要問,還有五個省份的考試院怎麼處理呢?這是全國性的高考,教育部的考試中心這時候在幹嘛呢,難道只是由各個省的考試院自行處理?

2

前幾天的高考答題卡掉包事件,又讓國人大吃一驚。周口市考生蘇某平時考試600分左右,今年高考估分627以上,高考成績只有335分。蘇某寫的高考作文是《不負時光,不負年少—致2035的你們》,而在河南省招辦查到的語文答題卡上,作文題目卻變成了《富強中國,不負年少》。

洛陽市考生楊某高考估分500分以上,高考成績只有230分。

商丘市考生餘某一模至三模考試成績546分以上,高考估分500分以上,高考成績只有243分。餘某名下的四科答卷共有四個不同的考號,並且姓名、准考證、座位號有多處塗改。

信陽市考生李某平時成績500分以上,高考估分520以上,高考成績只有261分。

目前,4名考生均認定自己名下的答卷不是自己所答。

河南省招辦很快做出回應:經過反覆核實,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

要獲取真相是沒有問題的,只要願意。比如調取相關錄像;比如調取考生草稿紙;比如委託第三方機構做筆跡鑑定;比如鑑定考卷上的指紋;甚至還可以通過讓考生做一套水平相當的試卷來佐證。

3

7月18日至21日,陝西延安市中考成績公佈後,不少考生髮現英語成績與預估分數出入較大,中考志願填報因此中斷。當地教育部門表示,由於複查環節不到位,導致英語成績出錯。

延安市教育部門表示,問題發生在對考生英語答題卡掃描時,一臺試卷掃描儀發生故障,導致部分考生答題卡識別不全、答題漏判,部分學生因此丟分。英語成績最高相差了50分,最少的1分,從1分到50分共有3252人。

出了問題就應該有響應的機構負責。當記者採訪延安市招生考試管理中心時,考試中心把責任推給了負責閱客觀題的第三方機構,而第三方機構卻一直電話關機。核心癥結在哪裡?教育局和招生考試中心。第三方機構只是你僱傭的一個服務機構,他的服務質量應該在你的監督之內。你應該做詳細認真得抽樣調查,並記錄在案,如果不合格,你有權問責。可是當問及抽樣調查時,考試中心閃爍其辭,含混不清。

這是今年中考和高考出現的問題,說明了什麼呢?中高考關係著考生的命運前途,而在出題和閱卷上都出現了重大失誤。拿好幾十萬考生的前途當兒戲,不是罪過嗎?

特別是高考的一分,在所在城市可能拉開千人差距,在所在省市可能上萬人。這一分,也許是考生重本非重本的一分。何況是6分呢?

答題卡掉包事件更讓人痛恨和不齒,這麼嚴謹的考試,能出現這麼大的動作,非一人之力,中間有多少利益鏈?

中高考本來是非常嚴肅、認真、不容出現一點差錯的,現在反而頻頻出錯,讓人們怎能相信中國的考試機制?讓學生們怎樣相信中高考的嚴謹和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