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歷史,你知道巴中各個鄉鎮名字的由來嗎

筆者近日讀史書,方誌,發現了許多有趣之處,不敢私藏特與讀者共饗。首先要感謝《巴中縣誌》的民國編撰者王捂、張仲孝、馬傳芝、楊傑先先生,以及後來的修編單位 四川省巴中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老師們,向你們道一聲感謝。

重溫歷史,你知道巴中各個鄉鎮名字的由來嗎

今日與大家分享巴州鎮(現大茅坪鎮)的往事。

巴州鎮位於四川東北部,是歷代州、郡、縣治所在地。

哇,我大茅坪竟然是州、郡駐地耶!

解放前九井十八街,房矮、街窄、路爛。

啊,沒想到我大巴城在解放前是這個樣子,我不要相信,捂臉/。

解放後,新闢了南龕公園和街心花園以及其它數十項文化娛樂設施,真是古城展新顏。

這是能想到的,畢竟古代人們坐轎子是不用街心花園來疏導交通的,畢竟巴城那時候總人口只有一萬六千六百八十人。比小弟恩陽鎮還少,哈哈。

重溫歷史,你知道巴中各個鄉鎮名字的由來嗎

今天的巴城

巴流長。南北遠流長。南北朝北魏延昌三年(公元五一四年)始置巴州。

哎呦呦,我們可是有1504年的歷史了哦,傲嬌。

隋廢除。尷尬了。

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復置。看,我又回來了,嘻嘻。

中間又經歷了各種事情,然後,一九八一年地名普查時,經達署發(1981)137號文件批准更名為巴州鎮。什麼?我的名字是達州批准的,哭。

因地處大巴山之南,或雲巴水流繞象“巴”字。又沿襲古巴州名稱而得。原來巴州是這麼得來的呀。

重溫歷史,你知道巴中各個鄉鎮名字的由來嗎

文物古蹟,南面南龕坡,有唐宋摩崖造像數百龕,金身顯赫,藝術超群。

南龕坡是我們讀高中的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記得當時還要5元錢門票,所以我們也只有走後山抄小道悄悄上去,畢竟五塊錢還可以吃二兩牛肉麵。(一不小心暴露窮的本質)

重溫歷史,你知道巴中各個鄉鎮名字的由來嗎

南龕摩崖造像

魁星閣,飛閣流丹,飛天點鬥,宛若一支文筆刺天,繪製巴山宏圖。

魁星閣就是現在大堂壩富華小學那兒,經過那兒很多次,但是都沒進去過,不過掛的牌子說是巴州區圖書館。

西城漢嚴顏將軍墓,為昭示忠烈,早年點有萬年燈,現燈滅墓存,芳名永留。

嚴顏的墓,這個真不知道,不過一直聽說是有的,不過讀者朋友們可以告訴筆者。

網友們還想了解巴中市的哪些鄉鎮呢,都可以在下方評論,待筆者後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