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負債下的年輕人,真的已經沒錢了嗎?

前幾天,一篇名為《中國年輕人借錢消費引發債務擔憂》的文章,在互聯網上引起了爭議,文章指出,隨著消費者將越來越多的收入用於還款,家庭債務的增加將損害長期消費增長。消費者大規模違約將對放貸機構的償債能力構成壓力,有可能觸發一場金融危機。

是否會誘發金融危機,我們暫且按在一旁不表,但中國年輕人們的正在變得越來越愛花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在信用卡、小額貸款、花唄們的包圍之下,已經深陷於有錢就花、沒錢就借的消費陷阱之中了。

高負債下的年輕人,真的已經沒錢了嗎?

那些教唆年輕人要學會花錢,要敢於給自己加槓桿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東南亞金融危機之時,為了刺激消費,韓國政府提倡銀行多向民眾發放信用卡。於是,1999年至2001年,韓國信用卡迎來輝煌發展期;一時間,韓國民眾的人均信用卡達到4張,每個人的信用卡債務總額約2000美元;

在得到信用卡授信後的韓國人,開始瘋狂刷卡、透支消費;但由於韓國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再加之很多韓國人盲目舉債消費,致使其揹負的信用卡貸款債務大大超過償還能力。到了2003年,韓國拖欠債務超過90天的民眾已經達到了勞動總人口的16%。

韓國儲蓄率過去在全世界名列前茅,1995年的儲蓄率為35.5%,2003年降至27.3%,到了2007年直線下降到了2.5%。

與此同時,韓國家庭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自1998年來翻了一番,達80%,與美國水平相當。

自此,整個韓國都陷入了一種“破產社會”的恐慌。歷史總是帶有戲劇性和重複性,14年後的中國年輕人似乎正在上演一場相似的“消費危機”。

一、會花錢的年輕人們


中國年輕人們的正在變得越來越愛花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去年,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了一份中國人消費習慣的報告。

這份報告討論了年齡在18——30歲的80後和90後的中國千禧一代的消費習慣。根據這份報告的數據顯示,以80、90後為代表的千禧一代正在逐步增加消費支出,這部分人的消費總量將會從 45% 上升到 53% 。

目前,他們的消費能力以每年 14% 的速度在增加,是 35 歲以上群體的兩倍,發展到2020年千禧一代將超過城鎮人口的三分之一。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數據並非無中生有,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里,天貓品牌銷售總額榜單TOP50中諸如耐克、阿迪達斯、小米、優衣庫、ZARA、三隻松鼠、森馬、New Balance、GXG、VIVO、GAP、百雀羚、李寧等品牌,其至少有超過60%的用戶群體為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們。

面對著這些客單價成百上千的大品牌們,年輕人的花錢慾望得到了充足的體現,毫不費力的將他們推上了備受矚目的品牌銷售榜。無論是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還是雙十一各大品牌的銷售戰績,它們都在提醒著我們:千禧一代正在成為消費的主力軍,屬於他們的消費時代,來了。

二、每4個90後就有1個人在花唄上進行消費

高負債下的年輕人,真的已經沒錢了嗎?

儘管年輕人的消費能力在不斷加大,但他們和上一輩人提倡“儲蓄消費”不同的是,千禧一代更青睞於“信用消費”,與之相對應的是個人槓桿率的不斷加碼。

這一消費觀念的背後,其實是整個宏觀經濟政策的轉變。

我們在討論經濟形勢或前景時,總喜歡將目光聚焦於房地產市場、工業指數、信貸規模等經濟金融指標或財政貨幣政策的走向上,卻對消費給予較少的關注。殊不知,中國經濟增長結構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根本性的改變——消費已經取代投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眾所周知,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於“三駕馬車”——即出口、投資、消費;在08年經濟危機以前,我們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於出口、投資;在經濟危機後,出口和投資增長速度接連放緩,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便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新著力點。

在“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號召下,金融業爭當了先鋒軍,一大批現金貸、小額貸款、、消費分期的公司,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傳統銀行和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了戰場,京東推出了京東白條、阿里巴巴的花唄,後來,“古老”的傳統銀行機構也加大了對這一方面的佈局。

他們都盯上了年輕人的錢包,通過兜售信用,以信用借款的方式授予年輕人們超前的消費力。

拿螞蟻花唄來說,根據其發佈的《2017年年輕人消費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近1.7億的90后里,有4500萬人開通了螞蟻花唄,也就是說每4個90後就有1個人在花唄上進行消費。

雙十一時,花唄曾給八成用戶提額,人均提額2200元。螞蟻金服官方曾宣佈過,花唄擁有1億的用戶群體,也就是說在“雙十一”當天,螞蟻花唄至少給8000萬用戶追加了1760億的信用額度。

花唄提額為的是什麼?就是要讓它的主要用戶群體——讓80、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產生一種幻覺,讓你覺得自己有錢,可以任性去消費,去買買買。各類現金貸和消費分期也是如此,就是通過授信給予大量的虛擬額度,讓年輕人去消費,去買買買。

通過透支年輕人的信用來刺激其消費慾望,就像你為了賺錢而透支健康一樣,然後在無形中增加他們的個人槓桿。

三、套路面前,都是等待收割的“韭菜”

殊不知,這是一個巨大的套路。

與上一次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體系大規模鼓勵居民進行消費,刺激經濟增長不用的是,上一輩人通過向銀行借錢、透支消費是為了進行資產配置——比如買房、買車等等;

而花唄、京東白條以及各類現金貸、消費分期等的出現,卻僅僅只是一種純消耗性的消費。等你消費完了,只會發現除了賬單上白紙黑字的還款日期外,什麼都不會剩下。

自此,在各類現金貸及消費分期公司的暴力催收下,還不起錢的年輕人跳樓的跳樓,打裸條的打裸條;

當然,很多人認為還不起就跑啊,可是就算人跑了,信用能跑嗎?銀行每個月準時將信用卡賬單上傳至央行,各類現金貸、小貸公司也大多對接了央行的徵信系統。

“經濟身份證”一旦無效,真的還能安然無恙的生活嗎?再退一步,就算借款的平臺沒有對接央行的徵信系統,可是在暴力催收面前,年輕人只不過是個笑話。

百度貼吧戒賭吧裡的“老哥”們,哪一個沒經歷過暴力催收的恐嚇,哪一個又不是不是身負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債務最終在暴力催收下無奈出逃、背井離鄉。

所以說,在套路之下,只要上了鉤,那就只會有一個結果——被收割。

四、年輕人的槓桿加不完的

很多人說年輕人未來的收入增長期長,早期槓桿所帶來的負擔,今後會在通貨膨脹下慢慢會稀釋。要注意,這裡說的“槓桿”是指用少量的資金操控大量的資源來放大收益和虧損的工具。

而現在年輕人的槓桿是由消費產生的純支出,是得不到收益的,反而會以疊加利息的方式不斷虧損,兩者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話說回來,為什麼年輕人的槓桿是加不完的?,原因有三:

1 年輕人的消費思想正在被改變;不同於他們上一輩的“儲蓄消費”,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信用消費”。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浪潮和眾多雞湯文的吹捧下,追求“品質生活”,打造“中產生活方式”的消費模式讓一眾年輕人的消費思想開始改變。“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成為一種社會通識,為此不惜通過抵押自己的信用去各類借款平臺借款消費。借錢整容、借錢買奢侈品、貸款賭博、炒股等新聞更是層出不窮,而只要打開了這個閘門,個人槓桿率不可能不加大。

2 分期消費不斷滲透;最近幾年,各類消費分期公司的興起,幾乎讓消費分期覆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吃喝玩樂,通可以通過分期付款來完成,而在這個分期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利息,都在隱秘的給年輕人加槓桿。據悉,目前市面上不少消費分期平臺,“其利息已經高達100%,甚至400%”,利息就像一個雪球,讓年輕人的槓桿越來越大。

3 多頭借貸讓個人槓桿持續加深;很多年輕人為了避免借款逾期而產生高額的利息費,甚至不惜多頭借貸來填補資金窟窿,據媒體資料顯示,平均每個互聯網金融借貸用戶都至少在2—3家借款平臺借貸,多頭借貸讓一眾年輕人在資本面前,如同一頭頭待宰的羔羊。

其實,槓桿加大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當年輕人的信用透支完畢後,這場收割“韭菜”的資本遊戲才剛剛開始。

你是高負債的年輕人嗎?你覺得目前的生活壓力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