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汽車業政策盤點

七月汽車業政策盤點

據汽車不完全統計,7月,國內共出臺24項汽車產業相關政策。 其中國家層面共出臺11項汽車產業相關政策,地方層面共出臺13項汽車產業相關政策。

七月汽車業政策盤點

圖1

在國家層面出臺的11項產業政策中,涉及到新能源汽車的有8項,佔比最大。

七月汽車業政策盤點

圖2

7月2日,工信部發布《2017年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表》。核算表指出:2017年度,中國境內130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469.29萬輛(含新能源乘用車,不含出口乘用車,下同),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438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6.05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1238.14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168.90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179.32萬分。

其中,101家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累計生產乘用車2367.46萬輛,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419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6.00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1200.91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149.02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168.69萬分。

此次出臺的積分比例要求從2019年開始設定,但是工信部要求汽車企業在2016年度產生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必須抵償歸零,否則其燃料消耗量不達標的新產品,將無法登錄產品目錄。

此外,7月4日,由發改委發佈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嚴燃油車產業政策”。根據文件內容,未來新建獨立燃油車項目將被禁止,現有燃油車產能的擴大也將要滿足更加高標準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進入門檻也有了極大的提高。不僅對企業提出了要求:1、要求新建的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項目要有純電動汽車持續開發能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規模不低於10萬輛,純電動商用車不低於5000輛。2、要求新能源汽車選址省份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不能存在同產品類別新能源汽車殭屍資質。3、在該省份內的同類別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產量要達到建設規模的80%以上。

同時對新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股東也提出了要求:要求主要股東股權佔比要高於三分之一,所有股東在項目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前不得撤出股本,具備相當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零部件、研發、製造和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發明專利和知識產權等。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文件的出臺將對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帶來利好,尤其是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強大的企業,未來前景更加看好。

7月,全國地方政府共出臺汽車產業相關政策13條,涉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政策有9項。

七月汽車業政策盤點

圖3

月初,廣東、海南、蘇州等地陸續出臺了關於電動汽車用電價格的管理辦法,此後,北京、南京等地也陸續對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收費標準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對於消費者和市場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問題,7月19日,北京市出臺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車補助的對象是消費者,消費者應獲得的補助資金由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或銷售機構先行墊付。汽車生產企業或銷售機構申請中央和北京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北京市按照中央與地方1∶0.5比例安排對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市級補助。

一直以來,2020年都被稱為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洗牌年。但是伴隨著各地扶持政策的推出,未來兩年依然會是新能源車企的黃金髮展期。長遠來看,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不變,未來新能源整車行業的競爭也將更為激烈。

七月汽車業政策盤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